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岳飞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秦桧诬陷这么简单(岳飞必死的七大原因)

岳飞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绝不仅仅是秦桧诬陷这么简单(岳飞必死的七大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2802 更新时间:2023/12/30 19:16:5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秦桧岳飞之死最根本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诬陷导致了一名著名的保家卫国的战士牺牲。而且几个铜像跪在岳飞和他丈母娘的坟前,岳飞和他丈母娘杀了他们。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那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岳飞之死不仅仅是被秦桧陷害的,秦

桧只是一个执行者。那么,他执行了谁的命令?

岳飞,一代精忠报国、善于运筹帷幄、管理军队的英雄,在他的军旅生涯中,亲自参加和指挥了126次战役,从未失败过。他是名副其实的胜利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事》(又名《岳钟吾王文集》),其诗《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

很长一段时间里,岳飞被国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强大和对国家的忠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壮志未酬而死于风浪阁。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铸无辜臣子。"在西湖边的岳飞墓旁,有一座秦桧的铁塑像,长跪着。谈到岳飞的死,人们不会责怪秦桧。但事实是什么呢?岳飞为什么会死?

时隔近千年,人们一直在质疑岳飞死亡的罪魁祸首。人们不再把他们的想法放在忠诚和背叛之间的斗争上。在《国史大纲》和许多通俗读物中,都明确指出宋高宗是杀害岳飞的真凶。秦桧只是迎合皇帝的意愿,代表他接受了罪责。《宋史》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审讯岳飞的大理寺官员何柱向秦桧求情,说岳飞真的是无辜的,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秦桧说:这是有意义的。

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杀岳飞呢?

首先,宋代怀疑陈武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岳飞不仅是一个喜欢学习、不扰民、深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想送美女给他,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帝劝过他一次,他从来不沾酒。皇帝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说:"如果敌人没有被消灭,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好喝酒,没有财产,不怕死的男人,目的是什么?你想要我的国家吗?这让宋高宗·赵构很担心。在宋朝传统的疑兵政策下,只能容忍贪财、好色、愚昧的将军,而不能允许任何将军用知识和利益来博取民心。

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宋朝哪个君主当政,都不会兼容。宋高宗在南宋初年时,忧国忧民,疑神疑鬼,更与岳飞格格不入。因为岳飞的行为有很多宋高宗不想有的优点,他的优点成了他的死因。即使没有秦桧,岳飞还是会死。就像狄青一样,被宋朝的传统政策所牺牲。与其痛骂秦桧,我们不如诅咒宋朝的传统政策,谴责宋高宗自毁长城。

第二,淮西事件是岳飞被害的一大伏笔。

朝廷采纳了宰相张浚的意见,让文官鲁直接管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军队。后来在岳飞控制不允许的情况下,其部哗变,杀了鲁直,带领全军5万多人集体叛变,向伪军投降。淮西事变不仅扰乱了北伐,也改变了敌我形势和力量对比。在赵构看来,北伐不可能收复中原,这使得岳飞转守为攻,守长江防线。

淮西事件使赵构意识到这些军队和他们的领导人是不可靠的。名义上是国军,实质上很大程度上还是私军。否则,为什么人们称他们为岳家军、韩家军、张佳俊和刘佳俊?不是皇家军队?四大主力都是这些首领自己抽出来的,这些士兵只会认那些多年来带领他们走过生死的首领,而不会认朝廷。如果你再这样做"淮西事件",还要回来打官司,怎么办?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北伐,而是整顿军制,把这些部队变成真正的皇家军队!但要巩固军队,不能打仗;要么开战,要么和谈。赵构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他立刻开始行动。

第一步是和谈。第二步,剥夺韩世忠、岳飞、张军(刘光世已经交出军权)的带兵权,让他们离开自己的部队。第三步,把管理和调动士兵的两个权力分开,分别归两个部门管辖。淮西事件是南宋时期极其重要的事件,促使鹰派的张浚离开政坛,和事佬秦桧当上宰相,使岳飞从信任走向怀疑,一步步走向谋杀。难怪有悼念岳飞的诗:"自古忠臣帝王多疑,忠义之士。"

三、北伐口号"直奔黄龙,欢迎回到二圣"不适当的

据说岳飞曾经感谢皇帝的重用,表现出对皇帝的忠诚。他说皇上放心,我一定攻克黄龙府,欢迎二圣回朝。并以此作为北伐的口号。黄龙是金军的老巢。让我们打碎它。欢迎回朝的两位圣人是谁?一个是惠宗,皇帝的父亲,另一个是钦宗,皇帝的兄弟。想想吧。如果他爸爸带着弟弟回来,他还能坐得稳吗?

后来,秦桧去皇帝的地方打小报告。他深情表白,画了三个太阳,意在提醒皇帝,这个国家没有二主,没有二日。皇帝没说什么,但他肯定不高兴。Slogan好像还挺受国人喜爱的。简洁明了,容易凝聚人心,齐心协力。比如早年推翻蒋介石,解放中国,这几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是言简意赅,铿锵有力,有奇效。不能乱提口号,不然会分散人的注意力,模糊目标,甚至丢了性命。

第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计痕迹。

1137年,岳飞听说晋人想在汴京建立一个饮酒族的儿子,于是他去见皇帝,要求立一个王子来安定人心。当时同行随军转运的薛弼劝他,作为一个在外领兵的武将,不要对这类问题发表意见。岳飞厉声说道:"总的来说,你不应该为此担心。""不当关注"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多么的可爱和可笑。

一名军事指挥官干预了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高宗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因为战争打了败仗,泥马过河,他吓得没抬。这是一大隐忧。唯一的儿子也在刘淼兵变后死去,现在两位王子仍被收养。后来岳飞经常插手"国家大事",这也让赵构很不舒服。赵构认为,战争和此类国家事务是由公务员讨论和决定的,军事指挥官只能忠实地执行这些决定。岳飞总是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但他一点也不明白。在这一点上,韩世忠做得很好。被解除军权后做了发型师,颇能引导北京的潮流。

第五,性格固执冲动。

秦桧在遗嘱中还提到岳飞盲目作战,反对和谈。岳飞和宋高宗因为一个事件产生了根本的分歧,皇帝不再喜欢岳飞。事实上,宋高宗对金的态度可以说是仇家不和。仅仅从军事和经济上的苦难来看,根本没有资本对徐金国发动大规模反击。当时,徐金国几乎每三年组织一次大规模入侵。内忧外患的高宗皇帝不堪重负。一方面,高宗重用岳飞等武将,四处救火,高举北伐大旗。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让秦桧在金牌上领先"和平"为了得到喘息的机会。但岳飞岳飞一味打主战,反对和谈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回旋的余地。他认为皇帝会重用我,他会把徐金国赶出中原,有时他甚至不惜与皇帝作对。

皇帝为了获得武将地"和平"支持,特别给予刘光世、张浚、韩世忠三人新封号和封号,并提拔岳飞到开福与三部商议。升职本来是一件受欢迎的好事,但固执的岳飞却以四折拒绝接受。还指出目前形势不容乐观,要训练士兵做好应急准备。他要求皇帝恢复他的命运,所以"安全部长日"。就这样,赵构在三个诏令的逼迫下,又委婉地松了口气。更有甚者,当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如淮西军合并,强行撤退),就发脾气,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抗命抗命,是皇帝最大的恐惧;每次都是死罪,何况?

六、据说有两次流言蜚语助长了皇帝杀岳的决心。

首先是岳飞三十出头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岳飞有一句话,在这些将领中,除了毛,我是唯一一个三十出头就能成为我们时代的人。二是岳飞得知兵权后,岳云、张喜安欲出兵湖北襄阳牵制岳飞,并威胁朝廷以武力恢复岳飞兵权。结果偏偏在这个时候,岳飞不合时宜的上了台,言辞激烈,要求恢复兵权。这样做是愚蠢的,所以给小人一个把柄让皇帝更加怀疑。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岳飞的死并不完全是秦桧造成的"没必要"是当时的政治形势害死了他,也是屡犯禁忌的个性害死了他。岳飞的所作所为,如今有了所谓的"用一杯酒解除士兵职务的权利"到了宋朝,崇祯皇帝要换了,将军以上任何一件事都会做,恐怕他的头早就动了。赵构忍了很久,但他始终视岳飞为知己。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火箭升空。

不到万不得已,赵构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也确实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大忌,只是岳飞没有很好地察觉,这就是他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再到失望,再到忌讳,最后是怨恨,等到最后秦桧投岳飞谋反,赵构几乎没有怀疑,只有震怒,于是就有了风浪阁的冤狱。

直到秦桧去世,赵构平反了很多被秦桧迫害的人,但他不想平反岳飞,甚至是因为他恨"岳"此字改称越州池州。由此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事实证明,宋朝在岳飞死后又生存了138年,所以讲和不等于投降。难道秦桧在遗嘱中让他的后代必须"远离政治"。

标签: 秦桧宋高宗皇帝

更多文章

  • 八旗子弟到哪去上学?(八旗子弟的孩子上学)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旗,官学,国子监

    说起中国的清朝边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清朝还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当时的经济实力非常强大。但是到了清末,因为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的经济一落千丈。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清朝是什么情况。当时八旗子弟在哪里上学?具体是什么情况?又到了开学季,学生们该返校了。八旗子弟作为特权阶层,在清朝是如何上学的?清朝统治者虽然以

  • 萧何本是上级为何甘心屈居刘邦之下?(萧何为什么会被刘邦认为第一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萧何,张亮

    众所周知,刘邦做皇帝之前,只是泗水的一个小亭子。虽然大小是官位,但说出来也就那样了。不太好听。当时萧何的控制力高于刘邦,所以萧何是刘邦的领袖。但是为什么后来,萧何愿意做刘邦的部下,让刘邦做首领呢?刘邦有什么样的能力是萧何比不上的?萧何原来的官职是沛县,是主官。他是沛县县令的主要助手,刘邦的首领。刘邦

  • 韩信真的活埋了自己母亲吗?他这样做有什么原因?(韩信为什么活埋母亲是真实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韩信,刘邦,小姐

    韩信是一个怎样的人?很多人都知道韩信在军事上的能力。因为韩信的加入,刘邦终于能够在军事上与项羽抗衡,扭转局势。但韩信最后还是被刘邦杀死了。虽然刘邦自己没有这样做,但吕后这样做是因为刘邦不想留住他。所以除了刘邦自身的原因,韩信也被杀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也就是说,韩信确实有才华,但可能不太会为人处事。而

  • 彭城之战韩信在干什么(传奇故事彭城之战韩信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刘邦,彭城

    彭城之战是刘邦最痛苦的战役之一,也是刘邦一生中最大的败仗。项羽以三万之众击败五六万人,不说丢人的事,对当时刘邦集团的实力也是致命的。也很复杂。如今,韩信作为兵仙,是刘邦的左膀右臂。韩信当时为什么不参加彭城之战?那时候韩信在做什么?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关于韩信去了哪里,史书上确实没有介绍,只能根据一

  • 德国明明知道会陷入双线作战为何还要进攻苏联(德国为什么进攻苏联 知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联,德国,渡海

    德国长期轰炸英国,却没有渡海攻占英国,只是因为德国海军没有渡海作战和运输的能力。同样,英国渡海反攻西欧也是极其困难的。德国在西欧部署约260万兵力,理论上可以阻挡英军攻势,因此不存在两线作战的困境。否则德国在北非和巴尔干的战场应该算作"四线作战"。德国"巴巴罗萨计划"集结约500万军队,继续"闪电战

  • 风与衣的故事是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帝喾,行健,刘力

    最近很多人也在说这部剧上线了,还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历史剧。这部剧以前叫《大唐岳明》,现在改名为《大唐》。所以有人要问了,这个剧是哪个朝代写的?这部剧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吧!1.风和衣服的历史背景。该剧以唐代贞观年间为背景,讲述了唐高宗永辉年间的故事。这出戏是根据小说改编的,所以不是真实

  • 契丹族和鲜卑族是怎么灭绝的?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少数民族被灭亡了?(契丹族消亡)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鲜卑,匈奴,契丹

    我们可能会了解到,中国古代80%的历史都是中原的历史,草原上的故事基本都被撇在一边,但我们的国家其实是中原和草原的结合体,两者密切相关,也会影响彼此的发展进程。从汉代开始,匈奴和鲜卑等异族开始出现在中原的视野中。因为统一了中原,草原也会统一,双方也会时不时的进行一些战斗。但几千年后,很多异族在当时直

  • 海湾战争萨达姆为何要向波斯湾倾倒万吨石油?(萨达姆把石油倒进波斯湾烧了多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伊拉克,科威特,萨达姆

    说起海湾战争,其实很惨烈,战争双方都觉得自己失去了理智,完全无视了周围的局势。据说萨达姆·侯赛因做了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时,他将500万吨石油全部倒入波斯湾。让我们不要谈论这个环境问题。500万吨石油不值钱吗?这已经被倒进波斯湾了,环境被彻底破坏了。那么萨达姆的想法是什么,他为什么这么做?大家

  • 罗艺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要反叛?(罗艺被谁杀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毅,李世民,李靖

    隋唐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许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战争时期,在和平时期能打仗的人特别重要。在言情小说中,罗成父子也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然而,罗成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但罗毅是真实的,忠于唐高祖。但是后来李世民称帝以后,罗毅的地位不止三,但是他起来造反了。毕竟他战败了,被逮捕斩首了。那么,既然地位很高,罗毅为

  • 高洋从明君到昏君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高洋高演)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杨,北齐,精神分裂症

    前半生是天使,后半生是恶魔。这个描述可以说是最适合形容北齐的文宣帝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纠结最复杂的神王。最让他震惊的是,他的妃子薛健竟然被他杀死,然后把她的尸骨做成琵琶。更让人不解的是,这个恐怖的皇帝竟然含泪高唱:"美貌难再得"。让人感觉像个神经病。高杨出生时,长得非常丑,他的母亲娄昭君很讨厌他。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