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三分损益法是谁提出的?古代乐律发展史介绍(我国最早记载三分损益法的是谁)

三分损益法是谁提出的?古代乐律发展史介绍(我国最早记载三分损益法的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80 更新时间:2023/12/13 21:52:34

据《常春秋》记载,我国古代乐法的制定可追溯到黄帝时期。虽然这种说法不能保证准确,但音乐规律肯定存在了几千年。乐器和音乐早在秦朝之前就被发明了,曾侯乙的编钟就是最好的证明。三分得失法是古人制定音律时使用的一种生物学方法,为管长或弦长的长度比例

提供了准则。汉唐时期盛行歌舞音乐,宋元时期则以戏曲为主。在这里,我将为你介绍古代音乐法的发展历史。有兴趣的话,来看看吧。

一."三点盈亏法"的诞生

唐代杜佑的《通典》说:"自殷以前,不过有五个声调。"可见,在殷商之前,已经有了五音的称谓。五音是什么?相传,周朝吕望的太公六塔说:"十二法有五声:公、商、交、正、于。"这五音的起源由来已久,并不明确。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写的《管子·弟仁》却很生动有趣。上面写着:"谁听了都跟负面感觉一样恐怖;凡是听羽的,就像野外的aśvaghoṣa;凡听宫者,如牛唱中,凡听商者,如迷途之羊;谁听喇叭都像野鸡爬树发声。"

还介绍了以宫、商、角、征、羽中的任意一个为主音,依次乘以其对应长度的4/3、2/3,依次得到五个音,可构成五声音阶;主音是这个五声音阶的象征。比如音的弦长是9×9=81,那么该调的弦长就是81×4/3=108;商声弦长108×2/3=72;羽音弦长72×4/3=96;角声弦长为96×2/3=64。将以上五个音按其弦长排列如下:征、羽、官、商、角,即一个音阶有五个音。

这条法律在国内外都是众所周知的"三点盈亏法"。因为弦长与柔度成反比,所以两者之间的频率比都是三比二(即相差五度)或其倍数。所以三点得失法得到的五声音阶,实际上是由许多相差五度的音调组成的。因此,三点盈亏法也被称为"五度生成法"。五度律简单、易算、和谐,在中国法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的音乐大体上就是以这个音乐体系为基础的,演奏起来很动人。难怪孔子听了《诗经》名篇《关雎》的表演,激动地说:"气势磅礴,满耳!"其精彩程度可想而知。我不知道几千年来出现了多少种法律制度,但五度定律的韵味却一直留存下来,可见其生命力是很强的。

第二,"十二定律"在中国法律史的舞台上

由于乐器的发展和音乐实践的要求,再加上我国南北方民族交流日益频繁,声音越多,规则越复杂,法制当然也会相应发展。首先,在原有的五个音之外,再加上变号和变宫两个半音,形成七音音阶。为了适应变调的需要,增加了一些半音,使一个平均(一个八度)之间有十二个音,这就成了所谓的十二律。

到公元前三世纪,十二法从三分盈亏法中脱颖而出,登上了中国法律史的舞台。十二定律的名字是"湟中、大厂、泰群、嘉中、古曦、中路、严斌、林忠、宜泽、路楠、五社、钟颖。"

以上十二法也称六法、六律。顾名思义,黄忠、贾忠、林忠、仲英无疑是铃铛;至于大厂、中路、的鲁字,按照和《国语》的提法,鲁是同的,同是管,就是竹筒的意思。可以推断,大陆、中陆和路楠源于一些竹管乐器。还有少数晦涩难懂、古义不明的法名,如太群、古曦、严斌、一泽、五社等。据专家意见,可能是当时南方少数民族音译传入中原的"南方野蛮人的语言之声"并成为。

法学的进步无疑反过来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史涓、史志、师旷和石祥。一代名将俞伯牙,能打出瞄山流水的风格。随着法学的快速发展,制定音乐法标准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上日程。孟子说:"师旷的聪明不是六个音调能平衡的。"这一点可见一斑。

三、古代中国"管子定律"说

中国古代采用的是管律还是弦律,一直有疑问。人们如何期待地下遗迹的发掘,让事实来评判。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首次发掘出一组公元前150年前的法器管。这是十二根可以发出不同标准声音的竹筒,其中最短的是10.2厘米,最长的是17.65厘米,口径大约是0.65厘米。管子的下端都写着"黄忠、大吕、仲英"等距名称。这为中国古代治国之法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同时,在欧洲,声音频率根据弦长的不同而不同的原因一直是基于和弦定律。他们的成就以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493)为代表。他研究的出生五度定律叫做"毕的法律体系",长期称霸欧洲乐坛,余波波及后世。

说也奇怪,两个不同的古文明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最后都得到了五度法则。中国的管治法和西方的串治法正好互相体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值得一提的是,管上定律比弦上定律难。计算弦上的声音,只需要考虑弦的实际长度,而计算管上的声音,由于是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声,还需要考虑喷嘴边缘空气柱的逸出部分,并进行修正。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所以中国古代的管理规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笼统到准确的逐步完善过程。晋代荀胥发现管口校正数后,用管作调节器更规范。

四、三点盈亏十二定律的缺点

虽然三点盈亏十二定律相比过去是一个进步,但是仔细看还是美中不足。在古代,大半音的音程是114分钟,小半音的音程是90分钟,两者相差24分钟,俗称古音差。当用三点得失法生成规律到第12次(即第13次规律)时,第13次规律要恢复到清晰的黄铃(间隔值为1200分钟)。但从中录再提高五度的实际结果是522(中录)+702(五度)=1224,比清黄钟高一个古音差。可见这样的十三个音并不能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八度。

为了适应官转(也称相转宫,即以任意律为宫,依次选择七个音,形成七音音阶)和调音的需要,为了满足对音乐艺术更高的要求,必须尽可能方便合理地消除这种古老的音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世的音乐家、音乐家、钢琴家不断探索,经过近两千年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条历史长河中,改革法制的尝试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介绍了。

动词(verb的缩写)"十二平均律"彻底解决宫殿的旋转问题。

此后音乐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兴盛,乐府、唐诗、宋词都有音乐相伴,文人大多需要略知法度,再加上各民族之间的同化,造成了音乐文化的大融合。到了十六世纪,中国各个朝代的宫阙交接问题,已经初步有了彻底解决的客观基础。

十二平均律就像母亲子宫里的婴儿,即将落地。另一方面,在欧洲,在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推动下,音乐圈开始研究古希腊音乐。从16世纪中期开始,器乐开始兴起,变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虽然键盘乐器(如钢琴、管风琴)使用的是全音平均律,但越来越不方便,十二音平均律成为音乐理论家追求的目标。随着东西方文明沿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路线前进,谁能首先到达胜利的目的地,历史将拭目以待。

16世纪,中国明朝万历年间,伟大的音乐家朱载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吕禄经义》一书,在世界上首次阐述了"十二平均律"。这是法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早在汉代,中国的琵琶等乐器就已经在实践中使用了某种平均律。朱载堉既博学又世故,精通数理。他考虑到法的理论既要满足宫廷轮换的需要,又要有太多的规则,便于乐器的制造和演奏(唱)。只有彻底摆脱守旧的方式,走平均律的道路,他才能成功。

他的"左撇子和右撇子"理论,制造"黄钟十二法是始,钟声应是终,循环不息,永无止境"成功解决了音阶的调性调制问题,甚至现代键盘乐器的创作都依赖于他提供的声学理论基础。

继朱载堉发现十二平均律之后,52年后,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森也研究出了十二平均律,与中国的十二平均律遥相呼应。西方是独立创造,还是受到中国的发和影响,尚未得到证实。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朱载堉恭恭敬敬地将毕生心血呈献给皇帝之后,这些无价之宝却被当成了一堆废纸,束之高阁,没有落实。

清朝乾隆皇帝也把它诅咒死了。直到传入欧洲,才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获得外国伯乐音乐家的高度评价,使欧洲科学界不得不对中国人刮目相看。

今天,十二平均律已经在世界上流行起来。欧洲音乐基本采用十二平均律。但在演奏大钢琴和小提琴时,往往倾向于五度律,也保留了古代大调音阶的遗风。我国现代音乐由于变调调式的需要和多声部的发展,采用十二平均律作为标准只是时间问题。

十二平均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十二平均律为标准,我们不排斥五度律及其在实践中的演绎"纯法律""嘉伟"。十二平均律采用后,既有损我国的民族风格,又有利于国际音乐交流。

标签: 中国平均音阶

更多文章

  • 广西的韦氏是韩信的后代么?(广西壮族韦氏到底是不是韩信后裔)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家谱,广西

    说起广西的韦氏,其实还挺有名的。好像是韩信的后代,那么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相关问题。广西韦氏家族人口众多,属于壮族,所以韦氏家族大部分是壮族。说魏是韩信的后代,我觉得不靠谱。1.据说韩信被吕后害的时候,他的小儿子被萧何偷偷送到了南海县,也就是现在的广东。所以他

  • 怒族的风情与民俗有哪些?都是怎样的?(怒族的春节民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怒族,仙洞,祭祀

    从古至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都存在着巨大的民族特色差异。而且每个民族的传统民俗让人体验到不同的感受。所以今天边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怒族的风俗民情。连衣裙怒族男女服饰多以麻布为材料,女性一般穿麻布长袍,胸宽及踝,衣服前后接口处装饰一块红边布。年轻女孩喜欢

  • 北京公主坟地址在哪北京公主坟的传说是什么(北京的公主坟是哪个公主的坟)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公主,公主坟,三公主

    公主墓好像听说过,但还是不清楚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和边肖一样。既然今天聊到了这个话题,那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公主墓的传说吧。里面有什么故事~清朝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葬在陵墓里,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文怡路博北京西三环有个爆炸堵塞的地方——新兴桥。西三环本身拥堵,也是立交桥的一个节点。新兴桥的名

  • 世界上的第一支枪是怎么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款枪)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火器,火药,火枪

    说到枪的历史,真的是超级厉害。据说这个东西真的是恶意的。面对冷兵器,枪是爸爸的,所以有人要问了,这枪挺厉害的,那第一枪是怎么出现的?是慢慢养成的,还是心血来潮?下面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枪是火器的一种,是一种便携式长筒武器,用于远程发射攻击。它通过启动一个或多个能损伤和

  • 还有哪些国家神话传说中有刑天这样的无头神?(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七位太阳神)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头人,无头,兴田

    说起星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中国神话中的战神,炎帝手下的武士巨人。传说在和黄帝单挑的时候,他的头被黄帝砍了下来。然而,兴田并不是因为掉了脑袋而死的。而是用胸前的两个乳头当眼睛,肚脐当嘴巴,继续和皇帝斗下去。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首诗"兴田挥舞着盾斧,一场坚决的战斗持续着。"来赞美兴田不屈的精神,但是古

  • 详细解释杀狗拜观音的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观音,菩萨,虔诚

    最近很多人对一些民俗很感兴趣,很多话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人都问了。最近有一句话叫"杀狗敬观音,各得其所"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意义?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就赶紧分析一下,揭秘一下。有兴趣的不要错过。杀狗敬观音,各得其所"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别人虔诚,不拘谨。"杀狗拜观音"这是一个很难理

  • 古代甲骨文是怎样的?甲骨文的写法是怎样的?(甲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甲骨文,文字,甲骨

    说到甲骨文边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因为当时发明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是用刀刻在骨头上的。虽然可以保存很久,但是非常笨重,很难携带。那么,这种记录方法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古代甲骨文是什么样的。甲骨文是怎么拼写的

  • 低欲望社会讲的什么内容?低欲望社会书评(低欲望社会书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日本,欲望,社会

    日本似乎进入了一个"低欲望社会"到了中学阶段,一些年轻人已经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欲望,没有动力。《低欲望社会》这本书是针对日本的经济现状,对"欲望低"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当然,作者大前研一也说过,"欲望低"年轻人不应该受到责备。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成为年轻一代的合理选择。

  •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是什么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怎么回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江南,梅花,春天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梅花,所以有人想问,说有一首诗叫江南一无所有,是一个春天的礼物,所以有人想问,这首诗提到了一朵花,那么这是什么花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期,有兴趣的不要错过!1.江南没什么好谈的。什么是春花?江南无事献一春,意为:梅花。不是桃花,不是樱花,不是迎春花,一定要说清楚。重要的是这个:梅花

  • 德国海军是怎么覆灭的?揭秘彩虹行动(德国海军的真正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德国,舰队,坦桑尼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德军来说,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原定的战略计划,导致了一战初期德国海军的战略混乱,影响了德国战局的发展。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德国海军不得不求助于潜艇战,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最终导致美国参战,以及由此导致的战争失败和德国海军的崩溃。公海舰队的自沉:彩虹行动1918年10月,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