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以乾隆皇帝为例,清朝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都从何而来?

以乾隆皇帝为例,清朝皇帝的私人小金库都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3/12/21 13:43:25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封建社会的皇帝往往是富有四海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臣民都服务于其一人,那么皇帝如果需要用钱还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可以从国库中支取的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我国古代从秦汉时期开始,就形成了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开的传统,并且两套财政系统都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和开支项,很难互相支取。两套财政系统分开的做法在清朝是最为典型的,如果皇帝需要钱财用于赏赐、宫廷、庆典等私人活动则由皇帝自己的私人财政承担。

那么,清朝皇帝私人财政中的财富都从何而来呢?兹以乾隆皇帝为例,谈一下其“零花钱”从何而来。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登基,因为康熙雍正两朝给乾隆朝的统治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乾隆统治时期清朝国力强盛,而皇帝本人自幼又备受其父雍正和其祖康熙的宠爱,故养成了物必求精细、贵重的品味。因此乾隆不仅不是一个节俭的皇帝,反而很是讲排场、喜精细奢侈之物,手笔极大。

如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皇太后过生日,因为皇太后喜欢听戏,所以乾隆一方面为了表孝心,另一方面为了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直接下令在京城“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之高梁桥,十余里中,各有分地,张设灯彩,结撰楼阁”,使得当时的京城,每“数十步就有一戏台”,且“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让“游者如入蓬莱仙岛”,其花销手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让乾隆能够大办庆典、赏赐甚至修圆明园和多次下江南的“个人零花钱”主要有以下三种来源:

1、王公大臣的进贡

官员贵族王进贡物品古已有之,并没有什么稀奇。但是这种进贡传统在乾隆朝不仅是制度化了的,而且涉及到的财物及人员远非前代任何朝代和帝王可比。如乾隆时规定有向皇帝进贡资格的人除宗室王公大臣、朝廷大员外,地方的督抚也有此资格,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没有进贡资格的官员甚至商人也可以通过有资格的人进行转贡和代贡,这样一来向皇帝进贡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

乾隆前,官员向皇帝进贡一般只在元旦、冬至、皇帝生日三节进行,但乾隆时则名目众多起来。就时间说,有中秋,端午,上元。就事项来说,皇帝巡游,地方官员有迎銮贡;官员进京,有毕见贡;皇帝到木兰打猎,有木兰贡;官员晋升,还要有谢恩贡。乾隆时诸如此类的进贡名目实在太多,难以一一罗列。

既然这么多人进贡,进贡的节点和名头又如此之多,乾隆收到的贡品都有多丰富呢?

通过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皇帝出巡到了山东。除山东的地方官员外,外省的总督、巡抚等地方大员甚至蒙古诸王公也纷纷云集在山东给皇帝进贡,涉及到的人物有河南巡抚、蒙古阿尔善亲王、湖北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广东总督、广东巡抚等人。阿尔善亲王贡“金锭六十”,重近六百两;河东河道总督贡“曹扇一百,鼻烟壶一百”,广东总督进:“象牙朝珠五十盘,象牙扳指五十个”。

又有乾隆三十六年的时候,单是两广总督李侍一人的贡品就有“金万年如意一柄;金无量寿佛一尊;珊瑚朝珠一盘;白玉如意一件;白玉寿星一件;汉玉佛手一件”和其余各式金银器及玉器与贵重衣料数百件。

2、内务府多项收入

内务府是清朝负责皇帝宫廷事务的一个庞大部门,掌管着皇帝的各项收入。

内务府的收入首先是各地皇庄提供的,皇庄即清帝的私人土地,由内务府负责管理。清朝皇帝在北京、承德、盛京等地有近百万亩的皇庄土地,皇庄每年除提供大量地租银外,还供给宫廷大量粮食、果蔬、肉类等生活必需品。

其次是内务府为了多给皇帝增加一些收入,也利用其官方背景进行商业活动。如乾隆时,内务府曾派人跑到清朝和俄国交界处的恰克图去购买俄国生产的皮货运到京城售卖,还曾对贩卖铜铁、盐业进行投资,即约定利息和还款期限后借贷给铜贩和盐商,以达到“钱生钱”的效果。

最后,内务府在皇帝的授意下取得了部分商品的专卖权,长期把控这些商品的价格,使其维持较高的商业利润,最为典型的就是人参的买卖。人参的价值比较高,又产自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所以从努尔哈赤时就对采参活动进行严格管控,清朝进关后则由皇室进行了垄断。

乾隆初期由于雍正时宫中储备人参过多,所以供给多价格反而不高。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和内务府向在京的王公大臣们售卖人参,规定:“王等准买十斤,大臣等准买三斤”。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人参的销售,乾隆和内务府还把人参的销售权授予了位于江南的盐政、织造、海关等机构,以求扩大销路。

经过乾隆皇帝和内务府的不懈努力,在乾隆朝,单是内务府售卖人参就给皇帝带来了总共近一千三百万两的白银,数目不可谓不大。

3、议罪银制度

古代对于犯了些小错的官员或贵族往往通过“罚俸”即扣几个月工资以示惩戒。但乾隆时,这种“罚俸”的惩罚措施则演化成了议罪银制度。即原本“罚俸”具体罚多少钱,是由吏部决定,罚的钱也最终入的是掌管国家财政的户部,皇帝并不能从中获取什么好处。

而议罪银则并不是这样,因为议罪银本来是考虑到“罚俸”惩戒度太低,为了提高惩戒力度让犯错官员长记性,在已“罚俸”的基础上法外再罚。既然是法外再罚,那么议罪银就不入国家财政而直接进入皇帝的腰包了。

议罪银制度初看好像也没什么,无非是犯错官员多被罚点钱。但是实际上这里面有着很深的门道。该制度实行没多久,就有聪明的官员发现了其中的“妙处”。原来有的官员为了讨好皇帝,故意给皇帝上折子,说自己犯了某某罪,当然都是些诸如办案较慢、写了错字这种小错误,然后再故意表示自己进行深刻反省后要缴纳巨额的议罪银以求皇帝宽恕。

议罪银重在“议罪”二字,那么官员们虽是小错误,但毕竟还是有错,皇帝收议罪银也就没什么心理负担了,所以这就使议罪银变相的成为了一种给皇帝的“贿赂”。

如河南巡抚何裕城给乾隆上折子说自己上次不小心把给皇帝的折子上弄了香灰,认为对皇帝“不敬”,实在是大错,故自请罚银三万两,以求皇帝宽恕。又如两广总督巴延三以“境内有民人自缢身亡”为由一次就缴纳了议罪银八万两。由此可见议罪银制度给乾隆皇帝提供的收入数额之多。

综上所述,因为清朝沿袭了我国自秦汉便有的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开的传统。所以乾隆皇帝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如果需要用钱就直接从国库中支取,而是通过自己的私人财政进行开支。

乾隆皇帝自己的收入来源既有王公大臣们的进贡,也包括掌管皇室财政的内务府的多种经营,议罪银制度的存在也给乾隆提供了大笔收入。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明明还有儿子在世,霍光为何偏偏选择了刘贺?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霍光,刘贺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乃是霍光千辛万苦才捧上位的外孙女。为了能延续霍家的权势,霍光以皇帝身体欠佳为由,杜绝了刘弗陵身边出现任何莺莺燕燕的可能,确保刘弗陵之子是上官皇后亲生。坏就坏在,两人年纪相差太大,刘弗陵驾崩时,上官皇后才刚满14岁。霍光此举让汉昭帝一脉绝了嗣。无子的刘弗陵给霍光留下一道很大的

  • 同治皇帝到底得了什么病?历来都让人们有着哪些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同治,皇帝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实际执政者是慈禧,虽没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却是主政太后,光绪皇帝连傀儡都不是,戊戌变法流产后就直接被慈禧软禁了。后来慈禧即将离世,也是先将光绪弄死才放心上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慈禧能对光绪这么狠,主要是因为帝党与后党权力斗争方面的原因,也因为血缘上

  • 多尔衮可以说是热点人物,为何他只留下了一个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女儿

    多尔衮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人物,这位曾经驰聘于大清的多尔衮,他和皇太极都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曾经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都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而且收到野史的影响,他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多尔衮并没有留下遗憾,英年早逝的他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但是后来为了延续香火,才过继

  • 桑斋多尔济与乾隆的关系非常特殊,为何还是被抄了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桑斋多尔济,乾隆

    1765年,也就是清朝的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下旨,将喀尔喀札萨克和硕亲王、多罗额驸、驻库伦办事大臣、喀尔喀副将军桑斋多尔济监禁,同时削去他的一切职务、爵位,并进行抄家。说起桑斋多尔济,此人与乾隆帝关系非常特殊,他既是乾隆帝的外甥,还是乾隆帝的妹夫,并且忠心耿耿、战功显赫,那么他为何却被抄家呢?下面趣历

  • 嘉庆登基后开始整理吏治,但为何还是不能重振朝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庆,吏治

    乾隆之后,嘉庆为何不能重振朝纲呢?都晓得,在嘉庆接位天子后,做了三年的"夹板”天子,乾隆固然退位后,但仍然手握大权,每天都是勤奋不倦地处分政事,以是嘉庆只好充任了傀儡天子,他每天除了批阅奏章、访问臣僚,即是伴随乾隆到处巡礼列入种种宴会。四年后,乾隆由于身体缘故,终让权,嘉庆才走上政治舞台,而这时,也

  • 孝文帝为何将北魏都城迁往洛阳?为了实现统治中原的需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文帝,都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五岁即位太和十四年亲政三十三岁驾崩,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北魏以及古代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是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改革,使北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 董卓究竟做了哪些事件?竟成汉末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汉末

    董卓是三国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没有之一。当时的各方诸侯、官员和老百姓每一个都恨他恨的牙痒痒,甚至啖其肉,喝其血也不能消除他们心中之恨。董卓进京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传唱就表达人们对董卓的恨。童谣中“千里草”组成“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再加上“不得生”,合起来的意思就

  • 太史慈比起当时的名将也毫不逊色,为何却没有去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史慈,刘备

    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战将相对于其他两国比较少,而其中最优秀的将领莫过于太史慈了,那么他最开始为何没有投靠刘备,而是选择了加入东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透过历史的云雾,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

  • 古代负责接生的“稳婆”,为何社会地位那么低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稳婆

    自古以来繁衍是生物的重要的一环,人类也不例外,而生育这项重任则完全在女性上。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一项艰难的责任,即使是医疗条件发达的现代,也时有发生因为分娩而遇到生命危险的状况,而在古代这个风险则是更加的高,因此出现了“接生婆”这个职业。按理说,这样重要的职业应该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但事实上“接生婆”在古

  • 刘备对于彭羕颇为器重,他为何会因马超的举报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彭羕,马超

    据记载中可以得知,彭羕此人的身高约为八尺,其面容相貌魁梧,但是他的性格却很高傲,并且对人大多轻视不睬,而这也是造成他悲剧下场的缘故。而他最终会被处死,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举报,他就是马超。而马超举报的动机令人感到疑惑,难道他举报就是为了立功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