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郑人买履的典故

郑人买履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26 更新时间:2024/1/23 11:04:52

郑人买履,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有一个人,他的鞋子已经非常破旧了,他想到集市去买一双新鞋子。买鞋子,就要先知道鞋子的尺寸。他找来一根草绳,先量了脚的大,然后就顺手把这根草绳放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赶集这一天,一大早,他就匆匆忙忙地出门了。来到卖鞋的摊子前,他讲好了价钱,准备买鞋,可一摸口袋,坏了,量好的绳子忘带了!

他又匆匆忙忙地往家跑,找到绳子,再转身往集市上赶。等他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摊也不见了。他手里拿那一小段绳子,后悔不迭。

别人问清了情况,很奇怪地问他:“你干吗不用自己的脚来试试,那不就省事了吗?你也不用来回地跑了。”可是他固执地摇摇头说:“那可不行。我是有原则的人。我宁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众人听了,也只好无可奈地笑了。

履(lǚ),就是鞋子。这个故事中的“郑人”十分可笑,只肯相信一根绳子,不肯相信自己的脚。“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就是比喻一些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待事物要会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死守教条。

郑人买履的寓意:

这个郑国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没有头脑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行动就容易碰壁。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玩物丧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玩物丧志的历史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

  • 缘木求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那关于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缘木求鱼的故事: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

  • 出言不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出言不逊的历史典故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

  • 鹤归华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鹤归华表的故事: 在苍凉古迈的关东大地,山峦无尽,岭岱莽莽。在这连绵的山岭中,有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的千山。千山,古称为千朵莲花山,又名千华山,也叫积翠山。千山第一高峰是仙人台,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 据晋陶潜《搜神后记》中记载,汉朝时,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

  • 芒刺在背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芒刺在背的意思 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芒刺在背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霍光是西汉有名的大臣,汉武帝很器重他,封为大将军。汉武帝临终,令他辅佐幼主昭帝刘弗陵,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芒

  • 苟延残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苟延残喘是什么意思?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那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带着这些疑问随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苟延残喘的历史成语故事: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 好逸恶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好逸恶劳是什么意思?图安逸,厌恶劳动,专指好吃懒做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贬义词。专指好吃懒做的人。用作贬义。用来形容人习性非常懒惰。它与“好吃懒做”有相同的意思;但它强调贪图安闲。一般作谓语。 好逸恶劳的历史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

  • 根深蒂固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根深蒂固溯源】《老子》中记载了一段老子的观点:“掌握了治国之理就可以维持长久,这是根深蒂固,也是长治久安之道。” 【成语意思】根深蒂固,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近义词】坚不可摧、积重难返 【反义词】摇摇欲坠、摇摆不定 造句 许多人对于蛇有

  • 瓜田李下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成语出自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瓜田李下的成语历

  • 冰山难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冰山难靠是中国的成语,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这个成语来源于《资治通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那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讲述冰山难靠的成语历史故事! 冰山难靠的故事: 唐玄宗晚年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杨家一门都发达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