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韩琦被赞誉:“相三朝,立二帝”,那么他在军中威望如何?

韩琦被赞誉:“相三朝,立二帝”,那么他在军中威望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81 更新时间:2024/1/17 4:01:52

韩琦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相三朝,立二帝”,劳苦功高,名垂青史。将出将入相的韩琦誉为撑起北宋半壁江山的顶天柱,毫不为过。韩琦在军中威望如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造福地方

韩琦步入仕途,先后辗转各州出任父母官。每到一地,他总能发挥理民得法、治军有方特长,因地制宜制定法规和教令,修葺国库与粮仓、整治掌管兵器的官署、“劝农兴学”,深受当地官民赞誉。

蜀地赈灾,是韩琦地方官生涯的首秀。面对遍野饥民和混乱的地方管理制度,他先雷厉风行开仓放赈,“活饥民百九十万。”再采取减免赋税、开除不称职官吏、裁减冗官杂役等利民措施,首秀赢得碰头彩。

在定州,他充分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果断采取“威恩并行”策略应对定州兵闹事。为激励士气,他宣布战死沙场者重赏其家人,官府负责抚养战死者的寡妻幼子。他潜心研究仿制古阵法,令将士反复演练,最终把定州兵打造成一支精锐劲旅。

不久,因朝廷派到地方协助防守的京师精锐部队龙猛卒扰民惹事,韩琦毫不客气把将他们全部赶走。韩琦的责任担当得到宋仁宗的诏书褒奖,也由此成为地方官员的标准和楷模。他转任并州时,定州百姓“争欲遮留公,使不得出。”

韩琦到并州后,得知宦官廖浩然倚权仗势无法无天,毅然奏请朝廷将其召回。廖浩然回京后,被宋仁宗处以鞭刑。并州百姓闻知,无不欢欣鼓舞。

因几块原属宋朝的土地被辽国觊觎冒占,韩琦召来辽国贵族,出示相关文字依据,有理有据收回国土,并令立石为界。他又奏请朝廷,在并州“垦田至九千六百顷。”

他镇守大名府时,勤政爱民,百姓“为立生祠。”担任故乡相州知州期间,“相人爱之如父母”。

抗击西夏

西平王李元昊称帝自立建西夏后,韩琦被朝廷任命为陕西安抚使,全力应对西夏威胁。此时的韩琦,“年甫三十,天下已称为韩公。”

韩琦先上疏为战败被俘的边将辩明冤屈,又力荐用被贬外地的范仲淹,与自己联手辅助主官夏竦、共同抗击西夏。

韩琦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认为西夏兵马“众不过四五万人”,力主采取“先发以制贼”战术。范仲淹则建议尽量稳妥,展开防御持久战与敌周旋。夏竦将皮球踢给宋仁宗,宋仁宗倾向一劳永逸,诏令韩琦与范仲淹共同出征。

遗憾的是,任福置韩琦“诱敌深入、一举全歼”的手令,贪功轻进,吞下西夏诱敌深入的诱饵,使宋军在好水川折损将士近七千人。

夏竦在任福遗体上翻出韩琦的手令,极力为他开托:“言罪不在琦。”韩琦却寝食难安,上表弹劾自己用人不当,情愿承担战败责罚。朝廷予以降职一级处分,依然重用他抗击西夏。

韩琦知耻后勇,多次取得胜利,使“西贼闻之心骨寒”。他与范仲淹联手抗击西夏,“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故天下称为‘韩范’。”西夏与宋朝签订“庆历议和”协议后,韩琦与范仲淹双双奉调回京。

和平阳光乍现,李元昊却出尔反尔,狮子大开口向宋朝提出十一条不合理诉求。宰相晏殊与朝臣们人心厌战,准备全盘接受。韩琦上《论备御七事奏》,旗帜鲜明表示反对。他条分缕析归纳出朝廷急需处理的七条要务、拯救时弊的八条具体措施,被宋仁宗全部采纳。

为相十载

韩琦为相后,“与富弼齐名,号称贤相,人谓之‘富韩’云。”他礼贤下士,一视同仁,善于选拔重用贤才,甚至放手使用有能力才学的持不同政见者。他胸襟开阔,能力超群,被视为与汉相周勃和唐相姚崇比肩的贤相。

宋英宗刚即位,便突染恶疾,不得不由“太后垂帘听政。”一些宦官因常遭宋英宗训斥,经常在曹太后前挑拨离间,致使两宫渐生嫌隙,关系恶化。

韩琦主动化解两宫矛盾,先安抚好满腹委屈的曹太后,再以孝道委婉规谏宋英宗,使“帝大感悟。”宋英宗病愈后,曹太后撤帘归政,母子和好如初。

西夏再次大兵犯境,韩琦果断提出“停岁赐,绝和市”建议,并遣特使前去问罪。部分朝臣列举宋仁宗时对西夏的几次战败事例,认为此举过于冒险。

韩琦胸有成竹分析:“西夏国王只是个狂童而已!何况我朝边防力量早已远超当年。官家只管派特使前去,必定降服他!”宋英宗依计行事,西夏果然上表谢罪。宋英宗心悦诚服告诉韩琦:“一如所料!”

忠言逆耳

宋神宗即位不久,韩琦便被御史弹劾大摆“执政三世”的老资格,飞扬跋扈到不去文德殿押班。深知宦海风险的韩琦果断谢绝宋神宗多次诚心挽留,毅然辞去相位。

韩琦辞相赋闲后,忧国忧民之心依旧。他发现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弊端过多,忧心忡忡上疏:“按青苗法规定,百姓不论贫富,一律均可配借青苗钱。

可是,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原本就是兼并富裕之家,居然也堂而皇之贷到青苗钱,这与‘抑兼并、济困乏’的变革初衷明显背道而驰!恳请废止!”

宋神宗在朝会上将他的疏奏让群臣传看,感叹:"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几乎动摇变法决心。王安石逐条批驳韩琦奏疏,公布于天下。韩琦又上疏,“申辨愈切”,且反对实施“免役法”、“市易法”。宋神宗从天下大局出发,最终力挺王安石。

辽国趁宋朝内忧外患之际,要求宋朝割让素有领土争议的代北地。韩琦接到宋神宗征求意见的手诏,上疏谏言必须拒绝辽国的无理要求,同时加强防范,随时准备武力反击辽国进犯。可惜,王安石再此出任宰相后,“悉以所争地与契丹,东西七百里,论者惜之。”

标签: 韩琦威望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哪一场战役是齐桓公称霸之战?历史上对齐桓公的评价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桓公完成称霸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齐桓公图霸之战,起于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起于周襄王9年(公元前643年),前后历时36年。齐鲁长勺之战后,齐桓公深知欲折服中原诸侯,必须凭借强大的实力,于是听认锌仲的建议,努力整顿齐国内政。齐柯公6 年,即周漦王2年(公元前68

  • 吕布骁勇善战,曹操为什么不将他收归麾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三国,吕布,曹操,历史解密

    回望历史,其实曹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陈玲,张辽等人都是曹操从其他敌军阵营“挖墙脚”得来的有识之士。然而我们都知道曹操将吕布杀了,曹操杀吕布过后,简直是后悔莫及。曹操一个爱惜人才之人,吕布骁勇善战,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即是对他最好的赞誉,曹操为何最终没能将吕布收归麾下,为他所用呢?其实吕布在

  • 被女皇武则天暗恋了一辈子的唐代丞相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野史秘闻

    狄仁杰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唐太宗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他从小便受到严格的训练,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及第,顺利进入仕途。管女皇的家务事狄仁杰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当县长,自然做得有声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后来契丹骚扰河北地区,武则天赶紧又召狄仁杰出来,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 为什仫李太后是历史上最著名“虎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太后,明朝,风云人物

    大家好,说起虎妈李太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话不假,可常被人狭义地默认为那个女人一定是妻子。实际上,一个持重识大体的母亲同样可以帮儿子操持好内外,甚至在儿媳妇不那么贤惠的时候也可以保证这个大家庭不出什么错。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

  • 前程万里的含义 关于前程万里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前程万里的意思: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例子: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须自保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关于前程万里的故事唐朝时期,有一个叫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红巾军起义,战史风云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从成宗以后,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

  •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什么那么著名?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作家,历史解密

    首先杜拉斯本人的名气就不小,特殊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包括丰富的阅历(自行wiki),当然她是配得上那些美誉的。她的作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当你了解这些特点之后就很容易识别她的作品:1、心理的描写:(为了方便题主查证,我仅以《情人》为例)开头的重逢,初遇那个中国商人的时候,还有每次做爱,以及在家中受到母

  • 姑侄同入后宫,姑姑成皇后统后宫13年,侄女封皇贵妃历经五朝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端恪皇贵妃,清朝,皇贵妃,野史秘闻

    姑侄同入后宫,这在清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哲哲、海兰珠、本布泰姑侄三人就在其中。进入到清朝中期,大清后宫再次出现了姑侄同入清宫的局面,不过,这姑侄二人所嫁的并非同一位皇帝,而是父子二人,姑姑是道光朝的孝慎成皇后、侄女是咸丰朝的端恪皇贵妃,她们来自佟佳氏。清朝嘉庆十三年,紫禁城中

  • 徐晃为什么要对关羽说壮年相从,多蒙教诲这种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晃,三国,风云人物

    关羽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打的樊城守将曹仁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先派于禁督七军救援,结果,因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全军覆没,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与关羽交战。徐晃说的话在正史中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在演义中非常精彩,抛开正史,可以讨论一下演义。《三国演义》七十六回:公勒

  • 什么是香文化?古代文人与香有着什么不解之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香文化,文史百科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独特。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