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说,一个人在编东西,胡说八道的时候,会用到这样一个词,叫做"信口雌黄"。这个词可以分开理解,一部分是"信口开河"一部分是"雌黄"。"信口开河"当然,很容易理解“废话”的意思,比如说,意思是一个人瞎编。当然,废话就是说他想什么就说什么,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雌黄"是的。其实雌黄是一种物质,但是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来表达废话呢?
信口雌黄是习语,意思是不顾事实说三道四。
人们很容易理解松散这个词,就是随便说话。雌黄是什么意思?
雌黄实际上是一种矿物,是一种单斜矿石。雌黄的颜色为橙色,略透明。它不仅仅是一块石头,它可以用作颜料或褪色剂。
简单来说,"雌黄"虽然和今天的"修正液"它们的成分不同,但功能相同,就是可以纠正错别字。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古代的纸多是用防虫的黄檗染的,所以古代的纸略黄。古人写字写错了,可以用雌黄涂。这样错别字就被盖住了,可以重写了。
所以,雌黄是古代写的"修正液"。
那么雌黄又是怎么和信联系起来的呢?
原来这也是有出处的。它源于晋代的一个人物。他的名字叫王燕。
晋代,都城洛阳,名流荟萃,人才辈出。那时候大家最喜欢的不是研究世界,而是聚在一起,围绕着庄子和老子的理论谈一谈。而王燕就是其中的代表,"信口雌黄"这个习语也因他而产生。
王彦,名傅毅,今山东临猗人。他出身名门,父亲是平北将军,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是他的堂兄。
王燕十几岁的时候和家人住在北京。那时候,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美男子。他从小博览群书,才华出众。长大后进入仕途,频频升迁。年纪轻轻就当上了黄门侍郎,这是皇帝扈从的官职。
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逐渐迷上了玄学。此外,他精通玄理语,经常能言善辩。那时候,人们都很崇拜他。
但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和朋友谈玄学,如果觉得儒家经典的玄理有不恰当的地方,会马上批评,改过来。当他谈到侃侃时,他有时漏洞百出,甚至他自己的话有时也不一致。
当时人们用黄纸写字,发现错别字就用黄雌黄涂抹,然后改正。大家看到王艳这么喜欢改别人的言论,就昵称他"嘴里的雌黄"。
这是信口雌黄的最早来源。
看来雌黄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作为一个改变,并延伸到习语。但雌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毒性很大。所以现在我们既不能对别人信口雌黄,也不能轻易使用雌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