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三国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策自己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孙权?(三国孙策为什么传位给弟弟孙权)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51 更新时间:2024/1/14 23:54:13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的事情,我们有时会忽略,但其实仔细分析,还是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那就是东吴政权的根基是孙策打下的,但最后孙策把位置传给了孙权,而孙策自己却有个儿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件事,一起分析一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

策被刺客打伤后,医生告诉他休息一百天就能康复,千万不要生气。有一天,孙策让左右两边拿铜镜,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的伤势。镜子里出现了一张丑陋可怕的脸!原本帅气的脸因为箭伤看起来那么狰狞!孙策突然感到异常愤慨,并爆发出绝望情绪。那时候还没有整形医院。这样出门让注重外表的孙策很尴尬!

经历了这一切,孙策的伤势越发重了。伤口化脓,无法愈合。孙策经常痛苦地陷入昏迷,生命垂危。其实外貌和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大乔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孙绍。她每天陪着孙策照顾他。看到孙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伤心欲绝,经常偷偷哭泣。孙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就开始安排自己的事务。

江东主孙策遇刺重伤,生死未卜。江东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孙策清醒后,开始安排自己的事情。他一方面给周瑜送书,请他从巴邱归来,负责大局。另一方面叫张昭准备遗嘱。

为了稳定军心,消息暂时封锁在军中。所以军队中的中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一直不知道这个重大变化。目前,知道这一事件的人只有孙策本人、他的妻子大乔、张昭、张道长以及程普韩当等少数核心人员。

江东此刻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据传,周得知的消息,率领大军从巴邱赶来。意图还不清楚。太史慈需要抵制躁动不安的刘盼。孙氏一族,孙策的叔浩靖在丹阳,叔孙敬媛在会稽,堂兄孙本在张羽,堂兄孙富在庐陵,这些人不可轻举妄动。孙权到了,但在军中的威望明显不如弟弟孙毅。

这时候我们要面对一个最重也是最敏感的话题——万一孙策重伤而亡,谁来继承孙策,全面主持江东军政大权,成为江东的新主人。为了稳定军心,必须解决继承人问题。如果孙策康复了,一切都会好的。如果孙策不幸去世,继任者可以接班,执掌大局,稳定局势。

孙坚37岁去世,留下四子一女。当时长子孙策十七岁。孙策继承父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拥有了江东六郡。孙策在打仗的时候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然而如今,孙策的独子孙绍还在襁褓中,大女儿才四五岁。

继承人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计划:跟随父亲的脚步,建立孙绍。这个接班人计划就是立孙策的儿子邵为江东之主,然后由孙策的一批旧臣辅佐。其中,张昭是最好的侍郎之一。当然,周瑜等人也在大臣之列。孙策的独子孙绍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这是合法的、自然的。但是这个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汉末乱世,弱肉强食盛行,强者唯我独尊。恐怕江东如果让一个年轻力弱的人当领导,军队士气不稳,民心易散,也难逃分崩离析的结局。

第二种方案:弟弟继承哥哥的事业,供养孙策的弟弟。这个继位计划就是从孙策的三个弟弟中选一个来继位孙策。孙策有三个弟弟。孙匡太年轻,嫁给了曹石。显然,他不适合做江东的主人。孙毅凶悍,有哥哥孙策的风采。看来他是最好的接班人。而孙策本人对弟弟孙毅也是格外宠爱,寄予厚望。孙权也不错。他和大哥在一起时间长,性格温和,颇得孙策赏识。另外,孙权的优势是在兄弟中年龄最大,相对成熟。按照传统,郎是普通人的后代,不参与继承。

在第二个方案中,无论是选择孙权还是孙毅,在继承方案上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孙策的儿子邵将来长大后如何安排。

解铃还须系铃人。由孙策决定谁来继承。

孙策得了绝症,最后的时刻到了!临死前,孙策把重臣张昭等人叫到床前。这一次,周瑜不在孙策身边。张先生流着泪走到孙策的床边。

孙策弱手拉着张昭的手说"我本想和你一起做大事,可惜没有听大家的建议,遇到了这样的事。可能都是命中注定吧!"张昭一听,哽咽了,说不出话来。孙策亲切接见,他深受感动。他本想尽自己最大的忠诚,报答孙策,没想到现在就要说再见了。

孙策首先嘱咐张昭说:"现在世界一片混乱。如果有吴越群雄,保持三江之固,足以与中原抗衡,进而取天下。"在这里,"三江"指的是吴淞江、钱塘江、浦阳江。

孙策接着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已经决定蒋东的继任者是我的兄弟..."听到这里,大家的心终于放下了。看来孙策是要由他的弟弟来接管江东的权威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毕竟那个哥哥能有大用处。人们纷纷猜测,三哥孙毅和大哥孙策性格最相似,最有可能成为蒋东的新主子。然而,这个名字从孙策口中说出的却不是三哥孙毅,而是二哥——孙的中牟!

孙策接着弱弱地说:"你和公瑾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死后,请你帮助我二哥钟某!"孙策眼中充满了希望,张含泪点了点头。孙策郑重地对大家说:"如果仲谋的才华和德行太难胜任这个大任,你可以换掉他,自己做江东的主人!让他和我的家人一起回老家,过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张昭听到后哭得像下雨一样!孙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孙权不能胜任工作,张昭、周瑜等人可以代替他。孙策说这些话,表面上是为了安抚张昭等一帮重臣,稳定人心,但他真正的想法应该是希望这些重臣能继续辅佐孙权。张昭在江东集团中地位显赫,周瑜也是一代英才。如果孙权平庸无能,张昭、周瑜等人也不会放心用他。

接着,孙策把弟弟孙权叫到身边,让张先生拿出朝廷签发的吴后尹的诏书。孙策用颤抖的双手,亲手把吴侯和谋反将军的印信盖在孙权的身上。见大家还在不解,孙权当着众人的面指着孙权说:"以江东百姓为例,在两阵之间果断决策,与天下抗衡。我哥哥没有我好。不过我不如小弟,因为我可以任用人,让齐新齐心守江东。兄弟,保重!"孙权听了哥哥的话,顿时泪流满面!

应该说,选择二哥孙权做接班人,是孙策深思熟虑的决定。孙策选择了成熟稳重的二哥孙权作为接班人,主要是看重孙权的性格,这种性格明显不同于父亲,也不同于自己。孙策认为,只有孙权才能避免孙氏家族悲剧的重演。性格决定命运。而且性格很难改变。孙坚和孙策英年早逝的悲剧与其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孙坚因为勇猛莽撞,在荆州与刘表的战争中中了埋伏,死在仙山。同样,孙策因为勇猛、莽撞,任何时候都可以北上逐鹿中原,却随意狩猎,单枪匹马,落入刺客的圈套,重伤而亡。如果一个先锋军官,不顾生死,冲锋陷阵,人们会称赞他英勇无敌,勇猛如虎狮。因为冲锋是先锋军官的职责。但如果一个军队的领导者也这样做,不仅会让自己陷入危险,还会给敌人一个一劳永逸的绝佳机会。

孙策认为:三兄弟中,孙匡年纪尚轻,孙毅的性格与孙坚、孙策相差无几。如果把江东大业托付给孙膑,恐怕悲剧还会重演。孙策也不是没有考虑到他的儿子孙绍。孙绍虽年轻,却也可以得到张昭、周瑜等重臣的辅佐。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这个想法。现在是一个乱世,一个少爷驾驭着一个尚未稳定的江东,分崩离析的可能性太大了。而且,少爷长大后,一旦和有权有势的辅臣处不来,必然导致主辅内斗,导致江东灭亡。

孙权沉稳的性格,加上年龄优势,使他成为掌控江东的最佳人选。但孙策认为二哥孙权也有明显的缺陷,就是缺乏军事谋略。孙权缺乏父兄横扫中原的勇气和战略能力。至于孙权将来愿不愿意把江东还给自己的哥哥孙策的亲生儿子孙绍,那就要看今后形势的发展了。以后再说未来,先说眼前的危机。只要江东还在孙家手里。

孙策选择了接班人,采用了第二种方案——弟弟继承哥哥的事业,建立孙策弟弟。孙策的三哥孙毅,性格和他很像,打仗也很勇猛,但孙策只是把继承人给了二哥孙权。孙策是汉末枭雄。他死后选择了弟弟孙权为继承人,但另有隐情。

其实孙策死的时候就给大家解释了原因,不过这是给别人看的。其实把江东交给孙权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孙策从十七岁开始,短短四年就统一了江东。孙氏统治江东的时间太短了。孙策知道,如果他死了,江东内部就会不稳。孙策选择孙权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他死后江东内部分裂。表面上看,江东欣欣向荣,如同百花齐放。其实暗流汹涌。孙集团与江东宗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虽然竹简出自江东富春,但孙氏并不是在江东发迹的。起初,孙氏父子都为袁术效力,袁术成了忤逆汉室,自立门户的汉奸大盗。当时大家还希望帮助汉朝的时候,袁术是公认的汉贼,他的爪牙也是贼。所以孙策刚在江东立足的时候,因为纪律严明,很受百姓欢迎,但是却遭到了江东士绅最激烈的反抗。为了巩固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孙策对许多不听话的贵族家庭采取了残酷的屠杀政策。

孙策对待江东士族的政策使他树敌众多,最后被刺客杀死。但毕竟孙策是被迫而为。孙策很清楚,要真正统一江东,必须巩固自己的权力。要巩固自己的力量,首先要消灭反对自己的势力。孙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不是普通的军事指挥官。能够让孙武迅速崛起,说明这个人能力不一样。孙策奠定了吴栋的基础,一方面是他父亲孙坚留下的盈余,给了他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孙策本人骁勇善战,善于用人,很快就招募了一批人才辅佐他。所以他死的时候给孙权留下了江东六郡、将领、幕僚的诸侯国。这为孙权建立东吴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孙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标签: 江东孙权孙策

更多文章

  • 胡大海是什么人?认了个义子却不料让老虎捡了便宜(胡大海的后裔是义子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蔷,大海,朱元璋

    说起胡大海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可能并不熟悉。这是明朝开国大将,是朱元璋演义里的一个副将,敢说敢做。后来朱元璋等人失散,在霍山县混了半年多。连霍山当地的大王侯振山都叫他爹。想跟他学魔术却没学会,就去了凤县当县令。他报复人民的妻子,收养孤儿,认一个儿子,想教儿子养老的本领,让他去死。没想到,他走进了一座大

  • 正白旗在清朝的八旗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八旗正白旗旗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白旗,黄旗,八旗

    说到这个白旗,大家应该更清楚了。武打演员吴京,满清白旗出生!毕竟这种白旗还是比较常见的。那么这种白旗在清朝八旗中的地位如何呢?白旗的权利能有多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正白旗应该属于清代八旗中的前三旗,排在第三位,仅次于黄旗和黄旗。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一种军事社会制度,最初起源于女真(满洲)人的狩

  • 明朝最先进的火枪是谁发明的又先进在什么地方含图片(明朝最先进的火枪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枪管,大铁,明朝

    说到明朝最先进的火枪,还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明朝的火器其实挺好的,但是最后还是败了,所以很多人要问,为什么会输?其实有好东西是不用的。据说这种明朝最先进的火枪是不用的。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揭示一下是怎么回事!赵世贞应该发明了明朝最先进的火枪“开关电";雷矛”和枪"鹰枪"。1.打开开

  • 李莲英是怎么死的?(李莲英什么时候处死)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李进,德海

    李作为慈禧时期的太监总管,深受慈禧太后的信任。虽然李位高权重,但她并不像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宦官那样专横跋扈,但她也是机警而随和的。虽然仍有许多朝臣攻击李,但他们中很少有人能够得到真正的证据。慈禧死后,李也退休了。李在皇宫里度过了50多年,在离开皇宫两年后去世。然而,关于李之死,历来有不同的声音。1.李

  • 曹操最想要的三位将军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赵云,吕布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君主。曹操的英雄性格使他欣赏强者,尤其是在武将方面。三国志中,强者如云,名将数量也不是很大。曹操麾下虽然也有不少有才能的武将,但他也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武将,只是他难得而不是得到。正是因为曹操有这样的性格,所以他才征召了很多武学人才为自己效力。先说曹操还想要的三将军。第一个

  • 当阳之战是怎么回事(当阳长坂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当阳,江陵

    说起当阳之战,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很多网友说刘备打了败仗,很惨。你说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其实还是有一个看事件的过程,这样才能知道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揭晓。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当阳之战简介当阳之战的本意是战略撤退。只要安全撤到江陵,就是大胜利。尽管损失惨重,但在战术意义上是战

  • 二战诺曼底登陆死亡多少人?(二战诺曼底登陆死了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盟军,诺曼底,诺曼底登陆

    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1944年6月6日,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15万多名年轻士兵奔赴法国诺曼底海滩,采取大胆的策略将纳粹赶出西欧,将战局转变为盟国。在计划今天的攻击时,盟军军事领导人知道伤亡可能是惊人的,但他们愿意为在法国建立步兵据点付出代价。入侵前几天,一位

  • 华妃怎么死的?历史上华妃年世兰真正死因是什么?(华妃年世兰重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当时,雍正,磕头

    看过《甄嬛传》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甄嬛传》里有几个很讨厌的人物,就是当时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华妃。在宫里,华妃也是个长眼睛的杀人犯,谁看不顺眼就杀谁,皇帝对华妃的行为也没有太多的控制,因为当时华妃的哥哥是年羹尧,当时的朝廷大臣,也是。年羹尧当时驻守边疆,保卫整个清朝的安宁生活,而华妃则在皇后中保护哥哥。

  • 科举的八股文是什么?(科举为什么要考八股文)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八股文,科举,考试

    虽然古代科举不同于现代考试,科举的基本制度是选官,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是在古代,虽然科举制度比较完善,但是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不是特别能够发挥考生的才能,尤其是后来的"八股文",简直是一场灾难。那么,到底什么是八股文呢?如何写一篇八股文?"经义之文,俗称八股"八股只是一个民间名称,考八

  • 诸子百家中的法家最早是由谁创立的?“法家”有哪些代表人物?(法家的创始人是谁主张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法家,商鞅,公元前

    说到法家,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法治为核心思想,以强兵这个富国为己任的重要学派。法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而是一个积极的活动家,他的思想也注重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家的思想包括理论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法律思想。法家伦理是指以人性观为基础的诚信义利观。法家成熟很晚,但形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