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详解十八罗汉排名及典故:揭秘十八罗汉都有哪些?

详解十八罗汉排名及典故:揭秘十八罗汉都有哪些?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079 更新时间:2024/2/4 7:46:10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罗汉,即为阿罗汉,梵名(Arhat)他们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的最高果位。修到罗汉的境地,已经断尽三界烦恼,灭除见、修二惑,永远解脱轮回。从这个意义上说,阿罗汉果位,又可称为“无极果”或“无学果”,表示已经到达极点,所学已尽,再没什么可学的了。

1、阿罗汉这个词是梵文音译,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即杀一切烦恼之贼,佛教把众生因无明迷妄所引起的各种烦恼、疑惑、痴迷等情,称之为心中之“贼”,认为它们是扰乱人们内心清静、妨碍修行的有害情感。而阿罗汉已经灭尽了这种种“心中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到了阿罗汉果位,已经断灭一切能导致生死流转的“有漏”法,身心清静,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或不生),即是说阿罗汉已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境界,不再进行生死轮回,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

2、从“十六罗汉”到“十八罗汉”

十六罗汉像出现的较早。主要依据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创作,佛经上讲,他们受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流通、护持佛法。

十八罗汉的兴起,一种说法是:主要与画家的创作有关,而没有什么经典依据。所以后两位罗汉的名称诸说不一。元明以后,寺院多塑十八罗汉,因此十八罗汉反比十六罗汉之说更流行了。第二种说法是: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九”是吉利数,因此总认为“十六”没有“十八”(两个“九”)好,如“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在历史上嵩山少林寺也出现过少林十八罗汉 。功夫罗汉潘国静是现代少林十八罗汉之一!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的苏轼。苏轼之父苏洵,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云门宗四世圆通禅师的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出身望族,嫁与苏洵之后,专心事佛,苏家供有禅月大师所绘的十八罗汉像。

宋代的志磐在其《佛祖统记》中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和第十八位罗汉应该是迦叶尊者与君徒钵叹尊者(《弥勒下生经》中记载)。

另有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降龙伏虎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在加上是钦定,从此十八罗汉便被规定了下来。

西藏认为嘎沙雅巴尊者是降龙罗汉,纳达密答喇尊者是伏虎罗汉。

3、十八罗汉排名及名称由来:

第一位,宾头卢尊者(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梵语(Pindolabharadvaja)。他曾经乘坐的他的鹿骑进入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第二位,迦罗迦伐磋尊者(“喜庆罗汉”、“欢喜罗汉”,知一切善恶法)梵语(Kanakavatsa)。它清楚世间一切善恶丑,所以在很就很久以前,他是在古代印度做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所以叫欢喜罗汉。

第三位,迦诺迦跋厘惰督尊,(举钵罗汉,住东胜身洲)梵语(Kanakabha^radvaja)。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里一直拿着钵。

第四位,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住北俱卢洲)梵语(Suvinda)。托塔罗汉,托塔罗汉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第五位,诺巨罗尊者,(静坐罗汉,住南赡部洲)梵语(Nakula)。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第六位,跋陀罗尊者,是佛的侍者,(过江罗汉,主管洗浴之事,住在耽没罗洲)梵语(Bhadra)。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第七位,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佛的侍者,住僧迦荼洲)第八位,督罗佛多罗尊者,住钵刺拿洲。梵语(Karika)。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第八位,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住钵刺拿洲。)梵语(Vajraputra)。笑狮罗汉原先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第九位,戌博迦尊者,(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住在香碎山中)梵语(Ji^vaka)。又说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第十位,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他是一个私生子)梵语(Panthaka)。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

第十一位,侯罗尊者,(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出家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密行第一”,住毕利杨瞿洲。)梵语(Ra^hula)。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是居首位的。

第十二位,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住广半度坡山。)梵语(Na^gasena)。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

第十三位,揭陀尊者,住广胁山中。梵语(An%gaja)。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每时都是笑口常开。现今也被叫做布袋弥勒。

第十四位,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住可住山中。)梵语(Vanava^-si)。因为他是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有一天终于在芭蕉树下修成正果,所以叫芭蕉罗汉。

第十五位,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佛的侍者,住鹫峰山中)梵语(Ajita)。长眉罗汉,跟骑象罗汉一样,也是佛的侍者,传说自从出生时就有了两条长眉了,所以叫做长眉罗汉。

第十六位,注荼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是半托迦尊者的弟弟,即“小路边生”(也是一个私生子)梵语(Cu^l!apanthaka)。看门罗汉,是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

第十七位,迦叶尊者,为降龙罗汉。降龙罗汉,因为早在古印度之时,龙王偷佛经,他就降幅过龙王,夺回佛经,所以立了大功,所以叫做降龙罗汉。

第十八位,弥勒尊者,为伏虎罗汉。伏虎罗汉,因为在寺庙外经常遇到有一只饥饿的老虎,他把他的斋饭分给这只老虎吃,所以就叫伏虎罗汉。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是哪八派?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佛教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到公元六世纪末至九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达到极盛时期。这时期,大乘各宗派先后兴起,呈现着百花争艳的景象。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

  • 古代结婚为什么要拜堂?新人拜堂的由来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古时候,人们会用拜堂来形容两个人结婚,那么在现代社会,新人结婚还需要拜堂吗?新人结婚为什么一定要拜堂呢?新人拜堂有什么特殊意义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拜堂的历史渊源一般说来,拜堂要拜天地、高堂,要到男家祖庙参拜,没有祖庙就虚设祖宗牌位参拜。拜过天地、祖庙、父母后,夫妻还要交拜,以示夫妇互敬

  • 佛教四大金刚都是谁?佛家的金刚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南方增长天,西方广目天,北方多闻天。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四大天王民间又称“四大金刚”,即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乐神;南方增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

  • 春节为什么要守岁?中国春节除夕之夜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守岁是汉族民间在除夕的习俗,又称照虚耗、熬年、熬夜。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

  •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南无阿弥陀佛怎么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从好多法师唱念中听到的最多的注音为:nā mó ā mí tuó fó影视剧中经常会听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现实生活中这句佛号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甚至有时人们还开玩笑似地自己常常合掌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并不是所有口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都知道“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 什么是元宵灯会?元宵灯会的来历和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是唐代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正月十五那一天又被称作“元夕、元夜”,因为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夜。古人又把这一天定为“上元节”,它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元”。由于历代都有在上元节里观灯的习俗,所以还叫它“灯节”。元宵张灯,据史料记载最早始于汉代。汉武

  • 十二生肖说:羊被列入十二生肖的民间神话传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万马扬蹄,踏凯歌而去;群羊翘首,唤春信即来。《说文解字》:“羊,祥也。”在古文中,“羊”“祥”相通。古人视“羊”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甚至将“三阳开泰”说成“三羊开泰”来沾祥气。而且“苏武牧羊”、“亡羊补牢”等典故传说与成语流传至今。那么羊又是怎么成为十二生肖之一的呢?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故

  • 关于泰山石敢当和姜太公在此的民忌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是什么意思?它实际上被作为一种辟邪物而镶嵌在建筑物中。不过,作为辟邪物前因后果的说法却不尽相同,现叙述如下:一种说法是:在种种应用在民宅的“辟邪物“中,“泰山石敢当”可以说是最常见的,将“泰山石敢当”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的习俗不仅流传到全国各地,还扩散到东南亚

  • 什么是送灶神?春节前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的历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送灶神也称过小年,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活动,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要送灶神回天庭,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人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其目的无非是希望灶神享用了这些甜点后,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些好话,少打小报告。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大扫除以便迎接新年,而在

  • 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和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