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东罗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东罗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721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2:42

公元前660年建立的君士坦丁堡城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它的前生是希腊人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公元330年,但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成为东罗马的重要城市。迁都于此后,该市大力开发建设。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一个不亚于旧首都罗马的新首都,站在

欧亚大陆的节点上。直到1453年奥斯曼帝国覆灭,君士坦丁堡开始了长达11个世纪的辉煌历史。

作为基督教世界中坚不可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不仅有罗马帝国首都的地位,还有崇高的宗教地位,是基督教世界抵御东方伊斯兰教的坚实屏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战争,君士坦丁堡一次又一次巩固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这种看似不可战胜的局面最终被历史的进程所摧毁。坚固的城墙抵挡不了炮火,就像拜占庭过去的辉煌终将消失一样。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注定是开欧洲艺复兴乃至早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

不可避免的新首都,拜占庭的荣耀

拜占庭作为希腊流动人口建立的城市,起初并没有得到罗马贵族的认可,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城市。在这个地区建城有三个原因:

首先,它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这座城市坐落在山丘上,三面环水,即Mar的Malakhei、Hellers海峡(DaDaniil海峡)和金角湾,西面俯瞰色雷斯平原。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守卫着从黑海到爱琴海的唯一通道。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拜占庭作为欧亚大陆的交汇点,是各国商人的重要商业关隘。作者认为,在交通工具相对落后的古代欧洲,由于需要通过陆路做生意,商人不得不留在君士坦丁堡,这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欧亚之间最活跃的商业中心。

再次,由于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四帝政权下,东罗马的政治中心基本位于欧亚大陆的交界处。

政治趋势和对军事和商业的重视是建造君士坦丁堡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的崛起建立在“四帝共治”的基础上。由于罗马帝国的区域化,庞大的罗马帝国最终按照自己的定位分裂为两部分。为了更准确地定义分裂的罗马,东罗马帝国一般被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一直延续到帝国末期。

笔者认为,四帝共治导致的区域化,不仅给罗马帝国带来了东西方的分裂,也将双方引了两条不同的道路。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控制后,东罗马帝国停止向其提供军事援助。面对高卢人和其他蛮族(对西罗马人来说),西罗马帝国不断被渗透。而且奴隶制使得西罗马帝国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欧洲贸易的中心偏离了意大利中部。此时,西罗马帝国经济萧条,军事落后。它终于在公元476年灭亡了。另一方面,占据经济区域优势的东罗马帝国,也可以在蛮族对抗中获得一定优势。

新的政治制度使罗马帝国得以和平度过100多年也是事实,但这也是100年后留下的政治隐患。

君士坦丁堡的危机

君士坦丁堡在建都后的1100多年里,基本上没有被任势力掠夺和破坏。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终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这场战役,也被称为君士坦丁堡之战,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不同,因为威尼斯总督曾短暂地从其中夺取了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由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挑起的。从1452年开始,新苏丹允许士兵逐渐攻占君士坦丁堡周边城市,逐渐孤立君士坦丁堡。为了实现他的信仰和教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发动了对拜占庭的决定性战役。它以近10万的兵力,使用新式火炮和各种热武器,对守军只有8000人的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围攻战。

土耳其人使用了各种战术,如大炮、攻城锤、弹弓等等来攻击城墙;填满君士坦丁堡城墙外100英尺深的壕沟,利用梯子企图入侵城市;甚至在城墙外挖隧道。但无论土耳其军队用什么战术,都被城里的拜占庭军队攻破了。此时,穆罕默德二世改变战术,采取了由水路进攻君士坦丁堡的策略。

土耳其军队的炮兵在突袭金角湾后得以充分发挥其巨大优势。大炮轰击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只有20艘左右的战舰。与此同时,在分散了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后,土耳其军队从西边的土墙打开缺口,入侵君士坦丁堡市区。

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是必然的。感觉拜占庭帝国对敌人太轻,对信仰太执着。据史料记载,1453年5月22日,天空发生罕见月食后,君士坦丁堡守军认为是神谕,预示战争即将战败。所以在土耳其军队真正发动总攻之前,拜占庭人就已经有士气低落的迹象了。果不其然,之后只是因为将军们受伤逃跑,分散了注意力。过于重视所谓神谕的拜占庭人,心理上会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直接影响自身战斗力。而土耳其军队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会表现得更自然。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信仰之间的战争,也是新时代与旧时代的战争。热武器的出现早已打破了中世纪的战斗风格。面对先进武器、庞大舰队和大量盟友的忽视和背叛,我想没有人会说是康斯坦丁·Xi的软弱或不明确的执政造成了这种局面。拜占庭后期的君主们受到拯救帝国的启发,对欧洲各国采取和平的态度,希望集结基督教的力量再次击退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然而,历史可能已经决定,君士坦丁堡应该有资格警告世界,以其衰落而固步自封是多么错误。

拜占庭的终结唤醒了欧洲世界。

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决战中,穆罕默德二世采用了有计划投入兵力,分多次进攻的战术。首先是装备简陋、训练状态不佳的辅助兵进攻,以可预见的失败削弱了君士坦丁堡守军的作战能力,然后安纳托利亚人在被轰炸了近一个月的城墙缺口上投入集中进攻。土耳其军队攻入城内,被守军击退,但苏丹最精锐的新军也整装待发。守军带着受伤的将领逃走后,失去了意志力,变得惊慌失措。最后,康斯坦丁·Xi皇帝死了又死。君士坦丁堡也结束了作为中世纪象征的历史使命。

拜占庭的失败可能是注定的。面对日益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习惯于相互牵制的欧洲贵族依然认为,屹立了1100年的君士坦丁堡即使再危险,也绝不能轻易陷落。君士坦丁堡陷落时,除了威尼斯人没有援军向君士坦丁堡推进,威尼斯人的援军也只是半路得到消息,然后撤退。

然而,欧洲第一强市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仍然让欧洲各国心生警惕,就连毗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威尼斯也进入了备战状态。这其实从侧面说明了君士坦丁堡就像是欧洲各国心中的希望。这种存在存在不可逆的问题,各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为欧洲国家树立了榜样。一个停滞不前不知道如何改变的人。在大灾难之前,人们只关心仪式和崇拜。一个没有危机感的国家如何不衰落?

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来了。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以已被攻占的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自称是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在中世纪,伊斯兰教徒本身并不像基督徒那样排斥异教徒,但有时也愿意容忍异教徒。对苏丹来说,除了宗教,最重要的是国家稳定。所以,即使土耳其军队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市区的东正教教堂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借着两军交战的间隙,大批希腊学者在君士坦丁堡逃往西方,将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科学成果和各种知识广为传播。

最受希腊学者欢迎的是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在11-12世纪开始接受城邦时代的学者。学者们给意大利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艺术和文化。大量的学者因为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流入欧洲各国,这实际上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演变的开始,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首先,曾经主宰人们生活和精神的神秘神学开始受到质疑。

崇拜上帝,相信信仰可以拯救自己的人,也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失败,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它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倡导的“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思想最终得到升华。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成为横跨三大洲的庞大国家后。依靠其疆域的辽阔,向商旅者收取重税的行为也让商人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商人和冒险家也开始尝试通过水路重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这也从侧面推动了新海上航线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开始,各国海上力量的争夺进入新的高峰期。

结语:作者认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其实是开启新时代的必然现象。如果君士坦丁堡依然坚不可摧,没有人会考虑教会的黑暗,也没有人会质疑他是否只是被操纵的信仰和精神。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贵族互相利用。贵族通过教会获得统治权和信仰支持,使人们可以无条件地信任自己,支持自己。教会借此提高自己的权威,扩大宗教的影响力。然而,当他们遇到同样教条的伊斯兰教时,过去的优势就没有了。无论是十字军东征,还是双方长达几个世纪的决战,都没有完全吞并对方。每一次冲击都是对信仰的挑战。

或许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并不是一件坏事。古典文艺的重新出现,伴随着已经公开的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没关系。直到那一刻,那些过去一直被封印在君士坦丁堡荣耀中的学者们,他们生命中最神圣的时刻到来了。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觉醒,为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获得做了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在文艺复兴传播和促进文化的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在迅速进行。于是,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新时代的曙光照耀着欧洲的土地。

一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崩溃使希腊学者流亡他国,传播文化和技术;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开拓新市场以缓解贸易压力的商人不得不尝试新的方式。至此,欧洲航海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航线的开通也使新大陆被发现。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贸易带来的收入和影响遍及欧洲世界,资本主义的种子开始出现。

更多文章

  • 韩国李氏王朝灭亡了吗?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朝鲜,李希,日本

    朝鲜历史上的李朝,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王朝。1392年,取代王的朝鲜建立国家。朝鲜王朝的首都最早开在北京(今开城;又称杜松),1394年建都汉阳(今首尔),次年改称首尔。1398年,始亲王谋反后,再次迁都北京。1400年,二皇子叛乱后,首尔终于成了首都。到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的

  • 三十六计中的故事是怎样的?(三十六计借刀杀人的故事简短)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国,钟离春,齐王

    说起《孙子兵法》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孙子兵法》又被称之为《孙武兵法》,这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魂宝,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最早、最完整的军事著作。说起了《孙子兵法》,估计很多人就会想到了《孙子兵法》的三十六计。那么这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呢?其中都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集:上屋抽梯战国

  • 昴宿星官员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游记,蝎子,孙武

    《西游记》的故事里,有一个无所畏惧的魔鬼。她看不上孙武空说孙武空是个"毛仁"。她的实力恐怕连雷音寺的佛都比不上。此魔爪毒敌山琵琶洞。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蝎子精,绝技是灌马毒。说到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马毒",太神奇了!此毒堪称西游天下第一毒。孙武空训练有素的脑袋还是受不了蝎子精的温柔刺痛。但是,强者恒强

  • 金箍棒缩小的时候重量不变吗?还有一万多斤吗?(金箍棒如何收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孙武,金箍棒,武器

    西游记中的金箍棒可以说是非常神奇的武器。可大可小,可伸缩。一般被孙武空像绣花针一样放进耳朵里,用的时候才拿出来。变大变小的时候就很随意了。原本的锚针已经变成了孙武空.手中的武器。但是这个金箍棒的重量达到了一万多斤,但是缩小后放到耳朵里,是不是也是一万多斤?原来的金箍棒,作为东海之锚,是大禹治水后留下

  • 为何中国古代建筑多用木材而西方古代建筑多用石材(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工具,差异,发展

    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存在很大差异。这包括生活方式、技术、文化的差异,导致建筑和风格的巨大差异。东西方文明的时间差也导致了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同,后期是因为文化和理念的代代传承,体现了建筑思维的延续性。1.中国古人很早就学会了制作青铜器和铁器。冶金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生产和劳动工具的巨大变化。新工具大大提

  • 希特勒自杀时,他还有几千人的军队。他为什么选择放弃抵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德军,德国,苏联

    二战初期,德军闪电战势不可挡,波兰仅抵抗28天就投降了。号称拥有欧洲最强军队的法国,仅抵抗39天就投降了;希腊24天;挪威2个月;荷兰只有5天;卢森堡1天;丹麦是6个小时,其他很多小国可以不提。至少在法国战役中,德军在兵力和武器上并不占优势。当时荷、比、法、卢、英远征军共135个师,3469辆坦克,

  • 超重型突击炮的装甲有多厚?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坦克,装甲,德军

    T28/95超重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中期开始研制的装甲车辆。这种装甲车没有赶上二战浪潮,战后不断优化,最终于1947年彻底废弃。虽然该武器未能服役成功,但仍受到众多军迷的追捧。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款装甲车。恐惧催生了重装甲坦克。早在1943年,兵工局就提出了设计制造"突击坦克;计划,有这个想法,

  • 曹操靠盗墓来养活十万军队刘备又是靠什么呢?(曹操刘备靠什么养活军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盗墓,孙权,十天

    说起曹操盗墓,还是有点尴尬。虽然是这么说,但靠盗墓来养军队,其实并不一定。所以这件事还是有故事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刘备早期没有盗墓,那他是怎么拥军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盗墓养活不了军队。最近网上很多评论认为曹操是靠盗墓养活十万大军的。在这里我有不同的观点。我5月25日写的《古代兵马未动

  • 唐朝建立后李渊为什么要杀掉功臣刘文静?(李渊为什么被迫退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静,李世民,唐高祖

    开国英雄,听起来真的是风光无限的那种,但是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因为有些皇帝很可能一声令下,把那些英雄都干掉。毕竟帝王可以荣辱与共,但难享其乐,如虎添翼。但是唐朝建立后,开国皇帝李渊没有杀任何人,只是杀了宰相刘文静。为什么?1.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后,天下尚未安定,正需要人才的时候,他突然杀了一个开国

  • 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万兵力为何还有能力反攻?(苏联为什么会反攻莫斯科)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苏联,德国,斯大林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德国的攻势来势汹汹,苏联措手不及。1941年6月22日凌晨4点,刚刚结束工作准备休息的斯大林突然收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边境上的德军向苏联发起了全面进攻。之后铺天盖地的噩耗接踵而至,苏军领土和军队不断被德军包围和歼灭。巴巴罗萨计划推出后,用势如破竹来形容德国闪电战毫不为过。不到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