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哪一场战役是齐桓公称霸之战?历史上对齐桓公的评价是什么?

哪一场战役是齐桓公称霸之战?历史上对齐桓公的评价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86 更新时间:2024/1/17 0:21:51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齐桓公完成称霸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齐桓公图霸之战,起于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起于周襄王9年(公元前643年),前后历时36年。

齐鲁长勺之战后,齐桓公深知欲折服中原诸侯,必须凭借强大的实力,于是听认锌仲的建议,努力整顿齐国内政。齐柯公6 年,即周漦王2年(公元前680年),管仲治理齐国巳经5年有余,所发布的一切政令均巳付诸实施,致使齐国日臻富强。而当时的中原形势,则是周室衰微,渚侯内乱,戎狄南侵,荆楚北渐。齐桓公既已具有领导中原诸侯的实力,便展开一连串的会盟与征伐。

齐桓公欲称霸中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政治口号,才能师出有名。他在审时度势后认为:周王室虽巳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但在名义上毕竟还是中原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晌还很大。因此,象郑庄公那样公然和周王打仗,就不能得到诸侯的同情和支持。

而当时戎、狄等部族的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围的安全,“攘庚”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要“攘夷”,就耍树立一而中原各国共同拥护的旗帜,用“尊王”的旗帜来团结诸侯,共同“攘夷”,足最便当不过的了。于是,齐桓公终身奉行“尊王攘夷”这一策略。这使他得以化合诺侯,一匡天下。

早在齐桓公4年,即周庄王15年(公元前即2年)时,宋国的国君宋闵公被杀,齐桓公就曾请示周庄王,要求由他去过问此事。周庄王答应了。次年春天,齐桓公与宋、陈、蔡、祁四国之君会于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确定宋国的新君由宋桓公 御说担任。

宋桓公不愿按受齐桓公的领导,北杏之会还没有结束, 就跑间国。齐棺公又请示周王室,以天子之命召集陈、曹两同的军队,与齐军共同伐宋。周釐王派遣由畝伯率领的周军,亦来参战。宋桓公无奈,只好服从齐桓公。这年冬夫,齐桓公与宋、 卫、郑、单等国的君主会盟于鄄(今山东省鄄城县北)。这次会盟是齐桓公耢业的开始,因为宋、郑、卫三个主要邻国均已服齐。

齐桓公8年,即周釐王4年(公元前678年),齐桓公因楚国灭息(今河南省息县)入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北侵中原之势甚急,而郑国此时态度游移,暗中通好于楚,便遣兵与宋、卫之军合力伐郑,以迫使郑国坚定留在中原同盟内的决心。然后,齐桓公又不计旧怨,争取鲁国,派人与鲁庄公约定在柯地见面,双方都不带刀剑。

但到了会上,鲁庄公及其大夫曹刿都带着剑,曹刿并拔剑要挟齐桓公归还侵占的鲁地,改以汶河为两国国境。齐桓公迫于形势,不得已而答应。回到齐国后,齐桓公越想越不是滋味儿,决定悔盟。管仲认为,不可失信于诸侯,答应了的事情就应该做到。齐国终于还是把汶阳之地归还了鲁国。此举使鲁国也加入了齐桓公领导的中原同盟,并使齐桓公在诸侯中赢得了 “信义之君”的美誉。

齐桓公23年,即周惠王14年(公元前663年),山戎侵入燕国,燕庄公向齐同告急。齐桓公遂兴师讨伐山戎,顺便灭亡了 孤竹国(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燕庄公十分感激齐桓公,欲亲送齐桓公回国。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子燕。”

他还杷与燕庄公告别的地方(属于齐境)给了燕国。其他诸侯听说此事,都称赞齐桓公贤明有礼。伐山戎之战两年后,狄人又侵掠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两南)和卫国,邢军败溃,卫懿公被杀。齐桓公乃亲率宋、曹两国的军队伐狄,大败狄人,修筑夷仪城(今山东省聊城县西〕以收容邢国的百姓,修筑楚氏城(今河南省滑县东)以保存卫国,并派兵助其防守。

齐桓公旣已北破戎狄,解除了后顾之忧,便可转向对楚作战。齐桓公30年,即周惠王21年(公元前656年),齐国会合鲁、宋、陈、卫、郑、曹、许八国之军,越蔡境伐楚,抵达楚国边邑陉地(今河南省郾城县陉亭)。楚成王得知诸侯联军侵入楚境,派大臣屈完去见管仲,责问管仲说:“齐国在北海,楚国在南海,两国相隔这么远,为什么齐国的军队要来侵犯楚国呢?

管仲冋答道:“过去召公和康公(周武王的兄弟)曾对我齐国的先君太公说:五侯九伯若不老实,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王室。 并賜给太公一双鞋,允许他穿着这双鞋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楚国不向周王进贡祭祀用的包茅,而且过去周昭王南征路过楚国时,你们故意叫他乘坐一只用胶黏合起来的破船,使他淹死在汉水里。

我们就是来责问这两件事的! ” 屈问说:“不贡包茅是不对,以后会入贡,若问昭王淹死的事, 就请去问汉水吧! ”两人的态度都很强硬。于是,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继续向前挺进。楚成王又派屈完去讲和,要诸侯联军退军。齐桓公志得意满,陪同屈完视察中原各国的军队,对屈完说“用这些军队打仗,哪—个敌人不被我们打败呀! ”

屈完说,“齐国若讲道义,人家才服从。若拼武力,那我们楚国有汉水,方城之险,你们军队虽多,也是没有用的。”齐桓公见楚国已有准备,用武力难以征服,便决定与楚围言和,双方在召陵订立了盟约。会后,楚成王派屈完带着包茅去朝见周惠王,以表示尊崇周王室。

次年,周惠王因宠爱惠后,欲废除太子郑,而改立王子带(惠后所生)为太子。齐桓公乃于这年8月召集宋,鲁、陈、卫、郑、许、曹等七国诸候,在首止(今河南省睢县首乡)开会,明确表示拥护太子郑。周惠王讨厌齐桓公千涉其内政,命令郑文公不要去参加该会。齐桓公因此于周惠王23年(公元前654年)夏天,会合宋、鲁、陈、卫、曹五国之军伐郑,声讨其逃盟之罪。

但正当诸侯联军进攻新城(今河南省密县)之际,楚国也出兵伐许 (今河南省许昌县),藉以救郑。诸侯联军围攻新城不克,乃移兵救许而还。不久,周惠王死,太子郑(即周襄王)惧怕其弟王子带篡位,不敢发丧,告难于齐。

齐桓公闻讯,立即约请宋、鲁、 卫、许、陈、曹、郑国的君主会盟于洮(今山东省濮县西南), 承认周襄王作为中原共主的合法地位。齐桓公并在周襄王元年 (公元前651年)夏天召开葵丘之会,盟誓效忠周王室。此时,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齐桓公在周王室衰微、中原诸侯混乱、四周外族入侵的形势下,努力振兴齐国,团结中原诸侯,使中原地区少受故乱破坏,其历史功绩是应当肯定的。齐桓公在战争思想上也颇有建树,如先征服为害急切的戎狄,然后再作制楚的准备;对戎狄采取军事上的直接打击,对楚则采取军事和外交上的联合行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标签: 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吕布骁勇善战,曹操为什么不将他收归麾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三国,吕布,曹操,历史解密

    回望历史,其实曹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陈玲,张辽等人都是曹操从其他敌军阵营“挖墙脚”得来的有识之士。然而我们都知道曹操将吕布杀了,曹操杀吕布过后,简直是后悔莫及。曹操一个爱惜人才之人,吕布骁勇善战,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人中吕布即是对他最好的赞誉,曹操为何最终没能将吕布收归麾下,为他所用呢?其实吕布在

  • 被女皇武则天暗恋了一辈子的唐代丞相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野史秘闻

    狄仁杰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唐太宗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官至夔州长史。他从小便受到严格的训练,少年时参加明经科考试及第,顺利进入仕途。管女皇的家务事狄仁杰以他的宰相之才,在地方上当县长,自然做得有声有色,百姓感恩戴德。后来契丹骚扰河北地区,武则天赶紧又召狄仁杰出来,他兵不血刃,打退了契丹。

  • 为什仫李太后是历史上最著名“虎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太后,明朝,风云人物

    大家好,说起虎妈李太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话不假,可常被人狭义地默认为那个女人一定是妻子。实际上,一个持重识大体的母亲同样可以帮儿子操持好内外,甚至在儿媳妇不那么贤惠的时候也可以保证这个大家庭不出什么错。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

  • 前程万里的含义 关于前程万里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故事,文史百科

    前程万里的意思: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例子: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须自保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关于前程万里的故事唐朝时期,有一个叫

  •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元朝,红巾军起义,战史风云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是怎么来的?红巾军起义谁是领头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朝从成宗以后,传了九个皇帝,皇室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又叫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百姓忍受不下去,很多地方爆发了农

  • 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为什么那么著名?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作家,历史解密

    首先杜拉斯本人的名气就不小,特殊文化氛围的成长环境,包括丰富的阅历(自行wiki),当然她是配得上那些美誉的。她的作品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当你了解这些特点之后就很容易识别她的作品:1、心理的描写:(为了方便题主查证,我仅以《情人》为例)开头的重逢,初遇那个中国商人的时候,还有每次做爱,以及在家中受到母

  • 姑侄同入后宫,姑姑成皇后统后宫13年,侄女封皇贵妃历经五朝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端恪皇贵妃,清朝,皇贵妃,野史秘闻

    姑侄同入后宫,这在清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哲哲、海兰珠、本布泰姑侄三人就在其中。进入到清朝中期,大清后宫再次出现了姑侄同入清宫的局面,不过,这姑侄二人所嫁的并非同一位皇帝,而是父子二人,姑姑是道光朝的孝慎成皇后、侄女是咸丰朝的端恪皇贵妃,她们来自佟佳氏。清朝嘉庆十三年,紫禁城中

  • 徐晃为什么要对关羽说壮年相从,多蒙教诲这种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晃,三国,风云人物

    关羽和徐晃都是汉末三国名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打的樊城守将曹仁不敢出战,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先派于禁督七军救援,结果,因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七军全军覆没,曹操又派徐晃救援樊城,与关羽交战。徐晃说的话在正史中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在演义中非常精彩,抛开正史,可以讨论一下演义。《三国演义》七十六回:公勒

  • 什么是香文化?古代文人与香有着什么不解之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香文化,文史百科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独特。它既是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又作为创作的题材融入了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中国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艺术中,有一种“博山虽冷香尤存”的使

  • 栎之役: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史风云

    栎之役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公元前562年,秦国与晋国在栎地发生了一次冲突战争,以晋国大败告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中原的野望一直被强大的晋国遏制。秦国为了实现霸业,时常与楚国结盟,以对抗强大的晋国,并发生了一系列战事。其中,栎之役就是一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