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有国旗吗?明清时期的长什么样?(古代国旗的称呼)

中国古代有国旗吗?明清时期的长什么样?(古代国旗的称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15 更新时间:2023/12/19 4:25:14

国旗我们知道,作为一面标志性的旗帜,一个代表国家的符号,国旗包含着非常沉重的含义,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人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在中国古代,古人也有国旗吗?当时不同朝代不断更替,每次出现统一的朝代,会不会有象征我们国家的国

旗?国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有人解释说,清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国旗。这是真的吗?明清时期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诞生的,又意味着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

最早的国旗是什么?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意识日益增强的必然产物。最初的国旗产生于现代欧洲。中世纪欧洲国家的统治阶级将"纹章学"作为家庭的象征,纹章的丝带颜色和徽章图案后来发展成为国旗。

世界上最古老的国旗是丹麦国旗,它被称为"丹麦人的力量"。国旗是红色的,旗面上有一个白色的十字图案,略偏左。

丹麦国旗也叫"丹尼·布洛克"(丹麦语:Dannebrog),意思是"丹麦国旗"或者"红旗"。传说在一次战争中,上帝给了单君一面带有白色十字架的红旗,使其从困境走向胜利。从此,带有白色十字的红旗成为了丹麦王国的国旗。国旗的十字图案显示了冰岛和丹麦在历史上的特殊关系。

据丹麦史诗记载,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维克托里乌斯(又名胜利之王)率领军队与爱沙尼亚的异教徒作战。6月15日,隆大尼斯之战,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白底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从此,白十字红旗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至今,每年的6月15日,丹麦都会庆祝"卖旗日那就是"瓦尔德马里"。

但当时国旗并没有被各国广泛使用,因为各国封建王权强大,没有现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2.古代有国旗吗?

1917年,张勋进京支持被废除的清朝皇帝宣彤复辟,导致整个北京街道恢复到清朝旧貌。其中之一是居民降下代表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换成"祁龙"(因为清朝灭亡数年,龙旗难觅,很多人临时用纸糊布),那么,这个"祁龙"到底是什么?既然可以用来代替民国国旗,那它是清朝的国旗吗?书里什么也没有。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终于恍然大悟,这一面"祁龙"确实是清朝的国旗。那么,这面国旗从何而来?

我们不妨先说说国旗诞生的历史。国旗其实是人类历史上很新奇的东西。自古以来并不存在,实际上直到近代才在欧洲出现。据说世界上第一面国旗是丹麦国旗。据丹麦史诗记载,1219年,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尔·维克托里乌斯(又名"胜利之王")率领军队与爱沙尼亚的异教徒作战。6月15日,隆大尼斯之战,丹军陷入困境。突然,一面白底十字的红旗从天而降,伴随着一个响亮的声音:"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在这面旗帜的鼓舞下,丹军奋勇作战,转败为胜。从此,白十字红旗成为丹麦王国的国旗。但当时并没有很快应用国旗,因为当时欧洲国家的封建帝制还很强大,没有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随着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国家的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日益高涨,大量国旗应运而生。随后,随着欧洲殖民者在全球的入侵和扩张,国旗的概念在全球传播开来。20世纪以来,随着亚非拉国家独立的高潮,大量的国旗伴随着新独立的国家诞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包括未被普遍承认的地区)的国旗已达199面。

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国旗的诞生也是在欧洲殖民者入侵的影响下逐渐诞生的。中国古代虽然有各种旗帜,但主要是在帝国内部的各种仪式上使用,以标识王公大臣的地位和群体属性,而没有国旗的观念,更没有国旗作为整个国家的象征。中国古代战争中也广泛使用旗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军旗的国家之一。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旗帜就作为聚集人群的象征,进入战争时作为旗帜使用,上面绘有鸟类和猎鹰,具有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古代军旗在旗色、旗宽、旗杆长度、装饰等方面的差异,表明了统帅的地位,反映了他们的文化心理。每个朝代的军旗都在旗幅上标有该朝代的缩写字样。如果绣有"唐"字,是代表唐的军队。此外,指挥官和将军也经常将自己的姓氏绣在旗帜上,以区别于其他军队。像关羽的军队作战"关"字旗,岳家军打"岳"字旗也有带标题的横幅,如李自成《叛军作战"Rush"字旗这是我们看中国古代史电视剧时不难发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指挥军队的需要,旗帜的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由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齐家军",有三种主要指挥官使用的服务命令标志,以及识别将军身份的识别标志。由于旗帜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Flag"这一名称进一步演变为一个军事单位的名称。比如满语中众所周知的八旗军,就是以旗纹命名的,即有黄红白蓝八种旗,有龙也有无龙。

3.清代国旗

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原本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清朝与西方列强的接触越来越多。但在一开始,清朝的统治者仍然顽固地采取"中国走向王国"假装这些欧洲国家无足轻重。一个小小的野蛮国家"不需要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外交活动,自然也不需要像他们一样挂国旗。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制定国旗作为国家象征的重要性。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进一步入侵中国,开始在中国海域部署海军。如果中外海军师在同一水域,必然会产生很多冲突。由于没有统一的官旗,清海军在与西方海军的谈判中吃了不少苦头。1862年,湖北省长江水域发生了一场中英水手大战。英国人坚称不知道那是中国军舰,拒绝承担责任。恭亲王吸取了这个教训后,开始考虑在水师中建立统一的旗帜,以区别中外舰队,于是向两江总曾国藩请教,曾国藩同意了。博弈给曾国藩的参考方案是"黄龙旗"而曾国藩认为"黄龙旗"带着八旗"正黄旗"为了避免非法侵入的嫌疑,建议"黄龙旗"切掉一角,成为一面形状独特的三角旗。1862年10月17日(同治元年),清廷批准了宰相衙门办理各国事务的旗帜方案:所有海军船只均悬挂三角形黄龙旗,龙旗作为中国的官方旗帜。这样,龙旗在外交层面就有了王朝或国家的象征意义。

虽然龙旗最初是作为海军公务船的标志而设计的,但由于清政府没有其他可以作为国家象征的旗帜,所以这面龙旗实际上被外国人视为大清国的国旗。据何1877年《东略》记载,清使团的船驶近内港时,要停开21枪,桅杆升起日本旗,对面日本守军也升起龙旗。"枪多了,互相尊重"。到光绪初年,龙旗的用途已经从船上扩展到陆地。在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中国馆的北面建有一座巨大的木制拱门,上面写着"大清国"三个字,两边带点东西,"插黄土地青龙旗,和官邸一样,极其严重"。1881年9月(光绪七年),清政府下令"杨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由于三角旗与西方国家军舰上的旗不同,黄龙旗改为长方形。

可见,最初用于外交事务的龙旗,是一些外国机构或个人主动为中国使团设计、制作并应用于外交仪式的。作为外交事务中的国家象征,龙旗在同治时期逐渐被中国官员接受,但在国内被明确定义为民族国家的象征是一个更近的概念。1888年,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首次在《北洋水师章程》中使用"国旗"这个新概念"按照西方国家的说法,有国旗、军舰旗、商船旗"。李鸿章在与西方列强的谈判、签约、贸易、互派外交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国家庄严地悬挂本国国旗,而中国却没有国旗可挂,深感失望。天上的威望"于是我打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要有代表大清国的旗帜,请求颁发国旗。慈禧让李鸿章设计图案。经过多方收集筛选,李鸿章呈上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择,最终决定用黄龙旗(黄底蓝龙抢红珠)作为大清国的旗帜,寓意龙是至高无上的圣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来说,中部属于土,土是黄色的,也是满族的颜色。1889年3月,两广总督张之洞要求山后局按新规定绘制国旗:战船旗改为长方形,黄色,内嵌一条青龙。5月,美国国务卿张根据北洋水师章程,邀请我们以长方形龙旗为国旗,斜形龙旗为商旗。那一年,新样式的国旗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的第一面国旗。这样,从1862年到1889年,中国第一面现代意义上的国旗成型,需要将近30年的时间。

国旗之后,再说国歌。国歌和国旗一样,是现代欧洲的产物。荷兰是世界上有国歌最早的国家。1569年,为了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统治和压迫,荷兰人民向敌人冲去,用唱《威廉·范·奥伦治》的方式打败了西班牙统治者。荷兰人民喜爱这首代表该国民族精神的歌曲。后来,这首歌成为了荷兰的国歌。此后,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并制定了自己的国歌。

与制定国旗的过程类似,清朝国歌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878年(光绪四年),曾纪泽被派往英法,两年后又出任驻俄公使,并写了一首《普天乐》,作为"郭乐"草案提交给了法院,没有得到法院的批准,但在海外一直作为国歌播放。

1896年,清政府派遣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使节,对西欧和俄国进行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持人要奏中国国歌,李鸿章突然傻了眼:我从来不知道"国歌"这是什么?慌乱之下,李鸿章只好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用古歌改编,临时用作国歌。这"国歌"歌词相当大方:"金殿沉甸甸,仙人掌披玉芙蓉,太平帝朝阳,五色云车驱六龙。"这首歌后来被李改名为音乐。

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创作了一首军歌《龙旗颂》:"在四万年,亚东帝国!山脉纵横独立,河流传播文明的浪潮;四百万亿人是神,土地自然资源丰富。举起我的黄龙皇徽,唱我的皇歌!"需要唱国歌的时候,清官就用这首军歌作为国歌。

1911年10月4日,清政府下令内阁正式制定国歌:礼部礼部衙门创制呈献"郭乐"。这首歌"郭乐"叫公瑾欧,歌词是这样的:"公瑾瓯,程天云,是一个对藻袍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是清代的幸运儿。甄号,皇穹宇。天高浪急。"这首歌的歌词虽然听起来有点晦涩,但是它想表达的意思是很幸福的,无非就是上帝保佑我天长地久:"天佑,护疆域。老百姓欢欣鼓舞,庆幸自己生在了清平盛世。真的是幸福吉祥,他们感觉很舒服。有上帝保佑,大清帝国不会像天一样塌,不会像海一样干涸。"讽刺的是,与这首歌所表达的寓意相反,仅仅六天之后(也就是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随即崩溃,迅速走向灭亡。所以这首国歌没有唱出来,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

标签: 国旗龙旗中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各个朝代是如何评价曹操的?枭雄和奸雄也只是一字之差(曹操是怎样被人评价的乱世之奸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李世民,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贼汉奸,但是到了现代,似乎大家对曹操的看法更全面了,不再是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而是能看到曹操真正的野心和才能。可以说,在东汉末年,曹操确实是一个独树一帜的人物,不仅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也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要知道曹操终结了大汉王朝。那么在历史上,各个朝代是如

  • 为什么秦朝能轻易打败匈奴却不能打败汉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匈奴,秦朝,蒙恬

    秦汉时期,除了国内的一些战争,还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危机和挑战,主要是匈奴。匈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当时的统治者,但由于民族习惯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作战的方式也大相径庭。但是秦朝和汉朝在对匈奴的战斗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秦朝能够打击北方的匈奴,保持边境和平。汉朝虽能重创匈奴,但似乎远不如秦朝轻松。为什么?秦

  • 孙悟空是谁转世?太上老君为什么要帮孙悟空?(孙悟空是太上老君的师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武,太上老君,玉帝

    孙武空的身世以及与太上老君的关系一直是个谜。有人推测,生下孙武空的石头是太上老君为了让自己的一个朋友转世成孙武空而修炼的。他是谁?其实老先生说要俘虏孙武空,其实是他让孙武空越来越强,别人很难看到中道。孙武空和太上老君之间有什么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西游记里有这样一个排名:一帝二祖三清四御五长老六

  • 诸葛亮借东风是真的吗?诸葛亮历史上喜欢故弄玄虚吗?(诸葛亮真的能借东风吗为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东吴,自己

    诸葛亮借东风,开启了他的神话之路。毕竟赤壁之战只是诸葛亮仕途的第二年。事实上,在正史中,诸葛亮从未参加过赤壁之战,所以更不可能借到什么东风。但是为什么《演义》里有那么多关于诸葛亮的神秘事情呢?感觉作者也是有意把诸葛亮的神话。其实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善于看透人心。只是他把这个能力用在了正道上,所

  • 溥仪的尸体被宫女空,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溥仪,宫里,太后

    说起这个溥仪,故事真的太多了。最近很多人都很好奇。这个溥仪说好像尸体是空被宫女弄的。那我该说什么呢?这种说法对吗?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揭秘,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下载测试速度!溥仪的身体好像真的被宫女撕开了空。很多地方都在说这件事,似乎也不是无中生有。说到溥仪皇帝,相信大家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溥仪的

  • 为什么秦朝的建立与覆灭都和李斯关系重大?(秦朝毁于李斯)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斯,嬴政,秦始皇

    西汉名将韩信,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得以在刘邦手下谋职,最终被杀,背后有萧何的帮助。秦朝的命运和韩信差不多。虽然看起来秦始皇掌管一切,但他无法预知自己死后会发生什么,就像谁也没料到赵高会篡改圣旨一样。但这中间,还有一个人脱不了干系,那就是李斯。李斯和秦朝就像萧何和韩信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说起李斯,很

  • 贵州尧龙山挖出亿年前化石群(贵州二亿年前的化石)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化石,龙山,化石群

    最近在贵州的药龙山发生了一件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地方挖出了4.4亿年前的化石群。那么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桐梓尧龙山出土化石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专家们实地考察了化石群。珊瑚化石。腕足动物化石。形状美丽的角闪石。在石质地板上随处可见角石。发现了化石群的停车场。链珊瑚

  • 古代皇帝微服私访时遇到不认识自己的官员怎么办?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皇帝,微服私访,康熙

    "微服私访"这似乎是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它总是赞美一些皇帝,不管他们长什么样,但在电视剧里,是亲民勤劳的好皇帝。但是,历史上皇帝真的微服出巡过吗?如果他们遇到一个不认识自己的官员,会不会向该官员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皇帝微服私访,挺危险的!古代通讯很不发达,没有身份证。万一皇帝被某个目光短浅的绑匪

  • 阳门只有一个女人是真的。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君,杨家,杨门

    杨门少妇的故事,很多人听过无数遍。很多人都很佩服这些女人。她们虽然是女性,却创造了不逊于男性的成就。真是令人钦佩。而阳门少妇的故事,历史上并不真正存在,只有一个人有历史原型,只是名字一直叫错了。这个人是谁?每个人都知道杨家将的故事,并在许多电视剧中看过。杨家将不仅有男人,还有女人。阳门女侠的故事流传

  • 歼敌与毙敌有着什么区别?若是改不明白就会闹出笑话(歼敌的读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损失,非战斗,日军

    我们在经常讨论一场战争或者某一场战役的时候,总会谈到交战双方损失了多少,也就是消灭了敌人多少,自己损失了多少。这样就可以比较战损比了。但是很多人在列举数字的时候并不了解战场统计的口径和原理,经常在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开玩笑。比如杀死十万敌人和杀死十万敌人在很多人眼里是划上等号的,但实际上区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