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何却是由秦国最终胜出?

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的国家,为何却是由秦国最终胜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349 更新时间:2024/1/4 16:21:15

魏,这个在战国初期称霸近百年的强国,不能不谈起他的开山老祖,魏文侯。有人说文侯武侯百年霸业,但武侯之才智又怎么能跟文侯相比呢。魏之霸业,说到底是魏国君主的才智,魏国最强大之际的疆域也是惨不忍赌,中山被赵国所隔绝,本土又像一个U形,再加上一部分飞地,这样的疆域,实在是难以防守。再加上,一旦强大起来,必然会被各国所仇视,攻击。例如吴起攻秦国之际,眼看秦国就危在旦夕,这时,楚齐就一起出兵攻魏了。所以魏国这个百年强国,只是靠英明的君主和才能卓越的文武大将撑着罢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国的北面是赵,南面是楚,东面是齐,西面是秦,中间是韩,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怎么能够让自己永保强大。就像郑国一样,虽说经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三代励精图治强大于一时,但他四面临敌,夹在齐晋楚三国之中,终于成为晋楚争霸的牺牲品。

魏惠王就是如此带领魏国走向衰落的,魏惠王在位50年中,赵肃侯励精图治,齐威王、宣王同样也任用邹忌、田忌、孙膑等人才,秦国经商鞅变法,楚威王兵锋盛于一时,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各国同时强大起来。尤其是齐秦两国,都把位于天下中枢、百年霸业的魏国当成他的打击目标,就算是魏文侯也未必能应付这种局面,何况是魏惠王,终于东齐西秦的轮番打击下走向了衰落。后来的君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昔日无坚不摧的武卒也沉沦了,终为强秦所灭。

赵,这个在战国末期唯一一个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秦赵本是同一个祖先生出来了,但却共同演绎着战国末期的演义。赵在三家分晋之际本应是三家最为强大的国家,但由于赵襄子顾全所谓的正统,让他兄长的孙子继承他的位置,终究引起了内乱,国力大为消退,让魏国当了三晋的老大,赵国在战国初期的百年之中充当二流角色。后经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一时大振,但由于国策上农商并重,加上国土又不怎么适宜发展农业,所以战略粮食储备相当少。

赵国虽说是战国末期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仅仅是军事上能抗衡,燕赵之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强悍的赵人让无坚不摧的秦军也望而却步了,但内在乏力,没强大的物质基础。像长平之战就明显看出了两国的差距,长平之战不是要不要换廉颇的问题,而是要换谁为将的问题。赵国经济极其落后,而长平之战一打就是三年,秦国有关中平原、四川盆地这两大产粮基地,不愁粮食,而三年的大战就让赵国经济陷入崩溃的境地。秦国已经彻底削弱了韩魏两国,楚国也已无力再阻止秦国的扩张,秦国终于把赵国当成自己一统天下最大的障碍了。

此时,赵国就更应该正襟危坐,但赵国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武灵王何等雄才伟略,但他的后代呢?惠文王还能任用虞卿、廉颇、蔺相如、赵奢等贤臣良将,还算一个守成之王;孝成王先后罢免廉颇、李牧,但又知错能改,重新任用他们;悼襄王罢免廉颇,致使他出走,但又找到了一个80多岁的老名将庞暖,还能勉强撑住局面;赵王迁,这个和秦始皇一样都是赵国妓女生的儿子,差别怎么那么大呢,诱杀李牧,终使赵国走向了覆灭。赵国的人口也就300W左右,经长平一战了,国力也是难以修补了,再加上国君一代不如一代,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韩,这个徒有虚名的“劲韩”,战国初期跟在魏国后面,魏吃肉,他吃汤,远远谈不上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跟魏国相比,相差甚远。跟南方楚国这个庞然大物、东方齐国这个首富之国也远远不及。

到了中期,任用申不害变法,但申不害重术治,而不重法治,虽说一时强国富兵,但比起已经商鞅变法的秦国,邹忌改革的齐国也是远远不如。而术治更是害了韩国百年之久,后面的强周制秦、冯亭降赵、郑国修渠等就是明显的术的体现,终在日削月割中走向了覆灭。

韩国从各个时期来说都谈不上强国,到了长平之战之前,居然把占了半个国土面积的上党拱手相让给秦国,到了最后,秦国只派了一个连姓什么都没记载的内史腾攻韩,连军队还没集结就灭亡了。真是可怜、可悲的弱国啊!

燕,又一个徒有虚名的七雄。虽然国君出身高贵,但由于北临东胡的少数民族,南又可与强国齐晋(齐赵)相临,再加上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历代君主(除燕昭王外)昏庸,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往往都是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燕国唯一一个强悍的君主就是燕昭王,北破东胡,夺地二千里,又夺箕子朝鲜千里之地,南破齐,夺齐城72城,但国力也远远不如已历商鞅变法的秦国、胡服骑射的赵国、庞然大物的楚国,比起日落西山的齐国也远远不如。燕昭王一死,田单复国,又重新走回了不入流的角色。

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后,燕国尽起全国60万之兵攻赵,结果真是叫人大跌眼镜,60万燕国汉子,居然败在了13万(一说25万)赵国娃娃兵的手里,非死即擒。这样的国家又怎配称强国呢?秦国远交近攻,但史书上居然没有说过秦国曾远交过燕国,也就是说,秦国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第一个开拓东北地区的国家就这么无足轻重,真是可怜又可悲的弱国啊!

楚,这一南方的庞然大物之国。楚国在秦国征服巴蜀之前一直都是整个东亚疆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雄据南方,依托长江,这样优势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中原各国都把它看成蛮夷之国,看不起楚国,而楚国也不屑于去学习。再加上楚国是一个盛产昏君的国家,整个战国时候,也就楚悼王、楚威王两人还算明君,但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仅仅一年就去世了,变法也半途而废。

到了后来的楚威王,兵锋盛于一时,但他的寿命实在太短,在位仅仅十年就英年早逝。他的儿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大饭桶楚怀王,"外欺于张仪,内惑于郑袖",终使这一庞然大物阳痿了。他的儿子顷襄王更是废物一个,白起仅仅将兵数万,三次攻楚,就把拥有近百万大军的楚国打废了,国都被占,宗庙被烧,但"宽宏大量"的楚国君主一点也不生气,不思积极图强,反而继续沉迷于最后的时光。秦灭楚之际,尚有数十万楚军,再加上强大的资源基础,广阔的国土。但拥有此等优势的国家还是不思进取,走向了灭亡。

齐,这一占据东方富庶之地的强国。在战国初期也是默默无闻,但后来终于有了雄才传略的君主。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前期共80多年的励精图治,终于与秦国并驾齐驱的强国。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但强更不过三代(秦除外),齐国也走了魏国(文侯,武侯,惠王)的老路。齐合纵韩魏攻破函谷关,五十日灭燕,南败楚相唐昧,后又大败三晋,六国都败在了齐国的手下。

但专横霸道的齐闵王也敲响了齐国的丧钟,外结怨于六国,内又有苏秦、田文这两个大内奸,终于济西大战,盛极一时的齐国瞬间土崩瓦解。后虽有田单复国,但国力已是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后两代君主齐襄王、齐王建昏庸无能,坐视其他各国在秦国的攻击下消亡,终究也难逃灭亡之厄运。

秦,这一当之无愧的虎狼强国。在战国初期原本也是挨揍的主,阴晋之战,50万大军败在了一代名将吴起的5万武卒之下,丢了河西之地,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

但后来明君连续不断,先是秦献公励精图治,收复部分河西之地,再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最重视军事和农耕的国家。本来阻挡秦国东进的魏国却在日落西山,终究被秦国打开了东进之大门。

后来的继任者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秦庄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太短,无足轻重),都以一统六国为己任,任用张仪、甘茂、司马错、白起、王翦、李斯、李信等名将名相,终究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标签: 秦国战国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如何修治周朝政务,与天下之人共同创造新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周朝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

  • 在田忌流亡楚国的一行人中,究竟有没有带着孙膑一起?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忌,孙膑

    孙膑是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出生年份大约在公元前378年。他18岁时离家拜鬼谷子为师,21岁下山到魏国,23岁到齐国,34岁“马陵之战”后分开齐国。大约死于公元前302年,终年约72岁,功成身退。隐居后病死或无疾而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能够说孙膑终身中最为辉煌的阶段

  •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它有着怎样的制作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笛子,中国

    竹笛,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

  •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它究竟是如何由二胡改革而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胡,二胡

    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它最善于演奏一些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旋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胡,"中音二胡"的简称。中胡由二胡改革而

  • 顺治皇帝从未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何会突然不治而亡?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治,不治而亡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夜里子时,深宫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驾崩。就在顺治驾崩后的第三天,不满八岁的康熙登上了紫禁城金銮殿的宝座。皇宫中很快恢复了平静,但是让人们迷惑的是,24岁的顺治皇帝,一向身体强健,从未听说有什么疾病缠身,为什么会突然不治而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春秋,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纷纷寻求变法实行改革,而后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在这一时期出现是“四大改革”家,他们的变法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都加都很熟悉的,他们的名字通过历史长河的演变愈发的响亮,让人如雷贯耳,那么他们是谁呢?他们

  • 南方政权想要统一全国,为何北伐大业却很是差强人意?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伐,南方政权

    史上以失败而告终的八次北伐,“北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北伐所指的往往是历代南方政权未恢复中原,长江黄河、统一全国的举动,但是,实际上却差强人意。历史上中国的北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都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北方的时机还不成熟,这就是为何每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

  •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哪些姐妹花留下了传奇色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姐妹花,中国

    在我们浩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美女无数,也不乏“色、艺”绝佳之极品女人,其中又以姐妹花为极品中之极品!她们各自在历史的长河里书写着自己精彩纷呈的人生,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传奇色彩,令人啧啧称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大乔和小乔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大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

  • 士族占据主流几百年,平民们又是如何推动唐代走向全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代,士族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

  • 后世“太太”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它与哪三位伟大女性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太,女性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世“太太”称谓由此而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姜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