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

北伐形势一片大好,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4/2/9 5:51:26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襄樊之战中,关羽胜利在望之时,为何孙权不配合关羽反而袭击荆州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了著名的襄樊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曹魏在宛洛一带的统治岌岌可危。幸亏樊城的守将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劝告,死守樊城,才没有使得关羽席卷宛洛。在这个时候,北伐的形势一片大好,曹操的主力还滞留在关中没有归来。如果孙权配合关羽,在淮南发动攻势,那么天下的形势就会有根本的改变。

但是,孙权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发动对淮南的进攻。不但如此,他还向曹操上书,请求讨伐关羽来效忠曹操。于是,孙权趁关羽的主力北出,荆州空虚之机,派吕蒙偷袭荆州,擒杀了关羽。这样一来,孙刘联盟破裂,使得曹操坐收渔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发生了夷陵之战,孙权和刘备两败俱伤,都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那么,孙权为什么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候,不去支援自己的盟友,反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这要从孙权的战略目标说起。孙权在继承父兄的事业后,势力还暂时局促于江东一隅。但是孙权不是等闲之辈,他也想施展自己报复。虽然他的兄长孙策评价他疆场作战不行,团结大家保守江东有余,可是孙权还是想要争夺天下。

在这个时候,孙权遇到了鲁肃。鲁肃在著名的《榻上问对》中,为孙权谋划了东吴的战略方针。鲁肃为孙权讨论了天下的大势,就是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马上消灭。在这样的形势下,孙权要以自己为主,先积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孙权应该先向长江上游发展,全据长江。在以长江为屏障,割据江南后,再建号帝王,北向而争夺天下。孙权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开始了向长江上游荆州的攻伐。

不过,孙权的战略目标和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冲突。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向刘备建议,要先占有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北伐。其中的一路要以荆州作为向宛洛北伐的出发基地。这样,孙权和刘备在荆州的归属上发生了矛盾。

在赤壁之战后,为了缓和矛盾,刘备以借为名,占有了荆州的南郡、零陵、武陵、长沙、桂阳五郡,而孙权只占有江夏一郡。孙权这样做,也是希望刘备在长江上游为自己分担曹操的军事压力,并且在得到新的立足之地后将荆州归还自己。

不过,孙权的愿望落空了。在孙权对淮南的几次进攻中,我们没有看到刘备对孙权的配合。刘备只顾扩充自己的实力,为下一步夺取西川做准备。而在刘备夺取西川后,对于孙权索要荆州的要求推诿扯皮,让孙权看清了刘备借是假,占是真的本来面目。这样,双方发生了湘水之争。

在这次湘水之争中,刘备和孙权都率领了主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只是因为曹操在这个时候击破了汉中张鲁的主力,占领了南郑。刘备怕西川有失,赶快和孙权议和,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在双方重结盟好后,刘备率领主力回到西川,而孙权则发动了合肥之战。

孙权发动合肥之战,是出于几个考虑的。一是当时鲁肃未死,他掌握着东吴的军权,是坚决的孙刘联盟的捍卫者。在鲁肃的坚持下,孙权无法和刘备完全翻脸,双方兵戎相见。所以双方见好就收,在土地方面达成一定的妥协。这样,孙权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淮南的曹军。

二是孙权在当时抓住了难得的战机。那就是曹军的主力被曹操带往汉中,淮南一带兵力空虚。唯一重要的战略据点合肥只有张辽乐进李典率领七千多人马防守。所以孙权和刘备议和后,马上就发动了合肥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孙权投入了东吴所能调集的最大兵力十万人,企图一举冲破曹军的淮南防线。

不过,这场战役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孙权遭受了他永远也不能忘记的惨败。张辽的八百敢死之士,就把孙权打得丧魂落魄。逍遥津之战,孙权险些丧命。这让孙权对张辽望而生畏,再也不敢对合肥发起进攻。

这样,孙权从淮南发起北伐的道路就被张辽给堵死了。孙权只得再次把战略恢复到过去的全据长江战略上来。不过,这一次孙权已经没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自保。为了自己的战略安全,而且对于刘备对自己的袖手旁观,孙权决定依靠自己,建立自己的安全防线。这就必须要控制长江上游的荆州。

由于在湘水之争中,长江上游的南郡划给了刘备。孙权想要以和平的手段要回南郡是不可能的了。孙权要夺回南郡,就只能依靠武力夺取了。所以说,孙权在定下夺回南郡的决心时,就已经注定要破坏孙刘联盟了。

而曹操也施展了自己的谋略手腕,为了破坏孙刘联盟,他对孙权是又拉又打。曹操在将主力撤回后,便专门对孙权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攻势。这使得孙权虽然抵挡住了曹操的进攻,可也被迫暗中向曹操请降。曹操同意了孙权的请降,还和他订下了姻亲的关系。

这个时候,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也去世了,接任的吕蒙迎合孙权的意旨,要求武力夺回荆州。这样,排除了与曹操的后顾之忧的孙权,开始把目光死死盯在了荆州身上。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和吕蒙就开始了袭取荆州的准备。

在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后,孙权不但没有趁机在淮南发动攻势,他反而对袭取荆州更加迫切。这是因为,关羽的胜利,会增强荆州的稳定性,增加孙权夺回荆州的难度。

当时的荆州和西川的联系主要是依靠长江水道。在这个时候,刘封孟达已经占领了上庸。如果关羽占领了襄樊之后,他就可以和上庸利用汉水联系。这样,江陵和襄樊联为一体,本身有了战略纵深。而且有了长江和汉水两条水道和蜀中进行联系。那么,如果孙权发动对荆州的攻击,就不可能速战速决,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因此,在关羽获得水淹七军的消息,成了孙权袭取荆州的号角。孙权认为,这个时候是他袭击荆州的最后机会。关羽为了扩张战果,将荆州防备东吴的兵力调往襄樊前线。而如果再等待下去,关羽夺取了襄樊,就错过了时机。因此,孙权不但没有在淮南发动对曹军的进攻,反而向曹操上书,要求讨伐关羽向曹操效忠。

其实,在当时,曹操为了躲避关羽的锋芒,想要迁都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就已经看到了孙权将要采取的举动。司马懿当时就劝说曹操,说孙权和刘备外亲内疏,如果关羽得志,孙权肯定不会愿意。他建议曹操让孙权袭击荆州,事成之后把江南的地方封给孙权。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从司马懿的建议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权的意图早就被曹操阵营的人看得清清楚楚。只有刘备阵营还蒙在鼓里。曹操和孙权一拍即合,荆州和关羽的命运就此确定了下来。就这样,当关羽在襄樊前线和曹军的援兵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发起了对荆州的袭击。

由于荆州的后方空虚,加上关羽平时对待下属的傲慢,使得江陵和公安的守将都投降了吕蒙。尤其是江陵的失守,使得关羽部下的家眷都落入吕蒙手中。关羽闻讯回师的时候,他的部下纷纷离去。关羽大军离散,只得退保麦城,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至此,孙权终于实现了他全据长江的战略意图,为实现他下一步建号帝王的愿望打下了基础。

结语:

在关羽出兵襄樊,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时,孙权没有在淮南趁势发动攻势,反而破坏孙刘联盟,袭取了荆州。这里面有着孙权主观和客观的原因。

主观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孙权一心要实现他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全据长江的意图。他在和刘备的同盟期间,由于刘备的所作所为,丧失了对刘备的信任。他决定,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采取以自己为主,构建自己的安全体系,这就必须夺回对自己至关重要的长江上游。在湘水之争不能和平要回的情况下,孙权不惜采取武力手段夺回。

客观原因则是在战略目标确定后,夺取荆州行动的时机问题。当关羽取得水淹七军的胜利时,他的辉煌胜利之后,也带来了巨大的危机。为了扩张战果,关羽将后方防备孙权的兵力前调,使得后方空虚。而为了赶在关羽占领襄樊,建立稳固的基地前夺取荆州,孙权也就迫不及待地对荆州下了手。不过,虽然孙权夺取了荆州,也让孙刘两家走上了灭亡之路。

标签: 孙权关羽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设立的社学具体指的是什么?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明朝设

  •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推行的开中法是什么?有什么用?此法旨在恢复受严重战祸之害的地区的经济。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时推行了开中法,把粮食分配到山西这个萧条和贫困的地区。这是一种颁发凭证的制度,给商人提供了利润的刺激;它诱使商人用自己的资财运粮食到西北去。为了酬报商人水运的粮食,商人们被

  • 在《三国演义》中,能够单挑吕布的将领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布,将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谁才是能够和吕布单挑的对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吕布是当之无愧武勇第一的武将。他弓马娴熟,武艺过人,号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 邓艾的成功,能证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能成功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邓艾,魏延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样是避实击虚,为何邓艾就能够成功,魏延的建议就不被采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时期,一提起诸葛亮的北伐,就会说起魏延的“子午谷奇

  •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却没有得到天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天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同时得到了两人,也没能得到天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看《三国演义》时,有一句话让人过目不忘,那就是当年水

  • 诸葛亮的《隆中对》出了什么意外?为何没有完成计划?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隆中对》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震古烁今,刘备最后的失败,源自于对它执行的半途而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每一个政治集团都有自己的战略纲领,奋斗目标。在三国时

  • 汉中之战时,如果曹操听从了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会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夺取汉中,不听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攻打益州,是不是他的失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因留在汉中的军队遭到刘备的攻击,夏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马超未能参加刘备的夷陵之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超,刘备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时,重号将军只有马超还在人世,为何刘备不带他一起出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五虎上将各个英勇。在这些将军

  • 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详解律法发展史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律法,秦朝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那么中国古代律法是如何发展的呢?其实自战国魏李悝制订《法经》时起,中国古代社会开始有了以刑律为主的综合法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凡六篇。其中前五篇主要是刑法,具法为刑法执行的具体规定

  •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有什么用?权利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的承宣布政使司有什么用?权利大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行中书省则总管一省军、政、司法。不久,朱元璋发现丞相和行中书省的权力过大,决心加以改革。1376年(洪武九年),他废行中书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