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纸币的起源 ,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纸币的起源 ,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182 更新时间:2024/2/4 7:46:31

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游记》中,凡谈到中国城市,都有「使用纸币」一语,可见他对纸币有深刻的印象。

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初期,人们就发明了以布为币材的「里布」,长2尺,宽2寸,写上年月、地址和钱数,再由发行人加盖印章,即可充当交易媒介。《诗经·氓》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布」有三种解释:布匹之布,农具之布,里布之布。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交易曾用「牛皮币」,买家用牛皮一张写上自己的姓名或特定符号付给货主以作支付工具,货主或其他持有这张牛皮的人可随时向买家要求兑付家牛。当时还有一种名为「傅别」的票券,类似于今天的期票,上面写有一行关于钱数的字,中分为二,买卖双方各执一半,到期合券相验付款。卖方所执半券与里布、牛皮币一样,均可转让。

汉武帝时,国用一时困顿,因皇家苑囿养了不少鹿,遂收集鹿皮制成白鹿皮币,规定侯宗室拜见皇帝或举行其他重要的仪式,一定要向皇帝买这种皮币来衬垫玉璧。皮币长宽各一尺,上面画着彩色的图案,边缘以藻缋装饰,一块皮币价值40万钱,而玉璧仅值几千钱。皮币的象征意义大于货币作用,实际流通范围十分狭隘。

唐代商业颇为发达,当时在首都长安做买卖的外地商人很多,他们出售货物后,如果随身携带大量钱币回去,不但不方便,而且不安全。因此,许多商人都把货款送到自己家乡所在省的驻京办事处(当时不叫省叫「道」,不叫驻京办事处叫「进奏院」),办事处为商人开出一张票券,上面写着金额、日期、姓名等,并把这张票券分成两半,半张交给商人,半张寄回商人家乡所在省。

商人回去后,凭着半张票券到指定部门兑钱,只要两半票券能够吻合无误,就可以如数领回钱款。至于办事处在长安收下的款子,恰好用来抵作向中央政府交纳的赋税。这种做法,可谓公私两便。票券上的钱好像在飞来飞去,所以人们把此类票券叫做「飞钱」。

唐首都长安集中各地商旅,不便携巨款来往,便产生了飞钱。 图为唐代《商旅图》壁画

后来,因为飞钱携带便利又有官方承兑,有时就被直接用作支付手段,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发挥着有限的货币作用。大唐飞钱不是纸币,但它成为宋元纸币产生的渊源。

真正使用纸币是从北宋开始的。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国诞育了最早的国家纸币──交子。

交子原来只是私人发行的信用兑换券,最初出现在四川,「交子」就是四川方言,「交」即相交、相会合,「子」是语尾音。当时四川主要用铁钱,体重值轻,大铁钱1,000文重量可达25斤,经常要用车子拉钱,十分不便,纸质「交子」应运而生。先是由个别商人自行开出收据式的手写票券,继而由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铜版印刷的交子,券上有密码花押,但金额是临时填写的。

交子可以兑换成现钱,也可以直接用于流通。

后来,私交子因信用危机而被废,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国家垄断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一切技术规定均仿自私交子,用红、青(蓝)、黑三色铜版套印,也有密码花押,并加盖本州州印。官交子有固定的票面金额,有一定的流通期限,三年为期(界),期满即以新换旧。发行限额为每期1,256,340贯,并有发行准备金(「钞本」)。官交子可以兑现成金、银、钱以及度牒(度牒原是政府发给和尚的身份证,因做和尚可以免除许多捐税,所以度牒能卖钱),而流通范围基本上仍只限于四川,陕西、河东(今山西一带)。

南宋有多种纸币,其中以会子最为通行。「会子」是相会的意思,最初也是民间自由发行的汇票性质的票券,在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改为官办,遂成法定通货。会子形制长方形,红、蓝、黑三色铜版印刷,面额固定,原来只有一贯一种,后来又增发200、300、500文数种,票面上标明发行机关为「行在会子库」。

与北宋交子相比,会子作为国家纸币的作用和特征更加明显:

第一、会子流通区域更广。虽然会子使用区域最早只限于临安附近的两浙,但后来扩大到淮南、淮北、湖北、京西,遍及东南各路,发展为南宋流通领域中最主要的货币。

第二、会子流通数量更多。会子初以三年为一界,每界限额1,000万贯,较之交子已增发七倍;1247年又宣布第十七、十八界会子永久通行,不再规定作废期限,旧钞可以随时向政府兑换新钞,流通中的会子数量成倍增加。

众所周知,北宋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但是,在20世纪初,一位日本人声称曾亲眼见到唐代纸币实物,言之凿凿,不妨录以存疑。

一是唐高宗永徽钞(永徽,公元650-655年),共有10张。长9寸,阔5.875寸,颜色发黄。纸面上有永徽年月及「大唐宝钞与钱通用」等文字,盖有两枚方形印章,上曰「印造宝钞」,下曰「大唐永徽之印」。

二是唐武宗会昌钞纸(会昌,公元841-846年),分两种不同面额。一种是9贯,长10.5寸,阔7寸;一种是1贯,长9.75寸,阔6.25寸。纸面上印有「大唐通行宝钞与银通用」等字样。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谥号庙号的由来,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

  • 财神节的由来 ,古代传统节日财神节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每年正月初五专祭财神。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临清每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为财神会,唱戏三天。潍县是七月二十一日为祭财神日。其财神庙有对联云:“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

  • 中元节简介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

  • 妈祖庙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的妈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妈祖 ,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

  •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观音作为民间信仰的核心,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最清楚。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不守妇道,有时竟趁着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会。做丈夫的便在

  • 揭秘古今第一长联:中国古代最长的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

  • 中国素菜文化:揭秘中国素菜的三大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为素菜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因此,豆腐的发明不仅大大丰富了素菜的内涵,而且在营养学方面使素食主义有了更加强有力的说服力。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

  • 佛教中双手合十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一、合者,和也,代表

  • 详解十八罗汉排名及典故:揭秘十八罗汉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罗汉,即为阿罗汉,梵名(Arhat)他们是佛的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