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长风破浪的典故

长风破浪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015 更新时间:2024/1/24 1:47:17

长风破浪是什么意思?长风破浪是一个成语,比喻志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那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长风破浪的历史故事:

南北朝的宗悫(que)小时候,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他说:“我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十四岁时,十几个强盗来抢劫,他挺身而出,打得强盗狼狈而逃。

后来他从军作了军副,随军出征林邑(今越南),林邑国放出象群出战,士兵无法抵抗。紧急关头,宗悫做了几头假狮子,摆在大象前,把大象吓跑了,接着就攻下了林邑。获得了许多珍奇异宝,宗悫一件也没有拿,连穿的衣服也是原来的那件。

当宗悫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钱、有势,请人吃饭时,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宗悫来了,庾业只给他吃有稗子的杂粮,对客人说:“宗悫是个粗人,习惯吃粗茶淡饭。”宗悫没有一点怨言,照样吃得饱饱的。后来宗悫当了豫州太守,请庾业做了长史(书记长)。

成语出处: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书·宗悫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白《行路难》

成语典故: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què)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成语基本信息: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乘风破浪

【反义词】畏缩不前

【押韵词】众盲摸象、倚门之望、云蒸雨降、极目四望、胡思乱量、连云迭嶂、遥遥相望、行词告状、羊出在羊身上、直截了当。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郑人买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郑人买履,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 春秋时郑国有一个人,他的鞋子已经非常破旧了,他想到集市上去买一双新鞋子。买鞋子,就要先知道鞋子的尺寸。

  • 玩物丧志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玩物丧志的历史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当时来自西方的一个使臣进贡了一条犬,叫做獒,獒体形庞大,威猛善斗,与周朝的犬大不相同,看到武王还会蹲下去行礼。武王很喜欢它,重赏

  • 缘木求鱼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缘木求鱼是什么意思?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那关于这个成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缘木求鱼的故事: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游列国,第二次来到齐国。这时候,齐宣王为了扩张自己的领

  • 出言不逊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出言不逊的历史典故故事 东汉末年,袁绍手下有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名叫张合。 有一次,袁绍与曹操各自率领军队,在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进行决战。袁绍害怕自己粮草不足,就命令淳于琼专门负责督运粮草,屯粮于乌巢。此时曹操的粮食不多了,想迅速结束战争,就赶往乌巢袭击淳于琼。 张合对袁绍进行劝

  • 鹤归华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鹤归华表的故事: 在苍凉古迈的关东大地,山峦无尽,岭岱莽莽。在这连绵的山岭中,有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的千山。千山,古称为千朵莲花山,又名千华山,也叫积翠山。千山第一高峰是仙人台,海拔708.3米,它以丁令威成仙化鹤归来的传说而得名。 据晋陶潜《搜神后记》中记载,汉朝时,辽东人丁令威,在灵虚

  • 芒刺在背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芒刺在背的意思 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芒刺在背成语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霍光是西汉有名的大臣,汉武帝很器重他,封为大将军。汉武帝临终,令他辅佐幼主昭帝刘弗陵,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决定。 芒

  • 苟延残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苟延残喘是什么意思?苟:苟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那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带着这些疑问随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苟延残喘的历史成语故事: 有一天,东郭先生突然想到北方的中山国去找个官做做,于是他收拾行装后便骑驴上路了。

  • 好逸恶劳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好逸恶劳是什么意思?图安逸,厌恶劳动,专指好吃懒做的人。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贬义词。专指好吃懒做的人。用作贬义。用来形容人习性非常懒惰。它与“好吃懒做”有相同的意思;但它强调贪图安闲。一般作谓语。 好逸恶劳的历史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时,有一位太医,名叫郭玉。郭玉从小就跟着老

  • 根深蒂固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根深蒂固溯源】《老子》中记载了一段老子的观点:“掌握了治国之理就可以维持长久,这是根深蒂固,也是长治久安之道。” 【成语意思】根深蒂固,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近义词】坚不可摧、积重难返 【反义词】摇摇欲坠、摇摆不定 造句 许多人对于蛇有

  • 瓜田李下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瓜田李下是什么意思?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成语出自三国·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段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吧! 瓜田李下的成语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