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上为什么北伐总是失败,北伐胜率高?

历史上为什么北伐总是失败,北伐胜率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60 更新时间:2023/12/26 19:09:16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次"北伐"这里的北伐不是指具体的北伐,而是指进攻部队由南向北进攻的情况。这时候取胜总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他们从北向南进攻,取胜的几率会大很多。为什么?南北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这样?

1.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粮草供应"

首先,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经济原因"。因为古今中外的战争其实都是为了经济而战,更不用说宏观经济概念了。今天,仅仅着眼于战争最重要的后勤保障,也是经济方面,往往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想,战争中没有粮草,即使是金钢,多日不吃,也会饿得心慌,战斗力自然会降低一大半。不能让军人吃土。具体说一下吧。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也是粮草问题。它实际上决定了古代军队在战争时期的作战半径,这是非常致命的。也就是说,哪里的粮草能运到最远,供应给前线士兵,就决定了前线士兵能打到最远的地方。这是作战半径。

历史上为了增加作战半径范围,古代也想了很多办法,一般都是建立阶梯式的运输系统,有点像接力赛。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第一,有四个运粮的,他们自己带粮食和牛马草料,先把军队的粮食运到四级粮库,然后找两个人从四级粮库开始,然后在从粮库运输的过程中带够牛马的粮食,加上运到前线的粮食,再运到二级粮库,然后再找一个人把他和牛马的粮食和草料拿走。

然而,这里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往往刚开始的时候粮草很多,但是运到前线的时候粮草已经消耗了一大半,效率非常低。另外,这粮草只是初级食材,军队还要埋锅做饭。这个过程也比较大。这种方法是汉武帝在与匈奴作战时发明的。据统计,往往是一个前线战斗人员,需要14个人来运送粮草。所以,汉武帝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赢得了对匈奴的战斗,但是却消耗了全国三代人的积蓄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导致了汉朝当时国力的衰弱,民不聊生,离揭柴不远了。好在汉武帝晚年悔过自新,修身养性。他死后有一个侍郎叫霍光,继续执行他的休养生息政策,选择了一个更好的皇帝继承人,使西汉延续了100多年。不然西汉也不会死在汉武帝手里,还会死在他的儿子或者孙子手里。

于是,聪明的古人为了提高粮食的运输能力,又开始修建运河,但是耗费了巨大的时间,国力不堪重负。这就是杨迪皇帝所做的。他修建大运河一方面是沟通南北经济,但也有军事目的,即加强华北军事实力,方便粮草运输。但这为大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历史上还有一种运粮运草的方法,还是我们聪明的皇帝杨迪为了增加作战半径而发明的,这样运粮运草的人送到目的地后当场成为战斗员,不再返回,用于运输的牛马被宰杀作为口粮。这个方法乍一看很好,但是不科学。为什么?由于战斗人员的迅速增加,杨迪皇帝的许多朝鲜远征都受到这种方法的严重伤害。

本来不需要那么多的战士,但是战争需要大量的粮草,所以每次运送粮草的时候,需要粮草的士兵就多了,粮草越来越不足,于是运送粮草的人就越来越多。于是,士兵越来越多,于是需要越来越多的粮草,需要更多的人来运输粮草,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如果这场战争不能速战速决,旷日持久,军队会越来越多。当时,高句丽被招募时,隋军有100多万人口。你想想,每天有100万人要吃饭,这一天的消费是非常巨大的。当时高句丽的城市并不大,隋军的优势兵力无法显示。再加上高句丽人竭力自卫,战事日益焦灼,直接导致粮草跟不上。结果大部分士兵居然饿死在异乡,那高句丽怎么可能战无不胜?

说到这里,我们引出一个历史问题,就是我们中原的汉朝往往文明程度很高,但是怎么才能打败塞外的游牧民族呢?比如汉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晋宋总是被打,宋朝被蒙古灭了,明朝在东北被后金灭了。为什么?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游牧民族战争成本低,骑兵容易训练,尤其是后勤补给负担小。简单来说,我们的士兵要吃饭,要煮饭,后勤保障太庞大了。除了民风彪悍,游牧民族不需要后勤补给,比如牛肉干,羊肉干。他们想打哪儿打哪儿,饿了就吃肉干。他们作战半径大,机动灵活,胜率很大!

说了这么多运粮的问题,和北方难以成功有关系吗?当然有!回到我们最初的观点,都说从北向南打胜率低!问题出在粮草供应上。比如有一部很流行的电视剧叫《军师联盟》,把我们带回了三国时期的英雄历史。司马懿和他的宿敌诸葛亮多次交锋。诸葛亮一直要北伐,平反汉朝。本来他是历史上的领袖,为什么最后失败了?问题是后勤补给跟不上。然而恰恰相反,南方一直是富饶的土地,也是谷物的大产地。一旦北方军队进攻南方,军队可以就地解决粮食问题,因为到处都是粮食。与南方相比,北方是不同的。南方军队进攻,粮食问题怎么解决?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苦寒之地。北方冬天天寒地冻,坚硬的城墙清清楚楚,会让南军吃饭问题很大。

即使到了现代,我们冬天去南方旅游,南方依然鸟语花香,而北方已经是白雪皑皑,万物萧瑟。另外,北方打南方,如果天下太热,就赤手空拳打。但是南方去北方,需要准备冬装,比如棉花、布料等。反正军用物资成本高,南方人适应不了北方的恶劣气候,战斗力会大大削弱。

2.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地形"

除了粮草问题,为什么北伐不易成功?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地形。几千年前的《史记》司马迁说:"孙子兵法,西北为阴,东南为阳,讲究山丘陵右次,前方为左水。"不要小看地理地貌对古代战争的影响,因为古代兵法讲究阴阳思想,作战要按照阴阳原理来进行,这是非常明智的。也就是说,打仗的时候,靠右边的山高地,面对左边的水更有利,而前面的左边是阳,后面的右边是阴,叫做负阳护阴。从现在的战争来看,是很科学的。你想想右边的高地,被敌人攻击的几率很小。左侧面朝水,保证视野开阔,能让你居高临下。对于弩等远程武器发挥最大杀伤力是非常有利的。进攻的时候还顺势冲锋,肯定是压倒性的。

反之,敌人在不利的环境下会非常被动和防守,进攻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简单来说,相当于冷兵器时代。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只能依靠血肉之躯。这个敌人从下到上,都是按险防守,弩、火球、石头,夺取制高点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连三国时期一代奸雄的军事家曹操同志,当年看了司马迁的描述,也感慨地特别注解了一句:"如果前面是山,后面是水,即使赢了,也不能从追击中获益。一旦失败,后路就断了,所以背水阵是兵家大忌"。但是如果是大忌又能怎么办呢?由于这种几亿年前形成的地理结构,南军进攻北军时,别无选择,往往被迫放在这种背水一战的阵型中,所以很难取胜。这也是为什么兵家常说西北远征永远方向正确,东南远征方向相反的一个原因。

历史千百年来反复验证司马迁先生说的是真的,这是大道理。再具体一点,南方大家都知道,山区多,历史上南方很容易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政权,因为山区,谁也灭不了谁!但是,北方就不一样了。平原多,地势开阔,很快就能知道谁强谁弱。通常,一个强大的政权很容易统一北方。绝不让北方统一。一旦北方统一,军队集中在南方,南方的政权因为地理原因比较弱,非常容易被一分为二。例如,在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和赵光义继承了周朝,从而大宋最终接管了北方的大片地区。而南方的小诸侯国呢?不管是"后蜀"或者"后汉"、"南唐"、"五岳",是小法庭的一角。北宋集中兵力,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各个击破,简直是快刀斩乱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北方长期处于中央核心区。如果看历代都城的位置,大部分都在北方。打过很多仗,民风比南方人强。南方虽然富,但只能越来越穷。北方没有南方富裕,但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然而,他们从南方打得越多,他们的财富就越大。相反,他们越打越有钱。再加上南方的财富,会有更多的战略物资,更多的战利品,土地,食物,女人。所以客观来说,北方在战争意志上要比南方强很多。所以综合分析,历史上北伐的成功是非常合理的。

3.朱元璋北伐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当然,历史上的北伐并不代表百分之百会失败。虽然说了几次,但也有成功的。比如朱元璋最有名。相传1367年,朱元璋基本统一南方后,派遣徐达、常遇春,带兵北上中原,驱逐鞑靼人,成功收复北方。元顺帝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次北伐也是中国几千年来南方政权最成功的一次北伐。也是第一次从游牧民族手中收复北方失地,也是夺回五代割让的十六州。同时,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中国南北的第一人。此外,在明太祖时期,有许多北伐,主要是为了消除北方元和减少威胁,他们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刚才我说北伐那么苦,那么难。朱元璋为什么会成功?其实原因很多。最关键的一点是,朱元璋虽然不识字,圣旨用白话文写的很粗糙,但是军事能力很强。据史书记载,朱元璋是个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人:"袁建都百年,城必固。如果像你说的,把部队纵深吊起来,不能马上破。如果留在坚城之下,就不会继续出钱了。再强化四集就打不起来了。如果你退缩,没有依据,对我不利。"从朱元璋的话中提出了后勤保障和粮草供应的重要性,打不起来的四集援军毫无根据,必然陷入被动。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北伐战略是"先取山东,除其屏蔽;旋河南,断其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门槛。天下局势尽在我掌握,再进京师,不战而屈人之兵。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今山西大同),太原而关陇,可扫而下。"与历史上的那些北伐相比,朱元璋的北伐策略实在是太高明了,他手下的优秀将领,比如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有着出色的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也决定了这次北伐的成功。元末全国也有天灾人祸。

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北方陷入分裂或内乱,这是成功的一大半。比如刘裕的北伐,北芜湖在烧开水之后陷入分裂期。再比如国民革命军北伐,北洋三大军阀各自为党,都说明日天时、地利、人和,最终造就了时代英雄朱元璋,北伐大获成功。

标签: 北伐粮草朱元璋

更多文章

  • 谷雨的寓意是什么谷雨结婚好吗(谷雨寓意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谷雨,节气,季节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预示着庄稼即将茁壮成长。气候方面,会呈现阴雨天气,有利于谷物生长,但空空气中湿度增加,神经痛患者可能进入发病期。当然,谷雨不是准确的天气预报,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很多网友都很好奇谷雨的含义,谷雨是否适合结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希望能回答你的问题。1.谷雨的寓意是什么?谷雨是

  • 先秦法家创始人是谁?法家创始人是韩非子吗?(先秦法家创始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法家,商鞅,管仲

    说起先秦法家的创始人,其实挺有意思的。其实很多人认为先秦法家的创始人应该是韩非子,那么真的是韩非子吗?这个问题还是有说法的。给大家研究一下吧。有问题不要错过!其实先秦法家的创始人不是韩非子,法家创始人的理论在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也就是不具体到个人。法家成熟很晚,但形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官员,成

  • 朱门烂路冻骨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分配,社会,朱门

    "朱门酒臭,路上有冻骨"出自杜甫《从北京到丰县,唱五百字》。这首诗记录了杜甫在民间看到的人间疾苦。当时他屡屡受挫,连基本生活都陷入危机。杜甫亲身经历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后,通过这首诗揭示了当时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还有"朱门酒臭,路上有冻骨"因此成为千古名句。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

  • 诸葛亮为什么要拒绝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为何否定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延,诸葛亮,潼关

    刘备最终得到汉中后,派魏延镇守。魏延不负众望,在汉中生活了近十年。后来刘备病死,魏延转入北伐。在与魏军的对抗中,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出兵子午谷的妙计,被诸葛亮拒绝。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不得不深思熟虑,所以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三国时期,蜀汉宰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

  • 枇杷最早出现在哪里(枇杷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枇杷,日本,中国

    说起枇杷,大家应该都知道吧?而且最重要的是,枇杷还是很有益的,不仅好吃,而且有效。具有润肺止咳、健胃清热的功效。然而,枇杷最早出现在哪里的问题最近引起了很多关注。林顺全教授甚至发现枇杷叫"在日本。日本山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1.枇杷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枇杷一定是中国的!1988年林顺全被派往日本留

  • 为什么不能重建阿房宫和圆明园?阿房宫会重建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房宫,圆明园,秦始皇

    说起边肖阿房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阿房宫在中国古代地位很高,是秦始皇生前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当然,阿房宫这样美丽的地方,后来也毁了。现在阿房宫是一片废墟,就像北京的圆明园一样。很多网友也在问阿房宫会不会重修。事实上,重建阿房宫是没有可能的。具体原因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阿房宫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宫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给后世带来了哪些影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释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国藩,足够,儿孙

    "知道足够多并不丢脸,知道足够多并不危险"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思是懂得知足,就不会受辱,懂得足够,就不会遇到危险。简单来说,就是告诉世人要明白知足的重要性,否则可能会因为贪得无厌而被自己吃掉。其实知足常乐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人性贪婪,不是一句话就能警醒所有人的。在古代"知道足够多并不丢脸,

  • 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目什么意思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介绍(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范文齐桓公)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管仲,他们,个人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发生的一件事。题目要求齐桓公、管仲和包书写一篇关于他们自己感受的文章。很多网友看到这个题目后表示,早点毕业,不然可能连题目里的故事都看不懂。那么这次我们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看看这个问题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其实像这样的题目也是在告诉考生,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知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典故(肖战玲珑骰子安红豆)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红豆,骰子,玲珑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玲珑骰子,说很多人都很关注这个玲珑骰子安猴头,那么这个玲珑骰子安猴头的典故是什么呢?而这个关于玲珑骰子安厚豆的故事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的。如果你喜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看看吧。有兴趣的不要错过!1.玲珑骰子安厚斗典故的来源此诗出自文的《新添词·下篇》:在井底点上蜡烛,

  • 为什么唐朝最受宠的公主同昌公主婚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死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主,唐懿宗,可以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朝代。那时候的唐人风雅多姿,生活多姿多彩。不仅生活更美好,而且。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当时人们把胖为美,胖为贵作为一种审美标准,比如以杨贵妃为代表的胖形象。然后,其实在当时的唐朝,还有一位公主非常受宠,那就是同昌公主。相传同昌公主婚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