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水到渠成

水到渠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3/12/15 18:22:43

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着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苏轼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公元1057年考进士时,欧阳修见他的文章连称:“快哉!快哉!”这一年,二十一岁的苏轼高中进士。

“自古雄才多磨难”,苏轼也不例外。当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站在对立面,几次向神宗皇帝进言,极力陈述新法的各种弊端。苏轼的言论自然引起王安石的不满,王安石通过亲信网罗罪状,上书弹劾苏轼。苏轼感到在都城举步维艰,就请求到外地做官。公元1079年4月,苏轼到达湖州,到任不久,一场灾祸便从天而降。同年七月,御史台(旧称乌台)派人将苏轼逮捕,押送汴京(今河南开封),罪名是作诗诽谤朝廷。苏轼在狱中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受审十余次,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团练副使。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苏轼被贬官到黄州的一段时期,不但在精神上感到十分寂寞,在生活上也是穷困潦倒,捉襟见肘。当时,朝廷给他的薪金已经用完了,苏家人口又不少,他只得想方设法节约开支。他规定每日的开支不得超过一百五十枚钱,每月初一,他会拿出四千五百枚钱,分为三十份,装在小袋里,挂在屋梁上。每天早晨,他用一根平时取画、挂画的长叉从梁上挑下一袋,然后就把长叉收藏好。当天用不完的钱,则用大竹筒另外收藏,做招待客人之用。当大袋子里攒了不少钱时,就再做别的安排。就这样,苏轼和家人度过了人生中最为惨淡的四年。

苏轼在给好友秦观写信时,曾说:“平时过日子,一点一点地节省,等积多时再做安排,自然会水到渠成,没必要做预先的计划。”在如此落魄之际,苏轼仍然能够做到泰然自若,实在非常人所及。这正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答秦太虚书》

【求解驿站】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渠,水道。

【活学活用】依我看,这种事不可操之过急。俗话说:瓜熟蒂落,~嘛!

【妙语点拨】“水到渠成”的故事示我们,为人处事都会有一个过程,对此,我们不仅不能拔苖助长,还必须顺应规律。唯有如此,做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近义】顺理成章、瓜熟蒂落

【反义】功败垂成

标签: 我们收藏时期苏轼安排自然如此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出类拔萃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超出,孟子,没有,同类,圣人,孔子,公孙,一个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非常崇拜孔子,在他的心目中,孔子是个超人的天才,是个圣人。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老师,你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孟子说:“连孔夫子都不敢称自己是圣人,我又算得了

  • 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一个,自己,就是,玉碎,不能,为了,宁可,这个

    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大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高洋。高洋一人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心。当时的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一个“居其位,不谋其政”的皇帝。后来高洋逼迫魏孝静帝退位,将皇位转让给他。高洋就这样运用卑鄙的手段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北齐,高洋做了

  • 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七夕节,七月,牛郎,七夕,老牛,传说,织女,自己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

  • 名落孙山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有一,同乡,儿子,举人,考试,直说,名字,没有

    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

  • 关于七夕的古诗词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鹊桥,晚上,人间,这个,七夕,星期,天上,织女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七夕”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

  • 唐伯虎写过哪些诗?唐伯虎的诗词哪些比较著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悠悠,回头,三杯,人生,佳人,一上,桃花,几时

    唐伯虎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

  • 小蒋焘切瓜分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朋友,一句,二字,爷爷,上联,应对,父亲,上天

    明代文学家蒋焘,幼年才思敏捷。一天,他的爷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上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着说:三跳,跳下地;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好看见树上有只小鸟“扑哧”一声,飞上天去了,他马上对了一句:一飞,飞上天。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又有一次,他父亲的几位朋友来访,适逢秋

  •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柳树,一个,烟火,大火,复活,为了,清明,自己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重阳节,九日,风俗,九月,菊花,重阳,登高,终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

  •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地区,清明,清明节,这天,秋千,柳条,节日,扫墓

    首先清明节原先是一个节气,也是我国祭祖惦念逝去之人的节日,谈到清明节就得提到寒食节,因为清明节源于寒食节,后来逐渐被取代从而寒食节的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