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文景时期的农业经济是怎么发展的?文景时期的赋税如何?

文景时期的农业经济是怎么发展的?文景时期的赋税如何?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5 更新时间:2024/1/9 7:33:47

景二帝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还通过各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民开荒。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员,经常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同时还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汉文帝前二年(前178年)前十二年,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减为三十税一,前十三年还全部免去田租。

自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文帝时,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徭役则减至每3年服役一次。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春正月,下诏说:“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夭绝天年,朕甚痛之。郡国或硗狭,无所农桑系畜;或地饶广,荐草莽,水泉利,而不得徙。

其议民欲徙广大地者听之。”准许百姓从贫瘠地区迁往土地肥沃地区,以利发展农业。他还多次下诏申明以农为立国之本,强调重本抑末。他在诏文中说:“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同时要求郡县官吏认真执行,对失职者加以严惩。“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二千石听者,与同罪。”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又把秦时17岁傅籍给公家徭役的制度改为20岁始傅,而著于汉律的傅籍年龄则为23岁。

算赋是汉代政府对成年人征收的一种人头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初为算赋”。规定凡年龄15岁到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称为一算,用作购置车马兵器。文帝时改一算为40钱,武帝时又恢复到120钱,宣帝时又以90钱为一算,成帝时以80钱为一算。

“算”的高低,决定人民负担的轻重。对少数民族地区也征算赋,令成年人交賨布(麻布)一匹,板楯蛮地区除罗、朴等七姓外,每口每年纳賨钱40。

农业的发展,使粮价大大降低,史载文帝时每石“粟至十钱”。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吸引农民重视农业生产,汉文帝君臣认为惟一途径就是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他们采取的策略是鼓励有钱人家购买农民的粮食,捐献给国家。对于能捐献粮食并运送到边境粮库的,国家按照捐献数额的不同赐予不同爵位,还可以赎罪。

这样,边防要塞的粮食储备迅速充足了,接下来又进一步充实各郡县的储备。只要郡县储备足够一年所需,该郡县就可以免收农民田租。在这样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收入保障了,负担减轻了,国家的储备也充足了。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依然沿用爵位体系。

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标签: 文景农业经济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隋朝是怎么建立的?隋朝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建立

    北周宣帝奢侈浮华,沉湎酒色,政治腐败,自称“天元皇帝”,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其中就有杨坚长女杨丽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象二年(580)北周宣帝死后,身为关陇门阀之首的杨坚联合刘昉、郑译矫诏以外戚身份辅政。大定元年(58

  • 盘点中国封建历史上,出现过的大一统王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大一统王朝

    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么中国封建历史上,出现过哪些大一统王朝呢?自秦始皇结束了历时549年的春秋战国,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封建历史上一共出现了9个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大一统王朝的定义?一是占据汉文明的所有地区,即黄河和长江两个流域。二是在整个东亚板

  • 雨水时节各地区的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都是怎么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雨水,习俗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

  • 雨水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雨水节气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雨水,二十四节气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

  • 惊蛰时节各地区的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都是怎么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惊蛰,习俗

    惊蛰时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

  • 农业生产在惊蛰节气要注意哪些?农作物该怎么种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惊蛰,农业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果树管理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

  • 芒种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芒种节气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芒种,含义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

  • 大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大暑节气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暑,含义

    每年公历7月22-24日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

  • 白露时节为什么要养生?白露时节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露,养生

    白露时节,真正进入了秋季。此时,气温下降速度快,而且昼夜的温差较大,所以白露养生的关键仍是养肺。《黄帝内经》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则明确说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 农业生产在白露节气要注意哪些?农作物该怎么种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露,农业

    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