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原一个村庄,浓缩一部中华太极拳史

中原一个村庄,浓缩一部中华太极拳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3/12/22 17:42:10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是“诗豪”刘禹锡写的诗句。然而夹带大量泥沙的黄河一出陕西进入河南,尤其是流淌至平原地带,那奔腾激荡的河水就变得舒缓柔和起来。当黄河流经河南温县,南有古称洛水的伊洛河汇入。洛水清,黄河浊,一清一浊的两股河水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阴阳图”,这就是“天下太极出河洛”的由来。

而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恰好处于黄河北岸距河洛汇流处几公里远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依太行,阴阳相和,太极天成。这里的人相信:天下之大,太极拳兴于陈家沟却是必然。数百年来,这里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成为举世闻名的太极圣地。

风靡世界的太极也曾濒临失传

村中小巷曲径通幽,农家小院古朴清新。不敢想象,只有3000人的村子却有4个太极拳学校、30多个家庭拳馆和300多名拳师。

可又有谁知道,在过去一段长达10年的时间里,陈家沟太极拳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今,发源于这个小村庄的太极拳风靡世界,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习练者达数亿人之多。每年从世界各地赶来陈家沟朝圣、拜师学艺的太极拳爱好者更是络绎不绝。

这一个村,就是一部中华太极拳史,这里隐藏着太多太多关于太极拳盛与衰的故事。

陈家沟原名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举家搬迁到这里,因为村中有3条南北走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兴旺,改为陈家沟。

明末清初,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易经》太极阴阳之理,融汇中医经络学说和道家导引吐纳术,创编出一套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为太极拳。

太极拳在陈家沟经历了百年传承,到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和陈有本时,二人分别创编出陈式太极拳大架和陈式太极拳小架套路。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着《陈氏太极拳图说》,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宗师所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太极拳开始对外繁衍传播。但这一切都在一场变故后发生剧变,甚至一度到了多年无人练拳、传承中断的境地。1941年,河南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旱灾和蝗灾,陈家沟也未能幸免。不光天灾肆虐,更有人祸横行。当时的“皇协军”、日本鬼子、土匪等各股势力轮番滋扰,民不聊生。为讨活路,大多数人都背井离乡逃荒到了陕西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只剩下了走不出去的老弱病残在村里等死。“这时,活命都成了问题,自然无人再去练拳了。”村里老人说。传承几百年的太极拳自此完全中断。

1946年温县解放,陈家沟也迎来春天。外出逃荒的群众陆续回来,村里重新达到了上千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但太极拳却仍旧没人练了。

村里老人们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会拳的人生存能力强,多数在外面立住了脚,回来的少;二是当时整天忙于打地主斗恶霸的政治运动,群众不知道练太极拳符不符合政策,没人敢习练。一直到1953年,当时江湖人称“铁捋神靠”的王雁,担心太极拳会失传,于是暗中物色弟子,每晚偷偷在村里小学教拳。至此,在陈家沟断了10多年的太极拳又再次燃起零星火种。

1958年,陈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回到村里。针对群众对当时政治形势的顾虑,陈照丕搬出主席的话来应对:“毛主席说过,爬山、游泳、散步、打打太极拳都可以强健身体。你看,毛主席也号召练太极拳,太极拳是国粹,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为啥不敢练呢?”

就这样,在王雁和陈照丕的坚守下,太极拳的习练在陈家沟开始如星星之火重新燃起。

1968年,已经70多岁高龄的陈照丕为了让太极拳的宝贵财富能全部传承下来,他挑选出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4个人重点培养,也就是今天的陈式太极“四大金刚”。然而,随着陈照丕的去世,陈家沟学拳的人包括陈小旺、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在内,仍未能掌握太极拳的精髓,太极拳真功夫的传承又一次中断。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陈家沟的太极拳传承逐渐上了轨道,开始在省内有了不小的轰动。

1982年,在上级关照下,张蔚珍主持成立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任首任校长。学校开始大规模招收学员教拳,自此,太极拳传承的危机才真正解除。

标杆人物的激励练拳蔚然成风

“中国梦就包括化振兴梦。太极拳是国学的‘活化石’,是优秀的东方文化,不仅要保护,更要传承和发展。”温县县委书记王玲对太极拳未来如持续发力,目标清晰。作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近年来,温县明确了“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把太极拳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2017年,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在温县陈家沟开幕,575座国内城市、25个国家的50多个城市共1000多万太极拳人参与的演练活动受到世界瞩目;六大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陈小旺、陈正雷、陈全忠、崔仲三、翟维传、张全亮、张茂清等相聚太极圣地,共同为陈王廷铜像揭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带领书法家走进陈家沟,欣然题写“太极拳之源”等匾牌。

1971年出生的陈炳是陈小旺的侄子,他的武馆在陈家沟的最南边。陈炳自小就在两个叔叔和姑姑的督促下刻苦习练太极拳,后来考上了上海体育学院,在实战基础上又全面提升了理论水平。毕业后他回归家乡,开馆授拳,生源不断。在他的引领下,村里更多的人开馆授拳。如今,这个3000人的中原小村庄竟分散着30多个家庭拳馆。俗话说“喝喝陈沟水,都会跷跷腿”,村里耕田种地的、修理家电的也许就是自小习练太极拳的行家里手。

陈家沟是太极拳的火炬,陈家沟的拳师走到哪里,就把太极拳带到哪里。如今在西安,开馆授拳的拳师近百名之多,仅陈家沟老拳师、年过九旬的陈全忠一家,就先后有数千人跟随其拜师学艺。陈家沟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授拳热。今年47岁的顾广州是温县赵堡镇人,从小就习练太极拳,曾师从多人,尤其在太极拳养生方面颇有独到见解。目前,他在焦作市开了一家“耍知道拳馆”授拳。

外国人把太极拳当作“贵族文化”

1981年,日本太极拳爱好者三浦英夫到访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陈家沟。自此,陈家沟封闭的大门完全向世界打开,先后接待了日、韩、法、澳、意、美等国来访和学习的团队逾百批。

1982年,国家选派朱天才到新加坡传授太极拳,朱天才也由此成为第一个国家外派传拳的太极大师。如今,朱天才在国外的拳馆有100多个,出国授拳一次也需几个月时间。“国内外正式拜过师的弟子有500多个,经常保持联系的弟子有200多个吧。”他笑着说。

自20世纪80年代起,走出国门传拳的陈家沟拳师多达100多位,除了着名的“四大金刚”外,还涌现了一大批较为优秀的陈式太极拳传人,如陈庆州、陈小星、陈照森等,传播范围多达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推广太极拳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达数亿。陈炳说,对太极拳文化感兴趣而自发来学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外国年轻人想把教授太极拳作为职业。如今也有不少国家的社会主流人群都把太极拳作为“贵族文化”来学习,他们会很自豪地向别人讲:“我会打中国太极拳。”

如今温县在国内外设立的武馆及加盟武馆、分支机构达3000余家。预计到2020年,以陈家沟太极拳为核心的武术培训机构国内外将达5000余家。

一位太极拳研究者认为,太极拳代表着中国人的哲学和价值观,是中国人健康、自然、和谐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太极拳之所以风靡世界,恰是中国综合实力上升的体现,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也必将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这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标签: 多个太极太极拳陈家世界村里温县传承

更多文章

  • 辛弃疾、李清照两大词人笔下的元宵节有何相同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思想,一个,春意,元宵节,南宋,李清照,词人,元宵

    古代文人写上元灯节的诗词,不计其数,而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堪称其中佳作。这两首词在写作背景和表现手法上都不尽相同,但其思想意义却颇有共通之处。古人眼中的元宵节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

  • 阿房宫因何得名?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北,咸阳,建筑,遗址,规模,观点,这一,宫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于《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这一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的经典描述。阿房宫为秦王朝巨大宫殿,遗址位于西安西郊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当时正值秦始

  • 监察御史的表率:郑士元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所以,朱元璋,为官,得以,后来,百姓,不可,不敢

    郑士元是明太祖时的六品监察御史,为官刚正廉洁,一丝不茍,而明太祖就是最喜欢这样的御史。郑士元任期中,纠弹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包括皇侄朱桓的重大集体贪污案件。由于朱桓的父亲对朱元璋曾有救命之恩,所以朱元璋想免去他的死罪,但郑士元据理力争,并说:朱桓已是累犯,如果这次仍不杀他,那干脆订一条皇亲国戚犯法,

  • 北京古都的人文之蕴: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城市,一个,北京,人文,自然,可以,北京城,文化

    北京风俗画家王大观先生所绘《古都宫苑图》,以上世纪20年代为背景,以北京皇城内的文津街为中心,生动再现了北海、景山、白塔寺、钟鼓楼等着名景观和周边的宫苑、府第、民宅、街道、城门等风貌。北京的人文是一座永远挖不完的宝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关注,北京文化及其历史的发掘与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 典故:苏洵发奋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欧阳修,认为,读书,问题,苏轼,散文,主张,北宋

    《三字经》: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发奋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

  • 戴大宾答对如流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有一,老师,百兽,不是,这个,行为,怎么,显贵

    明代学者戴大宾,正德年间进士,从小聪明多智,勤奋刻苦,小小年纪就会对对。有一次,私塾老师指着椅子出句: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应声对道:兔毫笔写状元文。老师听后,赞叹不已。戴大宾的家乡有一显贵善于钻营,小大宾对他的行为甚为鄙视。有一天,这个显贵来求见戴大宾的父亲。他为了讨好戴家,便故意出对子让小大宾对

  •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无声,何处,千里,人间,中秋,银河,万里,明月

    《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水调歌头》(宋)苏东坡丙辰

  • 文姬辩琴 道韫咏絮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女子,河南,原来,家中,一次,东汉,中国,历史

    《三字经》: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文姬辩琴蔡文姬(约177年~?),名琰(音yan),字昭姬,汉族,东汉末年陈留(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

  • 夏朝帝王世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儿子,不降,即位,大禹,在位,终于,诸侯,太康

    夏禹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启启,姓姒名启

  • 九节虾与五爪龙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抓起,怎么,桌上,生活,伸出,众人,老人,开玩笑

    明朝时,福建省晋江县陈家出了个聪明的孩子,姓陈名紫峰。陈紫峰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当地有“祭冬”的风俗,每年“祭冬”时节,陈紫峰看到有钱人家买鱼买肉,大办酒席,而自己家里却什么也没有,心中不乐。9岁那年,“祭冬”又到了,小紫峰大胆地坐在祭祖的筵席上。几个乡里的老人见陈紫峰虽然衣衫单薄,但眉清目秀,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