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周时期五礼包括什么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西周时期五礼包括什么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25 5:24:11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传统礼仪化就已十分完备,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世奉为“古制”,延续了几千年。

《周礼》中对礼法、礼仪作了权威的记载解释,并制定礼仪制度的基本结构,将“礼”划分为五类,称为“五礼”。那么,五礼包括什么礼呢?

《隋书‧礼仪志一》:“以吉礼敬鬼神,以凶礼哀邦国,以宾礼亲宾客,以军礼诛不虔,以嘉礼合姻好,谓之五礼。”

后世修订礼典,大体都依:吉、凶、军、宾、嘉五礼为纲,对历代礼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礼仪文化——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1、吉礼

中国古代宇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为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吉礼为五礼之冠,即祭祀之礼。为敬奉神与鬼的典礼,祭祀对象分为人鬼、天神、地示等三类。主要有祭天地、祭日月星辰、祭先、祭先祖、祭社稷、祭宗庙等礼仪活动。

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或许有其时代的特点和局限性。然而时至今日,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加以传承和发扬,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创建和谐社会具有意义深远的现代价值。

2、凶礼

凶礼即有关哀悯、吊唁、忧患的典礼。《周礼·春官·宗伯》记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意为以凶礼哀吊救助邦国的忧患,以丧礼来哀吊死亡,以荒礼来救助饥荒与疫病的流行,以吊礼哀吊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水火灾祸,以襘礼相助被围而遭祸败的盟国,以恤礼慰问国内的动乱或曾遭寇乱的邻国。

虽然近代礼仪中,省去了很多凶礼的礼节,但是古礼的内在精神依旧对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俗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皆乐生恶死,好治厌乱。洪荒之世,人类与自然相需而存,敬天法地而礼生,文明得以进化。于今亦然,困顿危难之时,社会各阶层,从上至下都能伸出关爱的手,依靠爱心和团结的力量,有助于尽快恢复信心,度过难关。此敬天法地爱民之心,无论时何境都历久弥新。

3、军礼

军礼即有关军事活动的礼仪。王者以礼治国,使天下归于大同,难免会遇到内部和外部的干扰,甚至兵火的威胁。《礼记·月令》记载:“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礼乐与征伐,犹如车之两轮,不可偏废。

而军队的组建、管理等,也都离不开礼的原则。例如军队的规模,天子为六军,根据礼有等差的原则,诸侯的军队不得超过六军,而必须与国力相称,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当时的军力往往用战车的多少来衡量,故而,又有天子万乘,诸侯千乘,大夫百乘的说法。军队必须按照礼的原则,严格训练,严格管理。

军礼分为大师之礼、大均之礼、大田之礼、大役之礼、大封之礼。

此外,军队的车马、旌旗、兵器、军容、营阵、校阅等无不依一定的仪节进行。

中国兵学思想发源较早且著述颇丰,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军礼亦在兵学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虽然时代不同,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大,人口增多,衣食住行之生活迥异,处今之世,欲行古之礼,或有不合时宜处。古云:“随时而变,因俗而动。”对于通乎人情,诚而不伪的中国古礼,择其善者而从之,加以必要的改进以传承和发扬,不但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需要,亦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

4、宾礼

宾礼是接待宾客之礼,即邦国间的外交往来及接待宾客的礼仪活动。如天子受诸侯朝觐、天子受诸侯遣使来聘、天子遣使迎劳诸侯、天子受诸侯国使者表币贡物、宴诸侯或诸侯使者。此外,王公以下直至士人的相见礼仪,也属宾礼。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说,孟子曰“有礼者敬人……敬人者,人恒敬之”。而事业非礼不能兴旺,社会非礼不能安定,国家非礼不能强盛,礼之用,难以尽述。礼以伦理道德的外化形式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指导,不但是一种文化积累,更是社会秩序稳定的保障。时至今日,礼之具体仪式,虽已随时代改革有所损益,而礼之原理和精神,不可偏废。

5、嘉礼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嘉礼亲万民。嘉礼为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乡饮酒礼,婚冠、贺庆等无所不包,其最主要的内容有饮食之礼,婚冠之礼,宾射之礼,飨燕之礼,脤膰之礼,贺庆之礼,即位改元礼等。

嘉礼是用来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古人通以饮食之礼来亲睦宗族兄弟,以婚冠之礼来成全男女婚配,以宾射之礼来联络故旧朋友的感情,以飨燕之礼亲睦四方之宾客,以贺庆之礼亲和异姓之国。虽然君主专制已经废除,但是很多礼仪的礼义还是被保留下来,特别是婚礼,成为了现代人一生中最重大的礼仪之一。

标签: 西周五礼

更多文章

  • 西周五礼之一嘉礼: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庆贺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西周,嘉礼

    嘉礼是西周五礼之一,嘉礼是饮宴婚冠、节庆活动方面的礼节仪式。嘉,美、善的意思。后代的帝王登基、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其主要内容有六:一曰饮食,二曰婚冠,三曰宾射,四曰飨燕,五曰

  • 曾巩的诗词成就: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巩,诗词成就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

  • 苏轼的词作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轼,词作成就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桃花源记》有什么思想感情?陶渊明是如何写出《桃花源记》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陶渊明,《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为什么清朝皇帝更偏爱蒙古女子?为了巩固自己的封建统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帝

    翻开清朝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规律:即从清太祖、太宗,到清世祖和圣祖,蒙古曾出过四后、十三妃。那么清朝皇帝为什么偏爱蒙古女子呢?这究竟是真的出于喜爱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明代后期,蒙古族逐渐分成三大部分:蒙古草原西部至准噶尔盆地一带的漠西厄鲁特各部;贝加尔湖以南、河套以北的漠北喀尔

  • 张良誓死跟刘邦的原因是什么?两人又是如何相识的?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良,刘邦

    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宰相,父亲也继任韩国二朝宰相,弟死不葬,散尽家资只为复仇,这是张良的家室。出身布衣之家,不会经营也不喜欢双手劳动吃饭,常年游手好闲,后来混得一个亭长小官,额头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不拘小节。这是刘邦发迹前的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

  • 刘邦是如何从一介布衣当上皇帝的?刘邦使用了哪些权谋手腕?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邦,皇帝

    从一介布衣起兵的刘邦,历经7年,先后灭秦亡楚。成就四百年的汉室天下。在这其中,刘邦的权谋手腕使他在打天下的过程中起的很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这些手段归结起来有以下的原因。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用人方面熟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刘邦心里知道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有限,

  • 刘备入蜀后有什么执政措施?加强法制,依法治国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执政措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入蜀后的执政措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璋统治下的益州,差不多是无政府状态。摆在刘备面前的,就是这么一个百废待举的烂摊子啊。刘备成了益州牧,新人新气象,需要将益州改弦更张,建设成民富国强、上下团结、奋发向上的抗曹根据地。首先进行的是组织建设。治国重在治吏。

  • 为什么刘备要称帝?只因刘协已经被曹魏集团杀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称帝

    刘备为什么要称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荆州战事的急剧变化,可以说完全出乎刘备的预料。荆州战事逐步升级时,在刘备看来也不要紧,关羽是主动进攻,即便襄阳和樊城打不下来,退回荆州就是了,损失不大。偏偏孙权就背后下手了。自从入蜀之后,刘备一路顺风顺水的发展局面被孙权一举打破,

  • 开元盛世为什么会衰败?朝政混乱影响了国家的经济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开元盛世,衰败

    唐玄宗创立的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唐玄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上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天下大治。“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