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山从灵州开始往南。途中他要除掉数百个设防的村落,而这些村落中有几个三面环山,西临黄河,易守难攻。此外,拥有火器的村庄守军都是马化龙的狂热分子,这迫使宋行动缓慢。但是他在1870年2月14日死于火灾。虽然他的能干的侄子和前参谋刘锦棠(18
44-1894)设法阻止他的部队分散,他们的进展陷入了停顿。
恰在此时,马化龙以广阔的战线展开攻势,并产生了显著的效果。马化龙利用其庇护或帮助的陕西回民,于1月初在陕西多个地区发动骑兵突袭。刘松山去世前几天,陕西东干人陈霖切断了刘松山在陕北的补给线。马正刚,另一个陕西回来,现在带领他的骑兵到渭河柳城。
2月15日,他在Xi安以东渡过渭河,回到了八年前东干人发动叛乱的老地方。在甘肃,在金鸡堡以南,离金鸡堡不到五十里的左宗业的部队,在刘松山会战前两天也吃了败仗。战败变成溃败,清军不得不退守固原。这一系列的挫折让北京感到愕然,于是在3月,李鸿章奉命率领他的著名精锐从湖北奔赴陕西,接管省内战事。
但是,左的军事姿态仍能侥幸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尽管他需要在远离补给地的地方作战,尽管他的军事体系存在许多弱点,但由于他的运筹帷幄和北京的支持,他在甘肃获得的资源堪比马化龙。突破左警戒线返回陕西的东干人总数似乎不到四千人。他们被左派回陕西的骑兵和陕西省的其他军队拦住了。
刘松山的死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只要将领和官兵之间的和谐关系没有被破坏,勇营制度的团结尽管有其不公正和贪污受贿的一面,却依然存在。幸运的是,刘锦棠轻松接管了他叔叔的班级。左立即任命为"老湘军"统领,并于1870年3月被授予,这增加了这位年轻将军的声望。
他在陕北的补给线还是被切断了,但是口粮问题因为有了木筏顺着黄河运到吴中堡的粮食而解决了。这条路是张瑶开的。早在3月10日,刘锦棠就再次走近了金鸡堡。与此同时,左宗业在甘肃东南部的部队,由具有骑兵作战经验的川军将领徐占彪率领,甚至在李鸿章6月到达陕西之前(他下月有新的直隶使命),就已经退回到金鸡堡附近。
到9月,几支清军包围了马化龙的据点,并与刘锦棠建立了直接联系。后来得到保证,他可以从左在甘肃的总部获得粮食和武器。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终于让马化隆的基地粮告一段落。到1870年9月,金鸡堡周围的500个碉堡中,刘锦棠被夷为平地的只剩下一二十个。
克虏伯的攻城炮从上海运到甘肃,再运到刘锦棠,一个给曾国藩当过炮手的军官也被送去了。炮弹未能炸开金鸡堡的厚墙(据说有35英尺厚),但刘锦棠在10月建造了一个高炮位,居高临下,飞越城墙,直接击中城里的人。金鸡堡的居民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只靠草根和死者的遗骸充饥。
马化龙终于在一月向刘锦棠投降;他交出的武器包括46门大炮、293门土炮、1030支猎枪和180支洋枪。左缓期处死马化龙,命令他劝说甘肃其他地方的回民投降。但是,没有一个重要的领导人出来投降;当清军发现严密隐藏在金鸡堡的1200多支洋枪后,左下令处死马化龙及其成年男性亲属。
马化隆约800名参谋军官和1000名士兵被屠杀。幸存的14000名壮丁(包括多达110000名陕西回民)被转移到平凉。这20,000名没有食物和衣服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被送到甘肃南部的难民营。清兵被允许尽可能多地搜查财物。1869年向刘松山投降的陕北劫掠者被鼓励举家迁往金鸡堡,使之成为汉人的城市。
马化龙死后,左认为没有其他东干领袖能把不同背景的回民叛军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大运动。然而,在甘肃省和邻近的青海省的几个地方仍然有一些强大的反叛中心。此时此刻,北京对来自蒙古和国外的消息深感不安。七月,数百名来自甘肃的骑兵入侵内蒙古多伦附近。
与此同时,一支规模更大的回民军队(他们发源于甘肃走廊,前一年洗劫并焚烧了乌亚苏泰)于10月初越过沙路,抵达离库伦仅几天路程的部落领地。蒙古军队和满清军队穿过草原,保卫多伦和库伦。就连直隶的绿营连军也被下令转移到库伦。好像是1871年11月,也就是俄国占领伊犁四个月后,回民的这两支队伍被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