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29 更新时间:2024/2/16 20:19:50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

明朝设科取士,定期会试,三年一科。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府(州)、县生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

考试的办法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进士不仅在发榜后即可任官,而且有做显官的希望,于是,监生的仕途逐渐被进士科排挤,致使国子监逐渐衰落。

明代学校分三类:中央国子学、府(州)县学和市镇乡村民间社学。1382年(洪武十五年),国子学改名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等学官。府(州)县学除各有训导外,府学教员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

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举。监生最多时近万人,学习课程有《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和《说苑》。

元、明、清时期官府设立的学校,现多指社会学习。早期,创立于元二十三年。元制50家为一社,每社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施引教化,农闲时令子弟入学,读《孝经》、《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明承元制,各府、州、县皆立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教育15岁以下之幼童;教育内容更包括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之类。清初令各直省的府、州、县置社学,每乡置社学一所,社师择“文义通晓,行宜谨厚”者充补。凡近乡子弟,年12以上,20以下,有志学文者,皆可入学肄(yi)业,入学者得免差役。

社学是当时农村蒙教育的一种形式,明清两代,社学成为乡村公众办学的形式,带有义学性质,多设于当地文庙。社学一直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地方文教机构,但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人民亦曾利用它作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组织。

多层次办学、多形式兴教是江西古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诸多层次、诸种形式的办学中,不能不提到社学。社学是官立的用于启蒙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始创于元代,至清末而终结。

古代社学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朝廷颁令:凡各县所属村庄以五十家为一社,设社长一人,“教劝农桑为务”,并设学校一所,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江西于此时开始创办社学。

元朝灭亡,社学也一时停办。明洪武八年(1375)朝廷下令各地立社学,延请师儒以教民间子弟。正统元年(1476年)朝廷令提学官及府县官对社学进行扶持和监督,社学中品学兼优者,可免试补为秀才。弘治十七年(1504)再次明令各府州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

江西的社学在明代有较大发展,并在全国具有独特地位。

这主要得益于李梦阳、王阳明两人。

明正德(1506-1521)年间,李梦阳为江西提学副使,改革过去社学的弊端,大力发展社学。他首先在南昌、新建二县办起16所社学,典型示范,先远后近,逐步推广到全省。他要求管理学校的官吏,按照规定精选社学教师,免除他们的徭役,尊重和敬礼他们,不准他们擅自向学生征收课金、鸡米、酒食,以免使人民感到入学是种苦役而设法逃避。

对社学教师好的提升,不好的开除,有奖有罚,有利于办好社学。为了使人们重视社学,还规定今后不是社学出来的学生,不能进县州府学。在李梦阳的推动督导下,江西社学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王阳明在平定江西南部暴动后,认为“民风不善,由于教化不明”。于是颁令,要求南赣所属各县“父老子弟,互相戒勉,兴立社学,延师教子,歌诗习礼。”并颁行《社学教条》,使江西社学又得到一次大的发展。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

  • 在《三国演义》中,能够单挑吕布的将领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才是能够和吕布单挑的对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吕布是当之无愧武勇第一的武将。他弓马娴熟,武艺过人,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邓艾的成功,能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能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魏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样是避实击虚,为何邓艾就能够成功,魏延的建议就不被采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一提起诸葛亮的北伐,就会说起魏延的“子午谷奇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却没有得到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天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同时得到了两人,也没能得到天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时,有一句话让人过目不忘,那就是当年水

  • 诸葛亮的《隆中对》出了什么意外?为何没有完成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隆中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震古烁今,刘备最后的失败,源自于对它执行的半途而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每一个政治集团都有自己的战略纲领,奋斗目标。在三国时

  • 汉中之战时,如果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夺取汉中,不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攻打益州,是不是他的失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因留在汉中的军队遭到刘备的攻击,夏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马超未能参加刘备的夷陵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重号将军只有马超还在人世,为何刘备不带他一起出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在这些将军

  • 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详解律法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律法,秦朝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那么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呢?其实自战国魏李悝制订《法经》时起,中国古代社会开始有了以刑律为主的综合法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凡六篇。其中前五篇主要是刑法,具法为刑法执行的具体规定

  •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有什么用?权利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有什么用?权利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行中书省则总管一省军、政、司法。不久,朱元璋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他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

  • 诸葛亮听到张苞的死讯后,为何会是口中吐血、昏绝于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张苞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诸葛亮为何对张苞去世那么痛惜,以至于吐血卧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托孤后,手下的将领已经很少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