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武帝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为何到汉昭帝时期又开始了?

汉武帝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为何到汉昭帝时期又开始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406 更新时间:2024/1/8 0:19:04

众所周知,自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称帝以后没几年,就终止了与匈奴的和亲,开始了对北方匈奴的征伐,而后在卫青、霍去病等西汉名将的英勇奋战之下,更是造就了“匈奴远遁,幕(漠)南无王庭”的大好局势,可是自从汉武帝驾崩,汉昭帝刘弗陵登基称帝以后,却不知为何,在辅政大臣霍光的影响下,再次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就像《苏武传》中所记载的,“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俨然是刚刚称帝没几年,就在匈奴的提议下,重新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

除此以外,史书上同时也有着“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的相关记载,足以说明汉昭帝执政时期与匈奴的“和亲”事件,就发生在始元、元凤年间。——《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而且,汉昭帝执政时期,那些被驱逐到漠北苦寒之地的匈奴其实并不算是太安分,依旧时不时的就侵扰一下,在西汉边境地区大肆掠夺。

可是反观汉昭帝,其应对措施也仅仅只是“发军屯西河,左将军行北边”而已,俨然一副严阵以待的防御姿态,并没有发动反攻。——《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那么问题来了,在匈奴已经被驱逐到了漠北苦寒之地的大好局势之下,为何汉昭帝还要与匈奴和亲,而不是继续展开对匈奴的征伐呢?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还是要提一下,这个问题其实并不能从汉昭帝的身上去解决,就像前文说的,和亲是发生在始元、元凤年间。

虽然具体的年份不得而知,但从《苏武传》中“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的结果来看,汉昭帝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其实就发生在始元六年之前不久。

而始元六年的汉昭帝,时年才14岁,且朝政一直都是由辅政大臣霍光在执掌。

甚至于紧随其后的元凤元年,汉昭帝还发出了“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的相关言论,赫然对霍光十分亲近。——《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所以,我们还得从“霍光”身上去入手。

但要说这霍光,就不得不再扯到汉武帝的身上,因为霍光这个辅政大臣的身份,是由汉武帝所指派的。

早在汉武帝驾崩前一天,就曾亲封“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少主”,由此可见,如果霍光不明白汉武帝心思的话,又怎么会被汉武帝重用呢?——《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再加上此前于征和四年,也就是公元前89年,汉武帝曾亲自颁发了一道《轮台罪己诏》,其中明确指出了“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顾名思义,也就是在汉武帝执政晚期,已经不想再打仗了。

或者说不是汉武帝不想打仗,而是他不能再继续打仗了,毕竟战争对百姓所造成的负担实在太过于繁重,已经逐渐激化了西汉统治阶层和百姓阶层之间的矛盾,甚至于激起民愤。

诸如此前的天汉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泰山、琅邪群盗徐等阻山攻城,道路不通”,已经有了农民起义爆发的迹象。——《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

好在汉武帝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故而就决定重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所推行的“黄老思想”,主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轮台罪己诏》

毕竟就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之治”盛景来看,道家的“黄老思想”在西汉时期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如此一来,前有“文景之治”这个“模范案例”,后有汉武帝《轮台罪己诏》这个前车之鉴,忠于汉室的霍光势必就会严格的遵循汉武帝的思想,以“休养生息,与民休息”为基本国策,而不是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了。

当然,思想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单凭这一点,只能说是会对霍光的思想产生影响,属实还是无法证明霍光不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动机,那咱们接着往下看。

除了受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影响以外,在汉昭帝登基称帝之后,西汉朝廷的“朝堂局势”其实也并不乐观,从而也就导致霍光根本腾不出手来发动对外战争。

因为早在汉武帝驾崩之前,除了霍光以外,同时还册封了车骑将军“金日磾”、以及御史大夫“桑弘羊”二人,且要求这三人一起辅佐汉昭帝。

但“金日磾”仅仅辅政一年多便因病逝世,之后又由于种种原因,霍光与桑弘羊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好比如,“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顾名思义,桑弘羊在“金日磾”病逝以后,觉得自己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想让霍光给自己的家族子弟安排个一官半职什么的。——《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可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想,被霍光给严辞拒绝了,两人也就此分道扬镳,产生了分歧。

与此同时,燕王刘旦也不安分,早在后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8年,就曾派使者前往长安,向汉武帝上疏,要求带兵宿卫长安,希望得立太子之位,可是最后汉武帝不但削其三县,反而还立刘弗陵为太子。

因此,燕王刘旦一直都在暗中筹划着推翻汉昭帝,自立为天子,所以,中间的小动作自是不少。

一来二去之下,到了始元六年,与霍光有分歧的桑弘羊又莫名其妙的被燕王刘旦牵连,“盖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赫然是捏造了一个霍光意图谋反的罪名。——《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但汉昭帝却并不相信,依旧一如既往的支持霍光,但毫无疑问,此时的朝堂局势对汉昭帝以及霍光都十分不利,毕竟另外一个辅政大臣“桑弘羊”都站到燕王刘旦那一边了不是吗?

而后到了元凤元年,由于还有人替燕王刘旦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忍无可忍之下,下发了一道诏书,“大将军国家忠臣,先帝所属,敢有谮毁者,坐之”,俨然与霍光更为亲近。

不过,虽然这道诏书暂时让燕王等人无话可说。但也同时激起了燕王等人发动武装政变的决心。

故而于同年九月,“鄂邑长公主、燕王旦与左将军上官桀、桀子票骑将军安、御史大夫桑弘羊皆谋反”,幸亏霍光发现的早,这才及时率军平定了这场政变。——《汉书·卷七·昭帝纪第七》

试问,在这种情形之下,霍光能腾出手去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吗?必然是不能的。

古人云:“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霍光不会不明白,更何况霍光本身的政治主张亦是“休养生息、与民休息”了。

所以,即使是面对匈奴的侵扰,霍光也只能是派兵镇守,而不能反击。毕竟朝堂之内的局势并不安稳,万一把将士都派出去打仗了,那朝堂内部的动乱又怎么解决呢?

就好比燕王发动政变的这个案例,如果始元六年之前的那次和亲没有发生,而是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那这次武装政变的结果可就不一定了,毕竟军队都派出去了不是吗!

所以,对霍光而言,只要燕王刘旦想要推翻汉昭帝的野心一天没有暴露,他就不能发动针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即便是匈奴侵扰,也只能派兵镇守加以防御。

同时,由于期间匈奴亦是主动提出了“和亲”的要求,霍光自然不会不愿意,毕竟只需要极小的代价就能换得西汉边境的安宁不是吗?总比被燕王推翻汉昭帝要强的多吧!

而后到了元凤元年,燕王刘旦政变失败以后,虽然暂时解除了汉昭帝的统治危机,但西汉与匈奴的和亲进程已经开始,两方也均已经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那么自然就更没有必要去劳民伤财的发动大规模战争了。

当然,如果匈奴在“和亲”后依旧大肆侵扰西汉边境的话,想必霍光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就好比元凤四年,西域楼兰大肆劫掠西汉使官,动荡不止,故而在霍光的授意下,“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直接就派遣“傅介子”千里斩楼兰,成功解决了西域问题。——《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

但既然匈奴除了侵扰掠夺一些资源以外,并没有大举入侵的迹象,那么对于霍光而言,还有什么能比休养生息、提升西汉国力更为重要呢?

又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为“昭宣中兴”之盛景的出现奠定基础呢?

正如班固所说的那句话,“成王不疑周公,孝昭委任霍光,各因其时以成名,大矣哉”!之所以后来能出现“昭宣中兴”之盛景,赫然与汉昭帝对霍光那毫无保留的信任也是分不开的。

标签: 和亲汉昭帝

更多文章

  • 即使是在“文景之治”的盛况下,汉景帝也曾办过哪些错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景帝,错事

    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汉朝曾出现“文景之治”的盛况,虽然汉景帝大多沿用并改良了父亲的政策,但在其统治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盛况延续也实属不易,足以看出他的个人能力。不过即便是再有能力的人,也曾办过一些错事,与其说是错事,倒不如说是一些“意外”。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有诸葛亮传授的知识谋略,姜维为何还没能赢过邓艾?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邓艾

    有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有些时候还是要看天赋。诸葛亮闻名天下是因为他智慧与忠诚,但是他有个徒弟虽然学到了他毕生所学,却依旧难逃“既生瑜何生亮”的命运。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姜维自由丧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他,十分懂事好学。因父亲姜冏因公殉职而得到官职,封为中郎。姜维

  • 硼是生命的重要基础构件之一,它在现代社会中有何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硼,现代

    硼是一种化学元素,是生命的重要基础构件,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矿物,还有生理功能,植物生理等功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构成生命硼元素是核糖核酸形成的必需品,而核糖核酸是生命的重要基础构件。夏威夷大学宇航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员詹姆斯-斯蒂芬森称:“硼对于地球上生

  • “超新星”一词在美国首先被使用,那么它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超新星,美国

    在20世纪30年代,沃尔特·巴德和弗里茨·兹威基在威尔逊山天文台时,起初的工作相信这只是一种新类型的新星。“超新星(super-novae)”这个名词在1931年巴德和兹威基在加州理工学院的一场演讲中首度被使用,然后在1933年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会议中被大众使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即使没有了赵高的存在,为何说秦朝依然还会二世而亡?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高,秦朝

    对于秦朝的灭亡可以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果赵高没有篡改遗诏,或者说赵高并不存在,秦朝还会灭亡吗?答案是,秦朝依然会灭亡。为什会是这样的发展趋势?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六国后裔势力庞大秦军由于老秦人损失过多,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镇压。秦国统一后一支大军远征南越,一支镇

  • 楚怀王为什么在临死前,却悲痛地喊出“秦人欺我,楚人叛我”?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楚怀王,秦人

    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做了一件亘古未闻的事——绑架国君。秦昭襄王嬴稷邀楚怀王在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在途中却将楚怀王劫持到咸阳,威胁楚怀王割让出巫郡、黔中郡于秦国,否则不予回国。楚怀王愤然拒绝,寄希望于楚国的他,为什么在临死前却悲痛地喊出“秦人欺我,楚人叛我”?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

  • 六国合纵为何极少达到目的,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六国合纵,秦国

    战国七雄之间无声的外交厮杀,连横与合纵,连横成功的次数远在合纵之上,目的也常常能够达到;而六国之合纵,却是极少能达到目的,连让秦国伤筋动骨的资格都没有,最成功的一次不过是将秦国堵在函谷关内十五年,不敢轻举妄动。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六国合纵抗秦联盟大约实行过八次,但均没

  • 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何却是由秦国最终胜出?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战国

    魏,这个在战国初期称霸近百年的强国,不能不谈起他的开山老祖,魏文侯。有人说文侯武侯百年霸业,但武侯之才智又怎么能跟文侯相比呢。魏之霸业,说到底是魏国君主的才智,魏国最强大之际的疆域也是惨不忍赌,中山被赵国所隔绝,本土又像一个U形,再加上一部分飞地,这样的疆域,实在是难以防守。再加上,一旦强大起来,必

  • 姜子牙如何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创造新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周朝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

  • 在田忌流亡楚国的一行人中,究竟有没有带着孙膑一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忌,孙膑

    孙膑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前378年。他18岁时离家拜鬼谷子为师,21岁下山到魏国,23岁到齐国,34岁“马陵之战”后分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能够说孙膑终身中最为辉煌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