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2/4 7:46:34

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游玩,走到荆山(现湖北省襄樊南漳县巡检镇城南约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岩,传说是卞和采玉处),看见一风凰在块石头上,他看了几天、每天风凰都在此石上,他确定这一定是块好玉石,他就将此石搬回家,将此石献给楚历王。历王叫玉工看、玉工说:石也不是玉。厉王说:竟敢欺哄本王,来人将此右脚刖去。卞和无法只好将此石搬回去。

到了楚武王熊通执政,卞和又将此石献给武王。武王叫玉工看,石也非玉也。武王生气说:你哄厉王又哄本王,来人将此左脚刖去。武王执政51年、

到他儿子熊赀执政为楚文王听说卞和每天抱着玉石在哭,哭的眼都流血滴在石上。就叫人用车将卞和及石头拉来,玉工来看,玉工将石砸下来一块说:果然是块质地绝隹的上好玉石。文王叫玉工进行加工成精美的玉壁。为了表彰卞和献壁有功,把此壁命名为(和氏之壁)并作为镇国之宝。同时封卞和为大夫,由国家供养。

从公元前689年到公元前323年一直是镇国之宝。楚怀王6年丞相上柱国昭阳破魏国于襄陵取八邑,灭越国等,怀王将卞和玉壁奖励给昭阳。昭阳也将此璧做为珍品收藏。他的朋友知道后都想看看和氏璧。昭阳只好将朋友请到自己的后花园,叫家人将璧拿出请大家欣赏。正在传看时天上忽然响雷倾盆大雨下来,人们都到处跑着躲雨,确把玉璧忽视了,等想起玉璧已找不见了。家人说可能张仪拿去了。便将张仪叫来问,张仪不承认,将张仪打的半死,只好放他回去。从此玉璧找不见了。

直到公元前283年有人在赵国都城邯郸出售玉璧,赵国宦者令缪贤用5O0金购得,并将此璧送给赵王说:此璧为原楚国镇国之宝,并说此玉置于暗处自然有光,能去尘埃、辟邪魅、名曰夜光之璧,置于座间,冬日则暖,可以代炉。夏日则凉百步,蝇蛐不入,其它玉是无法比的。赵王听后非常高兴说:真忠臣也。

秦国秦昭王听说赵王得了和氏璧,就给赵王传话说:愿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这就出现了赵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公元前35O年秦孝公12年迁都咸阳,秦惠文王13年(公元前325年)正式称王,到秦昭王51年(公元前256年)灭西周,到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灭东周,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继位,公元前235年秦王政亲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久分必有一合。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已经使中华民族受尽了战争的灾难,为了使一个统一的中华展现在历史的面前、秦王政(即秦始皇帝)首先撤消吕布韦职务、因为他阻碍统一大业的完成、随后即命其自杀。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亲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统一大业。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向韩国进军、灭韩国。秦王政19年(公元前228年)灭赵国,入邯郸赵王迁双手奉上(和氏璧)、秦王政座在赵王迁的王位上说:这就是我先祖用十五城换的玉壁吗?赵王迁说:确实无疑。秦王政哈哈大笑说:我完成了先祖的遗愿了。秦王政22年(公元前225年)灭魏国。秦王政24年(公元前223年)灭楚国,给楚王说:你知道你们的镇国之宝就在我的手里吗?秦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灭燕国。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国。为了防止六国死灰复燃,将六国王室及亲随全部安置在咸阳塬上。从此灭六国得统一,成立了大秦王朝。

因秦王政功劳高过三皇五帝,因此取三皇的(皇)字,五帝的(帝)字,秦王政正式称(帝)为(皇帝)。名为(制),令为(诏),皇帝自称为(朕)。实行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同时命丞相李斯将(和氏璧)雕刻一方玉玺,方四寸,其上交五龙,阴文刻李斯所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称其为皇帝之玺。使其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从此中华进入了封建社会。传国玉玺在历史的长空中不断的传承、不断的争夺。社会也不断的出现:久合必有一分、久分必有一合的局面。

注: 皇帝玉玺有几多。据(玉玺谱)记载,皇帝的玉玺由专人管理、专设(付玺局)属门下省管理。一般没四人、值长一人,符玺郎3人,主要掌管平常用的玉玺。传国玺由内侍劣皇帝掌管、上朝时将传国玺放在桌上、一般不用、只是皇权的象征。皇帝除传国玺外、还有正常用的六玺:一、皇帝行玺,主要用于封命诸候三公。二、皇帝之玺,主要用于诸侯和三公书信。三、皇帝信玺:主要用于发国内之兵。四、天子行玺、主要用于封命藩国之君。五、天子之玺、主要用于与藩国书信。六、天子信玺:主要用于征藩国之兵。秦皇传国玉玺的由来已写完、总看写的还比较乱、望网友们看后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多多注意。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纸币的起源 ,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

  • 谥号庙号的由来,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

  • 财神节的由来 ,古代传统节日财神节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每年正月初五专祭财神。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临清每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为财神会,唱戏三天。潍县是七月二十一日为祭财神日。其财神庙有对联云:“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

  • 中元节简介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

  • 妈祖庙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的妈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妈祖 ,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

  •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观音作为民间信仰的核心,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最清楚。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不守妇道,有时竟趁着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会。做丈夫的便在

  • 揭秘古今第一长联:中国古代最长的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

  • 中国素菜文化:揭秘中国素菜的三大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为素菜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因此,豆腐的发明不仅大大丰富了素菜的内涵,而且在营养学方面使素食主义有了更加强有力的说服力。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

  • 佛教中双手合十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小天地,人是宇宙的缩影,一切佛菩萨皆从人身修成。所以,合掌也含藏宇宙万法。我们不能浅看合掌之礼。一、合者,和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