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希特勒自杀时,他还有几千人的军队。他为什么选择放弃抵抗?

希特勒自杀时,他还有几千人的军队。他为什么选择放弃抵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85 更新时间:2024/1/13 1:45:22

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势不可挡,波兰仅抵抗28天就投降了。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军队的法国,仅抵抗39天就投降了;希腊24天;挪威2个月;荷兰只有5天;卢森堡1天;丹麦是6个小时,其他很多小国可以不提。至少在法国战役中,德军在兵力和武器上并不占优势

。当时荷、比、法、卢、英远征军共135个师,3469辆坦克,2000架飞机,英伦三岛1000多架飞机提供支援。而德国远不如这么多。

在法国战役中,德军实力与英法联军大致相当,但德军通过闪电战的灵活运用,在短时间内击败了法国,英国只能勉强通过保卫英吉利海峡来自卫。虽然德国在陆战中所披靡,但德国海军的实力远不如老牌海上霸主英国。1940-1941年,德国试图通过大规模空战争迫使英国投降。但是在损失了大量的战斗机和飞行员之后,仍然无法在英吉利海峡取得控制空力量的优势,更不用说瓦解英国陆军、海军和抵抗意志by空攻击了。1942年2月后,希特勒不得不暂时搁置入侵英国。海狮计划"。

未能赢得英国为德国未来的失败埋下了最初的伏笔。战争期间,英国收留了法国、波兰、荷兰、挪威、希腊、南斯拉夫等国的流亡政府,为各国地下抵抗组织提供各种支持。此时的英国实际上已经成为各种反德势力的聚集地,英国还在极力把加拿大、印度等英联邦领地以及美苏拉入对德战争。为了切断英国可能的外部支持,德国又做出了一个足以让自己在劫难逃的举动:1941年6月22日,德国联合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等仆从国,对苏联发动全面入侵。

德国的本意是以闪电战的形式再次击败苏联,从而彻底切断对英国可能的外部支持。然而,在东欧、西欧、北欧、南欧一路所向披靡的希特勒,终于在苏联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在侵苏战争初期,德军继续着他们不可战胜的攻势:战后18天内,德军突入苏联600公里。仅战斗第一天,苏联红军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在起飞前被炸毁。战后大约一个月,苏联已经损失了数千架飞机和两万多辆坦克。与此同时,300多万苏军士兵被俘,100多个师被德军打残或歼灭!

与此同时,德军攻占了苏联1710座城市和7万多个村镇,深入苏联领土达1000多公里,苏联40%的人口生活在德军占领的领土上。苏联还失去了全国63%的煤炭、58%的钢铁产能和41%的铁路线。60%的铝产区和80%的铜、锰产区被德军占领,多达31850家工矿企业被毁。到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结了74个半师,约193万人,在1700辆坦克和11000门火炮的支援下,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起了进攻。德国先头部队甚至可以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顶。

德军司令部一度认为苏军已经丧失战斗力,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战争初期德军一度如入无人之境,但后来德军觉得苏军士兵似乎无穷无尽。德国刚刚打败了一个苏军师,还没喘口气,就要和十个苏军师作战。事实上,苏军在战争中的损失相当巨大:1941年6月至1944年4月,德军俘虏苏军575.4万人(其中322万人死于战俘营)。战争期间,苏联阵亡士兵人数高达1360万(包括死在战俘营的士兵),但苏军人数在战争期间一直保持在1000万左右。

有句话说"真正的苏联红军在1942年之前就已经全部阵亡了"。这不仅仅是夸大其词,因为苏联战后的统计结果显示,1941年6月参战的第一批苏联红军官兵没有一个活到战争结束,也就是说,战争结束时的苏联红军全部是在战争期间招募的。战争爆发一周内,苏联动员了530万人参军,到1942年5月,苏联动员了1800万人参战。二战爆发时,德国及被占领的奥地利、苏台德区、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德语人口约为8000万。

同期苏联人口约1.7亿,是德国的两倍多。当时苏联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统治体系:苏联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甚至每一个生产单位都有党委,各个地方的党委可以在CPSU党中央的指挥下从上到下全部动员起来,从而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参加战争。在战争的巨大威胁下,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每个人都是军人"随着动员的号召,征兵年龄扩大到17至55岁,一度苏联约30%的男性参战,另有80万苏联女性参加了卫国战争。

苏联女兵广泛分布在陆军各单位:挖战壕、开卡车、操作大炮时都能看到她们的身影。莉莉娅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位击落敌机的女飞行员,1943年曾起飞168次,仅击落敌机12架。莉莉娅甚至在一场战斗中击落了一名35次空battle的德国牌飞行员。1943年8月1日,莉莉娅在空中被8架德国战机困住而死,但她在被击落前设法击落了一架敌机。二战期间,苏联女兵中不仅有莉莉娅这样的王牌飞行员,还有柳德米拉这样的王牌狙击手。

苏联在动员妇女参战的同时,还紧急将驻扎在远东和中亚的军队调往苏德前线。由于这些部队之前远离战场,基本上能够保存完整的战斗力:仅在苏维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就有120万人被征召加入作战部队。在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果戈理大道上,有一座占地18公顷的菲洛夫公园,是为了纪念苏联卫国战争中潘菲洛夫师的28名战士而建造的。潘菲洛夫师是一支1.5万人的军队,主要由哈萨克人组成。莫斯科保卫战开始后,从遥远的哈萨克斯坦调来的部队迅速投入战斗。

1941年11月,该师在莫斯科郊外的沃洛科拉姆斯克地区与多次向莫斯科扑去的德军英勇作战。11月16日,在杜博谢科沃站附近的战斗中,该师28名士兵用汽油燃烧瓶击中德军坦克或用集束手榴弹炸毁坦克,全部壮烈牺牲。次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授予该师近卫团称号。然而,当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就苏联国防委员会的决定与师长潘菲洛夫通电话时,却被电话那头告知,师长已经阵亡。后来苏联国防委员会授予该师"潘菲洛夫警备区红旗"标题。

今天,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人口只有1800多万,而当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人口只有600万左右。也就是说,当时哈萨克斯坦动员了20%的人口直接参加前线战斗,还不算在后方兵工厂从事后勤保障的人。如果把不能工作的老人和孩子排除在外,那么哈萨克斯坦几乎动员了所有人支援前线。和哈萨克斯坦一样,乌兹别克斯坦动员了约100万人参战,土库曼也组建了10个师参战。1941年11月,继苏联之后,又一个大国参加了对德战争。

1941年12月7日上午,德国的盟友日本袭击了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的基地珍珠港。1941年12月8日,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0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分别通过了罗斯福的对日宣战请求。1941年12月11日,美国向日本的轴心国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宣战。事实上,美国早就意识到德日意等法西斯轴心国的扩张会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而珍珠港事件充其量只是一个直接诱发美国参战的导火索。即使日本没有袭击珍珠港,美国也会因为其他原因介入战争。

美国参战后,德国不得不面对世界上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美国、领土最广的苏联和拥有广大殖民地的英国的同时夹击。日本作为德国的盟友,一方面被牢牢地局限在中国战场上,另一方面又在太平洋上与美、英、澳、新等盟国激烈交战,德国不可能指望日本与自己实现战略合作,而同样作为德国盟友的意大利则是一个添乱多于帮倒忙的角色。事实上,德国不得不单枪匹马地挑出三个大国,即美国、苏联和英国。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地下抵抗组织开始给德国制造麻烦。

1940年,德国总人口约7000万,钢年产量2150万吨,发电量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相应数字为1.32亿吨、6070万吨、1780亿千瓦时;技术落后于德国的苏联,1.7亿吨,1830万吨,480亿千瓦时。这时,德国已经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但即使德国能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会使其钢铁产量和发电量略微领先刚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而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望尘莫及的。到1944年,德国在4年内将武器产量提高了200%。

然而,在同一时期,美国军事工业的规模扩大了整整19倍。1944年,美国每年的武器产量达到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德国和日本的武器产量加起来还不到美国的几分之一。技术相对落后的苏联也将武器产量提高到德国的90%。1942年1月,苏联军队粉碎了德国对莫斯科的进攻。1943年2月2日,苏军在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迎来了战略转折。1943年8月23日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军很难在东线发动像样的进攻。1944年1月27日,被纳粹德军围困了900天的列宁格勒获得解放。

1940年9月13日至1943年5月13日北非战役期间,德军阵亡21994人,俘虏18万人。北非战役后,美英联军乘胜发动意大利战役: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导致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府垮台。1943年10月13日,意大利新政府宣布退出轴心国联盟,同时转向协约国对德宣战。1944年6月6日清晨6时30分,17.6万盟军先头部队从英国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海滩登陆。盟军先头部队稳住滩头阵地后,288万盟军涌入法国,从而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第二战场。

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军随盟军进入巴黎。至此,沦陷四年的巴黎被收复。这时,大批法国抵抗组织成员、被解放的维希法国官兵和平民加入了法国军队。1944年8月27日,法军于8月28日攻克土伦和马赛。在这个过程中,3.5万德军被法军俘虏,随后法军又在罗纳河和里昂取得了胜利。到1944年11月,仅法军第一军人数就达到40多万。在莱茵河战役中,法军出动了14个师参加盟军的军事行动。随后法军攻入德国,参加了大战,包括鲁尔战役。

到1944年11月战争进行时,德国已经像一只遍体鳞伤的困兽: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的东西夹击,使德国处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意大利转向盟军后,德国面临两面受敌的局面。此时德国战败投降只是时间问题。绝望的希特勒决定孤注一掷:希特勒计划集中28或30个德军师,组成两个坦克集团军群,在蒙绍和埃切尔纳赫之间发起奇袭,第七集团军群发起突袭,掩护南翼,在列日和那慕尔渡过马斯河,然后迂回攻占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从而切断突破区以北盟军的退路。

这是二战德军的最后一战——阿登反击战。1944年12月16日拂晓,经过密集的火炮准备,德军分三路发动奇袭:左翼,勃兰登堡指挥的第7军(下辖4个师);中路是曼特费尔指挥的第5装甲军(下辖7个师);右边是迪特里希指挥的党卫队第6装甲军(9个师)。在总攻之前,德军还进行了两次配合正面进攻的特别行动:一次是代号"老鹰"空dropoperations,这次行动的目标是占领美军后方的公路交通枢纽;另一个代号"格里芬"此次行动由德国特种部队——第150装甲旅执行。

伪装成美军的德国第150装甲旅潜入盟军阵地,尽可能制造混乱和破坏。1944年12月17日,美军106师两个团7000人被德军包围后投降。这成为美军在欧洲战场最严重的失败。18日,中路德军第5装甲军向公路交通枢纽巴斯顿推进;右翼党卫军第6装甲军占领了马斯河渡口;左翼第7集团军渡过奥尔河。到1944年12月20日,德军已经撕开了美军防线,从而形成了宽约100公里、深30至50公里的突出部分。1944年12月17日上午,盟军最高司令部派遣美军第82和第101空下降师迅速增援。

19日,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军第3集团军北上营救巴斯顿。坚守阿登的美国第一集团军奉命不惜一切代价抵抗德军的进攻。1944年12月25日,德国第二装甲师与美国第二装甲师在赛勒斯展开激战。这次战斗,德军阵亡2500人,被俘1050人,坦克全部损失。1944年12月26日,美军第4装甲师的先头部队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进巴斯顿。天气的突然好转使盟军空军空士兵能够支援地面作战,对德军第五装甲军造成了致命的打击。最后德军渡马斯河的希望落空空。

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袭击了法国、比利时和荷兰的盟军机场。与此同时,德国地面部队趁机进攻阿尔萨斯北部。1945年1月3日,盟军也发起大规模反击:巴顿的第3集团军和坚守阿登地区的美国第1集团军同时出击。这一天,德军也对阿尔萨斯发起了最猛烈的进攻,从而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经过5天的血战,损失惨重的德军被迫撤退。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在东线发起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比原定时间提前了8天。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被迫将六个装甲师,即将派往阿登的预备部队,调往东线。这使得德军无法在阿登地区继续进攻。1945年1月28日,德军全部被赶回阿登战役前的阵地。阿登战役中,德军死伤失踪约12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600辆,飞机1600架,汽车6000辆。美军伤8.1万人,死1.9万人,损失坦克和反坦克炮733门;英军伤1400人,死200人。源源不断的军火生产和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协约国能够迅速弥补损失,而在东西战线作战的德国却无法弥补这些损失。

希特勒在阿登战役中消耗了最宝贵的装甲部队,因此失去了最后一张王牌。自1945年4月16日起,苏联红军集中270个师和骑兵师、20个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14个空集团军群,以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进攻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守卫柏林的德军有维斯瓦集团军群和大量独立部队约55万人,中央集团军群第四坦克军约15万人,柏林卫戍部队约12万人。

这些守军加起来有80多万人,有10400门大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突击炮,3300架作战飞机。除了柏林的守军,德国在挪威还有30万军队没有动用;捷克还有90万德国人;南斯拉夫也有45万德国人;意大利的凯瑟琳B集团军群在鲁尔堵截之后几乎全军覆没。如果把此时剩下的德军加起来,大概有245万兵力。当然,这个数字其实是有水分的:柏林的守军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80多万柏林守军中,有实战经验的老兵只有15万左右。

相比之下,驻扎在挪威、捷克、南斯拉夫等国的德军,基本上都是没有被战争摧毁的战斗力完备的部队。这些部队加上柏林卫戍部队中约15万名有作战经验的老兵,总数超过180万人。知道莫斯科战役德军总兵力只有180多万,希特勒有没有可能用这180万老兵和临时征召的壮丁打一场翻身仗?其实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首先,那些临时征召的壮丁在身经百战的苏联红军面前毫无战斗力——除了争人力送人到他们头上,几乎起不到任作用。

如果不考虑临时招募的新兵,那么德军还有180多万兵力。问题是这些部队处于分散状态:柏林之战中只有15万左右的老兵与苏联对抗,而分散在挪威、捷克、南斯拉夫等地的德军几乎都处于盟军的威胁之下,实际上相当于被牵制在当地,很难指望这些部队能及时有效增援柏林。分散的德军很难形成合力——形成不了有力的拳头,只能用分散的巴掌打人。其实这些部队只是困在穷途末路的数字,连困兽之斗的机会都没有。

此时德军的士兵素质和武器装备与战争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此时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原材料生产地已经被占领,因此没有工厂可以为德军提供武器、药品等后勤物资。德军在阿登战役中消耗了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所以到柏林战役打响时,德军已经高度缺乏重型武器,部队手中的军需物资也几乎消耗殆尽。此时的德国已经无法施展自己擅长的闪电战,只能打游击战、巷战等肉搏战。况且此时德军的石油储备已经消耗殆尽,所以即使装甲部队还在,也跑不了。

此时,德国的大部分将领也已经认清了德国注定失败的命运,于是开始谋划战后自己的出路。此时的希特勒其实处于背叛状态。1945年4月27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中心区。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恩结婚了——让这个从17岁开始就迷恋他,义无反顾地追随他的女人成为了他的妻子。1945年4月30日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开枪自杀。当晚21时50分,苏联英雄米哈伊尔·叶戈罗夫中士和梅利坦·坎塔里亚下士将苏联红旗插在议会大厦主楼穹顶上。

标签: 德军德国苏联

更多文章

  • 超重型突击炮的装甲有多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坦克,装甲,德军

    T28/95超重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中期开始研制的装甲车辆。这种装甲车没有赶上二战浪潮,战后不断优化,最终于1947年彻底废弃。虽然该武器未能服役成功,但仍受到众多军迷的追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款装甲车。恐惧催生了重装甲坦克。早在1943年,兵工局就提出了设计制造"突击坦克;计划,有这个想法,

  • 曹操靠盗墓来养活十万军队刘备又是靠什么呢?(曹操刘备靠什么养活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盗墓,孙权,十天

    说起曹操盗墓,还是有点尴尬。虽然是这么说,但靠盗墓来养军队,其实并不一定。所以这件事还是有故事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刘备早期没有盗墓,那他是怎么拥军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盗墓养活不了军队。最近网上很多评论认为曹操是靠盗墓养活十万大军的。在这里我有不同的观点。我5月25日写的《古代兵马未动

  • 唐朝建立后李渊为什么要杀掉功臣刘文静?(李渊为什么被迫退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静,李世民,唐高祖

    开国英雄,听起来真的是风光无限的那种,但是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有些皇帝很可能一声令下,把那些英雄都干掉。毕竟帝王可以荣辱与共,但难享其乐,如虎添翼。但是唐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李渊没有杀任何人,只是杀了宰相刘文静。为什么?1.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后,天下尚未安定,正需要人才的时候,他突然杀了一个开国

  • 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万兵力为何还有能力反攻?(苏联为什么会反攻莫斯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德国,斯大林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攻势来势汹汹,苏联措手不及。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刚刚结束工作准备休息的斯大林突然收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边境上的德军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之后铺天盖地的噩耗接踵而至,苏军领土和军队不断被德军包围和歼灭。巴巴罗萨计划推出后,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德国闪电战毫不为过。不到6个

  • 托塔天王的塔有什么用?除了震慑哪吒还能干什么?(托塔天王的塔有多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靖,哪吒,七宝

    托塔之王李靖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手里随时随地都握着一座塔,这座塔让他看起来很强大,但其实这座塔有一个作用,就是威慑哪吒。哪吒与父母绝交,这座塔就是他的父亲。李靖守住了这座塔,哪吒就不会杀他。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救人,那么这个精致的塔的作用就不一定能发挥出来,那么还有其他作用吗?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

  • 单田芳白眉大侠结局?(单田芳白眉大侠人物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良,古月,生仁

    最近很多人问单田芳版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结局,其实也挺好理解的,因为只要你认真听评书,结局还是挺好理解的,我就不多说了。下面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看看。单田芳版的《白眉英雄传》最后的结局是,这位武圣何宇最终修炼出了这位纯阳大法,最终出现在了扎武圣人庙里。他遇到的第一个人是蓬莱的晋王,

  • 龙王为什么姓敖?(龙王们为什么姓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王,孙武,西游记

    其实龙王在古代神话中的出现率还是很高的。这种神话中的猛兽,虽然过去地位不高,但也主管一方之水,不可忽视。在各种神话中,龙王出现后,如果有名字,一定是叫敖。ao这个词有什么含义吗?四海龙王都姓敖。他们都是兄弟吗?世界上的龙王和这有关系吗?龙在古代是否存在不得而知。虽然它的名字赫然列在黄道十二宫中,但并

  • 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过夏朝?(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过夏朝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夏朝,文字

    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找到一些直接的证据。毕竟文字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的,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于夏朝,那时候是没有文字记载的。那么,如果我们从最近的甲骨文中寻找呢?可是现在已经翻译成甲骨文了,总是找不到夏这个字,难道夏朝真的不存在了?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夏朝的存在呢?应该怎么解释呢?甲骨

  •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方曹操刘备谁更惨?(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曹操和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夷陵,蜀汉,战力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但这两场战役对战败者的影响却大相径庭。赤壁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后的第一次战败,但这次会战的地点不在北方,所以即使曹操输了,也可以回大本营休息。夷陵之战对刘备基本上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蜀国就倚重荆州,夷陵之败不仅没有了,反而削弱了整个国力。按战争本身来说,差不

  • 如果诺曼底登陆由日本人防守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诺曼底,德军,装甲师

    说到"二战末期1955年6月盟军发射;霸王行动。相信大家对诺曼底登陆战役都不会陌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决定性的重大战役。英美取得登陆胜利,成功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守卫诺曼底海滩的德国人换成日本兵会怎么样?1944年6月的诺曼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决定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