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汉武帝明明还有儿子在世,霍光为何偏偏选择了刘贺?

汉武帝明明还有儿子在世,霍光为何偏偏选择了刘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4/1/14 10:42:32

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上官氏,乃是霍光千辛万苦才捧上位的外孙女。为了能延续霍家的权势,霍光以皇帝身体欠佳为由,杜绝了刘弗陵身边出现任何莺莺燕燕的可能,确保刘弗陵之子是上官皇后亲生。坏就坏在,两人年纪相差太大,刘弗陵驾崩时,上官皇后才刚满14岁。霍光此举让汉昭帝一脉绝了嗣。

无子的刘弗陵给霍光留下一道很大的难题。通过一番考察,选定了小昌邑王刘贺来继位。他通过他的外孙女——刘弗陵的上官皇后下诏,以刘贺为新帝人选,命其迅速上京。

汉武帝明明还有儿子在世,为何霍光都不选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这涉及到好几个层面。众人呼声最高的广陵王刘胥,年纪老大了,若是即位,恐怕不及中二少年刘贺好掌控。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按辈分比婶婶上官皇后要矮一辈,上官皇后能作为太后压制他。大伯刘胥继位的话,寡妇上官皇后在宫中的身份也颇为尴尬。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从《汉书》“清狂不惠”等相关记载来看,刘贺脑子不太好使,神智不很清醒。没有比一个傻子皇帝更适合霍光的需求了。

诏书到达昌邑国正好是半夜,刘贺估计已有预感天上砸馅饼下来。于是乎,“夜漏未尽一刻,以火发书”,刘贺连忙点灯查看好消息。

第二天中午,刘贺就带着带着随从百余人,乘坐霍光派出的由大鸿胪和宗正跟随的“七传乘”车队,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直奔长安。

五岁就死了爹的刘贺,在昌邑国里他就是老大。无论是喜欢游玩嬉戏,还是祖父汉武帝死了他照样胡闹,国内都没人能管他。但从进京开始,刘贺做的一连串破事,例如乱抓长鸣鸡、强抢民女等,却有无数对眼睛盯着。

到达长安的广明东都门时,郎中令龚遂提醒刘贺,到东郭门了,奔丧的人要痛哭一下表示表示的。刘贺却回答,喉咙痛,哭不了。龚遂听到这话,内心大概有十万只草泥马在狂奔。

对于霍光来说,他巴不得皇帝的脑子不好使,才有自己发挥的空间。然而霍光也留了一手。到汉高祖庙拜谒是继承人合法化的必经程序,但霍光并没有让刘贺去高祖庙祭祀,导致霍光最后废掉刘贺的时候搬出了“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的理由。

所以,到底是什么事,刺激霍光在27天后一定要给刘贺安上“行昏乱、危社稷”的罪名并废掉他呢?

如果刘贺真的德行有亏,霍光宣布废帝的时候,群臣应无异议。但当霍光宣读诏书的时候,大臣们吓到脸都青了,没搞清楚到底什么回事。

起初霍光要迎刘贺为帝,凡是具备基础逻辑能力的人,都能猜到他迎立刘贺的意图。刘贺初入京之时,王府中尉王吉就曾告诫刘贺要安分地做一个听话的傀儡,千万不可惹到霍光。刘贺却丝毫没有听从王吉的“忠言”,还真的觉得自己当上了皇帝就是天下第一人了。

按规矩,皇帝的玉玺要由专人,即尚符玺郎保管。但刘贺是个不走平常路的人,在汉昭帝灵柩前接过玺印和绶带后,居然整天佩戴在自己身上,这行为模式也是没谁了。

最关键的是,刘贺竟然敢触及宫廷禁卫兵马的调动,令旧昌邑国国相去掌握上官太后寝宫长乐宫的戍卫。长乐宫戍卫的角色,牵涉到霍光的杀手锏上官太后的安全,霍光是派遣了自己的女婿担任的。刘贺居然想用自己的马仔替换霍家的人,这不是向霍光的权威挑战吗?

除了刘贺本人,他从昌邑国带入京城的旧臣两百多人也蠢蠢欲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入京后,掂量着以老板刘贺的名义剪除霍氏势力,让自己人把持朝政。在朝中耳目众多的霍光,对这批人暗地里搞的什么小动作,他能不知道吗?

后来,刘贺旧臣几乎全军覆没,都让霍光诛杀了,在行刑之前,他们意味深长地呼喊:“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霍光罗列了一大串罪状之后,把刘贺废黜了。在借上官太后之名宣读废除刘贺帝位的诏书之时,出现了以下一幕:

霍光让刘贺起拜受诏,刘贺引用了《孝经》的句子,驳斥道:“闻天子有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皇帝再烂,身边能有数名直谏忠臣的话,也不至于失掉天下啊。

霍光被气到了,忍不住说了重话:“皇太后诏废,安得天子!”皇太后下诏把你废掉了,你是个鬼天子。说完就命人把他身上象征身份的玉玺等脱下,奉上给太后,再让人将他送出金马门。

有学者认为,刘贺能当场引用《孝经》,说明他有高超的儒学素养,并非史书所形容的那样不堪。

清朝人朱一新则说:“观昌邑临废两言,犹非昏悖,特童騃不解事耳。班氏载此,具有深意。”班固在《汉书》中特意记下刘贺被废时的这句话,只是想说明刘贺并不是为非作歹的大坏蛋,只是为人呆呆笨笨而已。

就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刘贺滚回来了昌邑国。皇太后“仁慈”地赐他汤沐邑两千户(后来封的海昏侯爵位食邑四千户)来应付日常开销,还把昌邑王老爹刘髆的遗产全都归还刘贺。不再有王的身份的刘贺,不久连治下的昌邑国都被废除,改为山阳郡。

标签: 霍光刘贺

更多文章

  • 同治皇帝到底得了什么病?历来都让人们有着哪些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同治,皇帝

    众所周知,清朝晚期的实际执政者是慈禧,虽没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却是主政太后,光绪皇帝连傀儡都不是,戊戌变法流产后就直接被慈禧软禁了。后来慈禧即将离世,也是先将光绪弄死才放心上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慈禧能对光绪这么狠,主要是因为帝党与后党权力斗争方面的原因,也因为血缘上

  • 多尔衮可以说是热点人物,为何他只留下了一个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多尔衮,女儿

    多尔衮可以说是一个热点人物,这位曾经驰聘于大清的多尔衮,他和皇太极都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曾经可谓是水火不容。为大清在中原的统治都打下了强有力的根基。而且收到野史的影响,他与孝庄太后的关系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多尔衮并没有留下遗憾,英年早逝的他只留下了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但是后来为了延续香火,才过继

  • 桑斋多尔济与乾隆的关系非常特殊,为何还是被抄了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桑斋多尔济,乾隆

    1765年,也就是清朝的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下旨,将喀尔喀札萨克和硕亲王、多罗额驸、驻库伦办事大臣、喀尔喀副将军桑斋多尔济监禁,同时削去他的一切职务、爵位,并进行抄家。说起桑斋多尔济,此人与乾隆帝关系非常特殊,他既是乾隆帝的外甥,还是乾隆帝的妹夫,并且忠心耿耿、战功显赫,那么他为何却被抄家呢?下面趣历

  • 嘉庆登基后开始整理吏治,但为何还是不能重振朝纲?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庆,吏治

    乾隆之后,嘉庆为何不能重振朝纲呢?都晓得,在嘉庆接位天子后,做了三年的"夹板”天子,乾隆固然退位后,但仍然手握大权,每天都是勤奋不倦地处分政事,以是嘉庆只好充任了傀儡天子,他每天除了批阅奏章、访问臣僚,即是伴随乾隆到处巡礼列入种种宴会。四年后,乾隆由于身体缘故,终让权,嘉庆才走上政治舞台,而这时,也

  • 孝文帝为何将北魏都城迁往洛阳?为了实现统治中原的需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文帝,都城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五岁即位太和十四年亲政三十三岁驾崩,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北魏以及古代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是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改革,使北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 董卓究竟做了哪些事件?竟成汉末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汉末

    董卓是三国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没有之一。当时的各方诸侯、官员和老百姓每一个都恨他恨的牙痒痒,甚至啖其肉,喝其血也不能消除他们心中之恨。董卓进京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传唱就表达人们对董卓的恨。童谣中“千里草”组成“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再加上“不得生”,合起来的意思就

  • 太史慈比起当时的名将也毫不逊色,为何却没有去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史慈,刘备

    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战将相对于其他两国比较少,而其中最优秀的将领莫过于太史慈了,那么他最开始为何没有投靠刘备,而是选择了加入东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透过历史的云雾,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

  • 古代负责接生的“稳婆”,为何社会地位那么低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稳婆

    自古以来繁衍是生物的重要的一环,人类也不例外,而生育这项重任则完全在女性上。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一项艰难的责任,即使是医疗条件发达的现代,也时有发生因为分娩而遇到生命危险的状况,而在古代这个风险则是更加的高,因此出现了“接生婆”这个职业。按理说,这样重要的职业应该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但事实上“接生婆”在古

  • 刘备对于彭羕颇为器重,他为何会因马超的举报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彭羕,马超

    据记载中可以得知,彭羕此人的身高约为八尺,其面容相貌魁梧,但是他的性格却很高傲,并且对人大多轻视不睬,而这也是造成他悲剧下场的缘故。而他最终会被处死,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举报,他就是马超。而马超举报的动机令人感到疑惑,难道他举报就是为了立功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一开始

  •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时,曹氏宗室有公开表态支持过谁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曹氏宗室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魏集团内部明显地分成了两大派。不过,曹魏宗室的人似乎没有参与其中,至少我们没有从史书中看到这方面的记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主要有两人,即曹丕和曹植。曹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