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元曲为什么会衰落?详解元曲衰落的原因

元曲为什么会衰落?详解元曲衰落的原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1 更新时间:2024/4/17 23:32:33

众所周知,中华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元曲为什么会衰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详解元曲衰落的原因。

其创作的倾和所反映的内容发生了逆转

这可以从元杂剧的兴盛原因中得到发。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最为广泛。

元人胡抵遹在《送宋氏序》中这样来说明当时杂剧内容的广泛和题材的多样:“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筑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的新领域。

元杂剧的很多作品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人民的迫害和剥削,同时歌颂了普通人民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可以说,这正是元代杂剧之所以会繁荣和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然而,元杂剧发展到了后期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事实表明:这时的杂剧创作中存在着严重脱离生活、逃避斗争的倾向。以隐士、妓女生活为题材的神仙道化剧、偷花翠期剧,以及为封建帝歌功颂德的供奉庆贺剧充斥着舞台,成了杂剧反映的主要内容,那种宣扬因果报应、逃避现实的思想成了杂剧作家进行创作的宗旨。

这样的杂剧必然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舞台观众,是缺乏继续发展的生命力的,也就很自然地会衰亡下去。事实上,任何一种文学艺术样式,当它们一旦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之后,就必定会走向死亡,这早已为中外文艺发展史所证实。

元代末期社会经济的衰退

就像元代城镇经济的相对繁荣是元杂剧兴盛的基础一样。戏曲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学艺术活动,必须具备相对繁荣的社会经济基础,元杂剧是都市畸形发展的产物。

元杂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适应新兴的市民阶层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是当时都市经济发展下必然的产物。元朝的商业和手工业出现了繁荣景象,商旅畅通,外贸发达,保证了元杂剧的发展;在都市中,商业的市民阶层,一般市民和贵族对娱乐生活的要求,刺激了元杂剧的兴盛。

到了元朝末期,社会经济则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极度的衰败,而这种衰落则必然会造成元杂剧的衰亡。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赋敛和民族压迫是极为苛求和残酷的,百姓就是在官府、地主、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痛苦地呻吟着。一遇荒年饥岁,则背井离乡,枯骨遗路,村舍为墟。

元朝末期,因饥馑与灾荒,阶级矛盾更白热化,最终以民族斗争的形式爆发了。这无疑给元朝的都市经济,对商业和手工业经济带来了致命打击,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衰退,元杂剧也就随之衰落了。

“元杂剧的衰落主要和它的演唱体制有关”

一般说,元杂剧每本四折,表演一个故事。碰到比较复杂的人物故事,有些加一个短小的“楔子”,或者分成多本多折演唱。唱词和对白,或者用来描摹场景、抒发剧中人的感情,或是用来交代事件、展示剧情,同今天的戏曲表演方式差不多。

但是在当时,四折戏规定用不同的宫调,每折戏的唱词都是一韵到底,而且整本戏由一人主唱,只能由主角一个人担任,很不合理,既造成主角负担沉重,也使得演出的形式单调,远不及南戏各种角色都可以唱活泼。

这种一人生唱的演唱体制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欣赏需要。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剧当然地在舞台上消失了。

据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载,在万历以前杂剧演唱已经罕见,他于嘉靖末年聘请当时唯一精通北曲的老艺人顿仁教授女伶唱元杂剧;顿仁说,“此等词(指杂剧)并无人问及”。

元杂剧本身的音乐体制与剧本结构的种种弊端

这比第三种观点进了一步。在古代戏曲中,最早使用宫调的是宋南戏,但集大成者却是元杂剧。宫调体制历来有宫廷雅乐和民间俗乐的区别。它们之间虽互有影响,但泾渭分明,各自走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形成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

元杂剧的宫调体制是在唐宋宫廷雅乐基础上形成的。就其本质说,受到宫廷雅乐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严重形式主义倾向,限制了作品内容的表达。首先是无论描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内容,反映什么感情,所用的宫调都有一定的标准,不能自由选调。

其次是一人主唱,一唱到底,在一本戏中要唱四组套曲,每组套曲一般在十几支左右,而且剧中人物感情不管发生什么变化,宫调却不能转用,曲词前后内容不管有什么不同,宫调仍始终如一;由于用弦乐伴奏,弦音既定,就不能任意转音,宫调自然不能变化。

与杂剧不同,宋元南戏在宫调使用上就较灵活,它可以在一个剧本中将各种宫调套曲集合在一起,使用多少则完全根据剧本内容而定,不受限制。南宋宫调体制也完全民间化,虽有不完整的地方,却反映了群众戏曲音乐的审美需要。

宫调的多样性,曲调的丰富性,演唱的灵活性,是符合戏曲音乐美的要求的。所以南戏发展到明代一变为传奇,再变为昆腔、弋阳腔,一直流传至今,而元杂剧自元末明初衰落以来,一蹶不振,最终灭绝于舞台,成为绝响。

还有的学者认为,造成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内容、创作倾向变化,经济衰退的因素,也有演唱体制不合理、剧本结构弊端等的因素。我们在分析和研究元杂剧衰亡的原因时,不能任意扩大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应该综合各种因素来考察。

标签: 元曲元朝

更多文章

  • 元曲有哪些语言特色?元曲语言特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曲,元朝

    众所周知元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那么元曲有哪些语言特色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吸取民间文学特色,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元曲的出现与形成是在宋、金说唱艺术十分发达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元曲本身就是从下层人民生活中生长出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 对比林黛玉和贾探春,王熙凤为什么就是不喜薛宝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熙凤,薛宝钗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在贾元春的一生中,占了哪一个最有面子的日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贾元春,日子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元曲的文学特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曲,元朝

    元曲、唐诗和宋词鼎足并举,是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那么元曲有哪些文学特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而独秀文坛,以其不同于唐诗宋词的美学风采而成为中国外呢学宝库中别具一格的体裁,它淋漓酣畅、泼辣直白、诙谐风趣、热烈尖锐、富于动感,以俗破雅,以俗成

  • 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元曲,元朝

    还不知道元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在当时的黑暗封建时代,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耀眼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崭新的艺术形式。它适应了文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标志着案头文学向街头文学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不难想象,清朝统治者入关后为什么匆匆忙忙大

  • 原本伺候贾母的紫鹃,为什么会一心一意的只为林黛玉?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紫鹃,林黛玉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即使生命的最后一刻,王熙凤为何都不愿提拔平儿为姨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熙凤,平儿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宋真宗当初能顺利即位,吕端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真宗,吕端

    宋真宗赵恒是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赵炅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最初,宋太宗先后属意于自己的长子赵元佐和次子赵元僖为继承人,但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之死发疯遭到幽禁,而赵元僖也在淳化三年(992年)无疾暴死,最终使得只是第三子的赵恒走进了宋太宗的视线,并于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十八日,被册立为皇太子。

  • 面对王夫人的种种行为,贾母为什么仍是无可奈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夫人,贾母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

  • 从一进贾府到后面的多次来贾府,刘姥姥的情商有多高?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姥姥,情商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些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