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小蒋焘切瓜分客

小蒋焘切瓜分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3/12/22 5:08:50

明代学家蒋焘,幼年才思敏捷。一天,他的爷带他到一座庙里去玩。蒋焘从高高的台阶往下跳,三蹦两跳地到了下边。爷爷见了,笑说:三跳,跳下地;

蒋焘在下边一抬头,正看见树上有只鸟“扑哧”一声,上天去了,他上对了一句:

一飞,飞上天。

爷爷听了很高兴,连连赞好。

又有一次,他父亲的几位朋友来访,适逢秋雨淅沥。在闲谈之间,一位友人即景出了一句上联让大家应对,那上联是: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在座的见此上联拆“冻洒”二字,道眼前秋景,别具匠心,一个个绞尽脑汁,苦思冥想,都无以应对。

蒋焘见父亲朋友们在吃西瓜,触景生情,于是脱口对道: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满座宾客见此下联拆“切分”二字,也叙目睹之事,妙语双关,理趣天然,无不叹服。

标签: 朋友一句二字爷爷上联应对父亲上天

更多文章

  •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柳树,一个,烟火,大火,复活,为了,清明,自己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

  •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重阳节,九日,风俗,九月,菊花,重阳,登高,终于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

  •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地区,清明,清明节,这天,秋千,柳条,节日,扫墓

    首先清明节原先是一个节气,也是我国祭祖惦念逝去之人的节日,谈到清明节就得提到寒食节,因为清明节源于寒食节,后来逐渐被取代从而寒食节的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

  • 豆角与石头巧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石头,北方,学生,对不,出来,豆角,看到,先生

    从前,有一位私塾先生因事外出,行前给学生留下一道对对题,上联是:风吹豆角豆角与豆角斗角。先生走后,学生苦思苦想,总是对不出来,便跑出门到后山山泉里去洗澡,看到泉水冲石,忽有所悟,于是凑出下联:水冲石头石头与石头实头。实头为北方方言,即以撞地。晚上,先生办完事归来,一见学生的对何,大加夸奖,说是对得好

  • 于谦讥僧人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碰上,头上,三角,辫子,和尚,上学,取笑,母亲

    于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从小聪慧好学,机敏出众。七八岁时便能出口成对,挥笔成章,人称“神童”。某年盛夏,酷暑天热。于谦要去学馆念书,他的母亲为他把头发梳成两只上翘的羊角辫。于谦提着书包,兴冲冲地去上学。刚走出家门不远,便碰上一位和尚。这和尚见于谦的两条辫子恰似一对小角,便和他开玩笑道:牛头且喜

  • 中国皇帝之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帝,即位,称号,娃娃,时间,历史,中国,清朝

    "皇"和"帝"两个宇,都是古代君主的称号,"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是传说中的华夏民族领袖人物。秦赢政用武力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奉承赢政,仿照"三皇"的名称上尊号日"秦皇",谁知赢政仍认为不相称,因为他自认为"德比三皇,功过五帝"。"帝"或"皇"都不足以显出他的功绩,只

  • 李自成属对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找到,李自成,少年,据说,不见,陕西,老师,夏天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据说他六岁那年的夏天,一天傍晚,雨过天晴,星月皎洁,他的老师乘兴叫他来对句。师出上联为:雨过月明,顷刻呈来新境界;李自成想了许久,尚未找到恰切的下联。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霎时狂风顿起,云遮月蔽,李自成即景生情,随即对道:天昏云暗,须臾不见旧江山!联语含义极大

  • 蔡锷智讨风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花园,如果,惟有,上联,知府,一个,只好,风筝

    蔡锷是民国初反袁将领。他出身贫寒,小时候没钱上学堂求学,只好自己在家刻苦自学,小小年纪,就显露出了不起的才华。有一次,蔡锷和小伙伴们外出放风争,玩得正高兴时,风筝断了线,掉进了知府家的花园中,小伙伴们都不敢去要,惟有蔡锷不怕,他翻过花园的围墙,跳进园中,准备捡回风筝。正好知府在园中散步,看见一个小孩

  • 贪赃主考获赠“卖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顺治,消息,江南,他们,最后,两个,考生,主考

    清朝顺治十四年,江南一起考生闹贡院的事件,传得沸沸扬扬,众所皆知,最后皇帝亲自出面,此事才得以平息。那一年,江南乡试,来了正副两个主考,左必蕃和赵晋。这两人爱财贪物,收贿卖官。一些纨绔子弟借此求得官位,而名次的先后,也依送礼的多寡依次排定。其中一人因名次稍稍落后,心存不甘,就把这件事泄露了出去。这一

  • 《三字经》典故:孔融让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小时候,一边,文章,通报,许多,父亲,山东,聪明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