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超重型突击炮的装甲有多厚?

超重型突击炮的装甲有多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24 更新时间:2024/1/16 23:10:41

T28/95超重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中期开始研制的装甲车辆。这种装甲车没有赶上二战浪潮,战后不断优化,最终于1947年彻底废弃。虽然该武器未能服役成功,但仍受到众多军迷的追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款装甲车。

恐惧催生了重装甲坦克。

早在19

43年,兵工局就提出了设计制造"突击坦克;计划,有这个想法,主要是预见到了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后,盟军会遭遇德军齐格菲防线这样的强敌。根据当时拍摄的照片获得的资料,德军在大西洋屏障线、齐格菲线等地区修建了大量重型钢筋混凝土堡垒,并在其中放置了大量重炮。

盟军要想以最小的代价突破德军防线,就需要一种重装甲武器。对速度要求不高,但必须装甲强,火力强,能开到前线,抵抗德军重炮的轰击,把堡垒一个个清除。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英国推出了"乌龟"重型坦克的发展,美国开了一个新的"突击坦克;施工计划。

除了这些防线,据情报显示,德军还在设计和建造超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很可能彻底碾压盟军装甲部队,盟军必须未雨绸缪。

当然,现实是盟军设想的坚固防线并没有那么坚固,遭遇的重炮数量也比预想的少很多。很多是用木桩伪装的大炮,还有一些是被德军抢来付给保罗的,分散在各个战区消耗。至于超重型坦克,只是一个没有实用价值的老鼠型。

当然,1943年的盟军并不知道德军的困境,相关重武器的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美军也计划将这种重甲武器投入太平洋岛屿登陆战。

T28/95超重型坦克

起初,美国打算使用T1E1重型坦克。通过加强T1坦克的装甲,安装105mmT5E1炮,预计建造25辆,从而具备与堡垒群对抗的能力。但美国陆军并不看好这种坦克,因为坦克本身的设计已经过时,其面包般的车体正面足够坚固,但两侧和尾部过于薄弱,在纵横交错的堡垒群中很容易被来自侧面的火力破坏。

经过一系列筛选,我们最终决定使用T23坦克的底盘对其进行改进。最初的炮塔结构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突击炮的前炮布置。主炮依然是T5E1,副武器是车体右侧上方的M2重机枪,由列车员操控。为了保持正面装甲坚固,没有安装平行机枪;车体前装甲按要求增加到300mm,还采用了100mm大倾角的侧装甲。

这个初步设计命名为T28重型坦克,预计重量约90吨,实际重量86吨。动力只有福特8缸500马力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只有13公里。为了减少对路面的压力,设计师为T28配备了两条额外的履带,有装甲保护,可以适当增强坦克的越野性能,并且可以在运输过程中拆卸以减少车辆宽度,然后在战斗前重新组装。在日行军中,这两种履带还可以组合在一起,由装甲车牵引。

按照美军的设想,这样的重装甲完全可以抵御德军88mm钨芯穿甲弹在1000米距离上的射击,其配备的105mm火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可以对大部分堡垒造成致命伤害。

1945年初,美军正式将其更名为"T95炮车",并且一直在优化。直到二战结束,T28/95都没有机会上战场。从1946年到1947年,美军对T28/95进行了一系列评估,包括用萤火虫拍摄。

评价的结构不好。首先肯定T28/95的装甲防护。装备17磅炮的萤火虫坦克,即使是虎式重型坦克也能轻松穿透,但T28/95就没办法了。用测试人员的话说,车身的腹部"是它唯一的弱点"。当然除了防护和火力上的优势,几乎都是缺点。

坦克沉重的重量严重阻碍了坦克的战略运输能力。甚至从运输船上卸下来都是很大的麻烦,而且很难找到合适的起重设备,在火车站更是麻烦。过重的车体让坦克很难从容通过大部分桥梁,即使有四条履带,也很容易陷入软地里"无法自拔"另外动力太弱,稍有动力输出甚至会越陷越深。

罐体的结构布置也不合理。枪安装位置低,枪管太长。火车和货船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拆卸。越野行驶时,枪管需要举得很高,否则会戳到地面。

纠结的命名

这种重装甲武器被美国人命名的曲折过程恐怕也能进吉尼斯世界纪录了。它最初被命名为T28重型坦克T28,但美国对坦克的定义是它有一个旋转炮塔,所以后来被改名为T95式105毫米火炮机动车厢T95。因为它不同于M7等自行火炮,更像是一种没有炮塔的坦克歼击车,所以被划分为驱逐坦克,很快发现美军驱逐坦克是薄装甲高速型,T9。

之所以出现这种波折,是因为T28/95与美国现有的装甲系统不兼容,而且这个改名字也给人们的理解造成了一些麻烦。再加上一个游戏里T28和T95的分离,就更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实际上,设计者只是为了提高游戏的可玩性,才把2轨和4轨的T28/95分离出来并数字化。严格来说应该叫T28,最终由它决定。

标签: 坦克装甲德军

更多文章

  • 曹操靠盗墓来养活十万军队刘备又是靠什么呢?(曹操刘备靠什么养活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盗墓,孙权,十天

    说起曹操盗墓,还是有点尴尬。虽然是这么说,但靠盗墓来养军队,其实并不一定。所以这件事还是有故事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刘备早期没有盗墓,那他是怎么拥军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盗墓养活不了军队。最近网上很多评论认为曹操是靠盗墓养活十万大军的。在这里我有不同的观点。我5月25日写的《古代兵马未动

  • 唐朝建立后李渊为什么要杀掉功臣刘文静?(李渊为什么被迫退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静,李世民,唐高祖

    开国英雄,听起来真的是风光无限的那种,但是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有些皇帝很可能一声令下,把那些英雄都干掉。毕竟帝王可以荣辱与共,但难享其乐,如虎添翼。但是唐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李渊没有杀任何人,只是杀了宰相刘文静。为什么?1.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后,天下尚未安定,正需要人才的时候,他突然杀了一个开国

  • 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万兵力为何还有能力反攻?(苏联为什么会反攻莫斯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德国,斯大林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攻势来势汹汹,苏联措手不及。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刚刚结束工作准备休息的斯大林突然收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边境上的德军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之后铺天盖地的噩耗接踵而至,苏军领土和军队不断被德军包围和歼灭。巴巴罗萨计划推出后,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德国闪电战毫不为过。不到6个

  • 托塔天王的塔有什么用?除了震慑哪吒还能干什么?(托塔天王的塔有多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李靖,哪吒,七宝

    托塔之王李靖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手里随时随地都握着一座塔,这座塔让他看起来很强大,但其实这座塔有一个作用,就是威慑哪吒。哪吒与父母绝交,这座塔就是他的父亲。李靖守住了这座塔,哪吒就不会杀他。但是,如果只是为了救人,那么这个精致的塔的作用就不一定能发挥出来,那么还有其他作用吗?今天就让边肖带你去看

  • 单田芳白眉大侠结局?(单田芳白眉大侠人物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良,古月,生仁

    最近很多人问单田芳版白眉大侠里面的人物结局,其实也挺好理解的,因为只要你认真听评书,结局还是挺好理解的,我就不多说了。下面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一起看看。单田芳版的《白眉英雄传》最后的结局是,这位武圣何宇最终修炼出了这位纯阳大法,最终出现在了扎武圣人庙里。他遇到的第一个人是蓬莱的晋王,

  • 龙王为什么姓敖?(龙王们为什么姓敖)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王,孙武,西游记

    其实龙王在古代神话中的出现率还是很高的。这种神话中的猛兽,虽然过去地位不高,但也主管一方之水,不可忽视。在各种神话中,龙王出现后,如果有名字,一定是叫敖。ao这个词有什么含义吗?四海龙王都姓敖。他们都是兄弟吗?世界上的龙王和这有关系吗?龙在古代是否存在不得而知。虽然它的名字赫然列在黄道十二宫中,但并

  • 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过夏朝?(甲骨文为什么没有提过夏朝呢)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甲骨文,夏朝,文字

    夏朝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现在还很难找到一些直接的证据。毕竟文字是从商代的甲骨文开始的,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于夏朝,那时候是没有文字记载的。那么,如果我们从最近的甲骨文中寻找呢?可是现在已经翻译成甲骨文了,总是找不到夏这个字,难道夏朝真的不存在了?但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相信夏朝的存在呢?应该怎么解释呢?甲骨

  •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的失败方曹操刘备谁更惨?(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曹操和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夷陵,蜀汉,战力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但这两场战役对战败者的影响却大相径庭。赤壁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后的第一次战败,但这次会战的地点不在北方,所以即使曹操输了,也可以回大本营休息。夷陵之战对刘备基本上是毁灭性的打击。本来蜀国就倚重荆州,夷陵之败不仅没有了,反而削弱了整个国力。按战争本身来说,差不

  • 如果诺曼底登陆由日本人防守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诺曼底,德军,装甲师

    说到"二战末期1955年6月盟军发射;霸王行动。相信大家对诺曼底登陆战役都不会陌生,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决定性的重大战役。英美取得登陆胜利,成功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守卫诺曼底海滩的德国人换成日本兵会怎么样?1944年6月的诺曼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决定性战

  • 胡格诺战争性质是什么?(胡格诺战争的起因)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法国,诺派,胡格

    说起胡格诺战争,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陌生。这场战争也可以称为法国宗教战争,是因为源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而爆发的。马丁·路德的思想经过加尔文“处理”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很快就传入了法国。因为法国人称之为“胡格诺派”,因此,信奉加尔文主义的信徒也被称为胡格诺派,这也是胡格诺战争术语的由来。当胡格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