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八卦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八卦的起源 ,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的由来和发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35 更新时间:2023/12/8 18:38:01

“八卦”的源起是远古先民对于宇宙空间的感触和认识表现,也是生活所需而产生的记事符号。“八卦”的最初用途与前面的四方台“结绳记事”一样,记录生产基地的状况和变化。后来逐渐演进用以推测气候变化和占卜未来事情。探讨“八卦”的由来还需回到“无字天书”的上古时代,由“八卦”的 “阴阳爻”、“八卦成图” 和“太极”三方面的概念形成开始。

“阴阳”概念是先民在整个“八卦”的形象和蕴涵结构中最先形成的自然观。在他们的原始意识思维中,因阳光、月色、飓风、雷响、电闪、暴雨、雪飘的演变形成了的炎热与寒冷、光明与黑暗。因此“光、暗、热、寒”的“阴阳气息”无时无刻牵系着他们的生存。这就是远古先民对宇宙大自然初期的气象概念,后来又领悟了“阴阳”会不断变化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在“1至10”自然数的计数概念形成以后,及对八方位宇宙空间的进一步认识,“阴阳”概念在先民原始思维中演化了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自然律意识观。进而联系到天地、日月、男女、上下等朴素的唯物辩证抽象思维。汉字形成之后,由 “阴阳” 概念再演衍生了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风水,占卜等“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阴阳论范畴;阐述了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是如此。

第一、气体运动形成“阴阳”变化的原始气象学:

自然灾害严重危及原始人类的生存,引起先民对云行、风起、雨来、雷打、雪飘等“天象”的变化高度关注,逐渐的从现象中累积了经验和规律。例如大风刮起要变天,乌云密布要下雨等与“气流”相关的直觉反应。先民由观察天上的“气体”运动而产生对四季“节气”的领悟,渐渐的能正确区别自然界“光、暗、热、寒”不同阶段“阴阳气息”的运行规律。

“八卦”中的四象表示四季的“节气”,在西周时期又演化出64卦的“卦气”。古人依据“卦气”的理论创立了“历法”,形成最早的时间计数概念。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解说:由于“阴阳”气象概念的产生才有“八卦”的意识形成。“八卦”中的“阴阳”蕴含了宇宙“天象”的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运动规律。

第二、人体与“阴阳气息”的必然关联:

人体与生俱来拥有“热、寒”的“阴阳气息”,才能和万物生灵一样融合于大自然的“阴阳”寒暑运行。若人体的“阴阳”失衡或位置不对就会生病,从奄奄一息的病患身上可以感觉到冰冷“气息”。在自然的交合中,可以相互感触到男性的热情阳刚“气息”及女性的温情柔顺“气息”。人体的“阴阳气息”与自然界万物生灵的“阴阳” 二气一样,在相反相成的运动过程中反复交感(交互感应),是宇宙生命活动得以产生和延续的基本条件。

“八卦”的排列格局包括了宇宙的时间和空间,也融合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和生灵。人为“万物之灵”,任何内在和外在的运动中都脱离不开“八卦”性质的空间界定。因此,远古先民为了探讨本身生存的适合空间和时间,以“八卦“为媒介体来祈祷和感受天地间大自然给予的信息。

第三、“阴阳爻”的成因推测:

“八卦”的阴爻“--”和阳爻“—”成因说法很多,至今仍是个“谜”。《周易.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牺氏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假设“八卦”真的为伏羲所画,我们也可以推测: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受到蜘蛛结网的发制作了捕鱼网,也受到由树干格栅缝隙射入“巢居”房的光照(日光、月光和闪电)所启发, 经细心领悟到与自然界的各种有机联系后才创出“八卦”。

伏羲认为由格栅缝隙射入到屋内的“条形光照”跟随日行月移,尤其是雷光闪电时倍加影光闪烁、惊险无比。他也许认为这些活动的“条形光照”代表了天神的高兴和愤怒,以其形状制定“阴阳”符号聊以“通神明”,得以接受上天的“意旨”。因此,他把没有阴影的“—”作为“阳“的符号;把有阴影的“- -”作为“阴“的符号。“阴阳爻”的“- -”和“—”两个符号因此形成。

由上面可以总结“阴阳”和“阴阳爻”的蕴涵:其一、有了“阴阳”的概念才产生了“八卦”。其二、“阴阳爻” 符号蕴含了宇宙大自然气象的相互对立、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运动规律。其三、适合人类生存的情境离不开“八卦”空间的界定。其四、人体的“阴阳气息”与宇宙自然界的“阴阳”融合在一起。其五、“阴阳爻”附带了“日行月移”和“雷光闪电”的宇宙信息。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传国玉玺的由来 ,我国古代传国玉玺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公元前741年,卞和在外游玩,走到荆山(现湖北省襄樊南漳县巡检镇城南约一百一十公里有玉印岩,传说是卞和采玉处),看见一风凰在块石头上,他看了几天、每天风凰都在此石上,他确定这一定是块好玉石,他就将此石搬回家,将此石献给楚历王。历王叫玉工看、玉工说:石也不是玉。厉王说:竟敢欺哄本王,来人将此右脚刖去

  • 纸币的起源 ,揭秘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与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纸币轻便易携,代表着一种先进的货币形态。纸币的出现,带来了货币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在北宋时已使用纸币,元代纸币通行全国。《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大都设有造币厂,使用桑树皮制成纸币,价值与金币、银币相等。由于马可波罗是商人,而当时西方尚未有纸币,所以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

  • 谥号庙号的由来, 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所以,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不再用他的名字了,以

  • 财神节的由来 ,古代传统节日财神节是哪一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以商朝比干为文财神,以三国关云长为武财神。每年正月初五专祭财神。祭祀时,红烛高烧,鞭炮齐鸣,用面做成元宝、圣虫,或用钱做成钱龙,吃水饺谓之“元宝”,意谓招财进宝。临清每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为财神会,唱戏三天。潍县是七月二十一日为祭财神日。其财神庙有对联云:“颇有几分钱,你也求,他也求,给

  • 中元节简介 ,揭秘中国传统节日盂兰盆节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

  • 妈祖庙的由来 ,传统文化中的妈祖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妈祖 ,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福建、台湾等地的居民大多笃信妈祖,他们不仅把她视爲航海保护神,而且作爲年岁丰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征。在以福建爲中心的一些地区,处处可见妈祖庙和祭祀妈祖的活动,尤其是在台湾,妈祖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其祭祀妈祖的妈祖庙多达五百余座。如果去福建、台湾等地旅游,你可一定得了解一点关

  • 观音菩萨的由来 ,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观音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菩萨,民间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诸佛神之上。观音作为民间信仰的核心,在《西游记》中体现得最清楚。照理在民间信仰的神系中,玉皇大帝应排在第一位,但人们对观音的信仰,远远超过玉皇大帝。《西游记》第八回,对观音有这样的描写:诸佛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

  • 耳环最初叫珰,原是为防止女子偷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女人佩戴的耳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最初叫“珰”,东汉刘熙《释名》说:“穿耳施珠曰‘珰’。兴于蛮夷,盛于华夏。”耳环,顾名思义,盼望儿早日归还,俗话讲:不上轿不扎耳朵眼,女儿出嫁的时候,佩戴的饰物!寓意:常回家看看!史料记载说,当初,妇人大多不守妇道,有时竟趁着丈夫熟睡逃出去和情人幽会。做丈夫的便在

  • 揭秘古今第一长联:中国古代最长的对联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

  • 中国素菜文化:揭秘中国素菜的三大流派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素菜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相传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为素菜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豆腐不仅是素菜的重要原料,也是素食中的优质蛋白。因此,豆腐的发明不仅大大丰富了素菜的内涵,而且在营养学方面使素食主义有了更加强有力的说服力。据考证,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专列了素菜一章,介绍了11种素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