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桥有多震撼?

中国古桥有多震撼?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5 更新时间:2024/1/23 19:08:01

印象里的古代中国

有粉墙黛瓦

有飞檐翘角

还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走过弯弯小桥

······

那座桥

或临水梳妆、波光生艳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凤凰古城 的凤凰虹桥,[emailprotected]

或长虹饮涧、分外妖娆

(请横屏观看,杭州西湖 锦带桥 ,[emailprotected]

在这片古老而苍劲的大地上

这些古桥

如同“长虹”“玉带”“新月”

在粼粼水光的倒映中

撼动千千万万人的心

(中国现存主要古桥分布,[emailprotected]/星球研究所)

桥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帮助人们欢聚、交流

更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

诗意世界

那里有一点遐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诗句出自卞之琳《断章》,下图为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 呈坎镇 的石桥,[emailprotected]

有一种凄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句出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下图为杭州西湖 压堤桥 ,[emailprotected]

也有一丝爱意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诗句出自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下图为云南丽江石桥,[emailprotected]

在这古桥烟雨中

似水的柔情

滋润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古桥身上所拥有的

极致之美

01

古桥渊源

桥的本质在于连接

作为一条“空中之路”

沟通两岸

便是它的使命

(浙江嘉兴 乌镇 的古桥,[emailprotected]

为此

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

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

在中国西南地区

深谷遍布、激流如箭

两岸之间相连的绳索、铁索

便成为过河的最佳选择

过桥之人

凌空滑行、命悬一索

这便是索桥

(怒江上的单索溜索,位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六库村 附近,[emailprotected]

而在水流稍缓之处

人们尝试将舟船

相互连接,直通两岸

以水的浮力作为支撑

是为浮桥

(广东潮州 广济桥 ,始建于公元1171年的南宋,最初为浮桥,如今集梁桥及浮桥于一体,浮桥部分可以开,用于通行大型船舶,下图为浮桥部分的拼接现场,[emailprotected]

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

即使面对长江、黄河这样

在中国数一数二的超级大河

浮桥也能攻坚克难

直教天堑变通途

(历史上长江、黄河部分古浮桥分布图,现今已经不存,[emailprotected]/星球研究所)

从广阔的水面、极深的河道

到了小河小溪

桥的形态也随之变化

在浮桥和索桥之外

更多的桥以横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有的独木成桥

有的架石为渡

是为梁桥

(苏州 天平山 的石桥,[emailprotected]

相较坚硬的石材

便于加工的木材

成为古人营建梁桥的首选材料

他们以榫卯连接起“梁”与“柱”

是为木梁木柱桥

有的桥以垂直的木柱

支撑桥身

掩映山林之中

(贵州黎平县肇兴乡 堂安侗寨 守寨桥,[emailprotected]

有的桥以斜向的木柱

支撑桥身

桥上点点灯火

照亮宁静的乡舍

(请横屏观看,浙江丽水 宏济桥 ,始建于明朝,桥下为X型的支撑,[emailprotected]

然而

木置水中日久必朽

古人以更为耐久的石材

代替木材制作桥墩

是为石墩木梁桥

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古人运用铁器和石材

成功“解锁”了桩基技术

让桥梁像树木生根一样

牢牢抓地

(运用了桩基技术的石墩木梁桥示意,[emailprotected]/星球研究所)

而石墩木梁桥的石墩

面对水流的冲刷

发展出船型的桥墩

以其尖锐的迎水面

削弱水流的冲击力

使桥墩更加稳固

(江西婺源 彩虹桥 ,始建于南宋,在今年遭遇洪水,部分受损,[emailprotected]

在稳固的石墩、石岸之上

古人尝试将木材

层层叠置挑出

类似伸出的臂膀

使木梁桥的跨越能力大为增加

创造出跨度更大的

伸臂梁桥

有的两岸相远

中间以桥墩支撑

桥墩两侧同时“伸臂”

形似巨型斗拱

以“微薄之躯”承接住偌大的桥身

(福建连城 云龙桥 ,修建于清朝,[emailprotected]

有的两岸相近

中间不设桥墩

两岸相向“伸臂”

或平直展开

(甘肃省康县平洛镇团庄村 龙凤桥 ,[emailprotected]

或斜向展开

(甘肃文县石坊乡 石坊二村 合作化桥,[emailprotected]

除了“伸臂”之外

斜向撑架

也能支撑桥身

飞架两岸

(湖北利川市毛坝乡 花板村 永顺桥,[emailprotected]

在我国木结构桥梁中

还有一种独特的类型

它由多个木构件

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纵横相贯

是为木拱桥

(木拱桥结构示意,[emailprotected]/星球研究所)

20世纪70年代之前

人们曾经断定

这种营造技艺已经失传

只有在《清明上河图》中

留下的身影可以供人凭吊

然而事实上

木拱桥依然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 举水乡 白云桥,始建于明朝,[emailprotected]

浙江泰顺三条桥

福建古田公心桥

甘肃渭源灞陵桥等

都是木拱桥“家族”中的一员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 后垄村 古桥,为木拱桥,[emailprotected]

这些桥的受力结构与施工技艺

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

一脉相承

(浙江丽水市东坑镇章坑村接龙桥,[emailprotected]

从木梁木柱桥

石墩木梁桥

到伸臂梁桥、木拱桥

木桥的形态如此绚烂多姿

但是限于木材的材料特性

其受力结构已经走到了演化的尽头

再难发展

与此同时

石桥

也随着古桥迭代演进的浪潮

也逐渐走上了崛起之路

与木桥一起引领风骚数千年

02

石桥烟雨

在木结构桥梁遍地开花的同时

原先石墩木梁桥中的木梁

也被替换为石梁

是为石墩石梁桥

石梁桥常常笔直而建

便于施工

在天光水镜之间

如一线长龙

分隔天地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石桥,[emailprotected]

也有曲折多变的石梁桥

点缀游赏之处

别有妙趣

(雪后的上海豫园 九曲桥 ,[emailprotected]

为了下方过船

古人将石梁桥中段架高

抬升桥面以保通航

(杭州西湖 玉带桥 ,[emailprotected]

全面使用石材的石梁桥

凭借古人的智慧与技艺

在施工技术以及长度等方面

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大桥

洛阳桥

也是石梁桥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施工技术

古人将桥墩搭建完成之后

在水下基石上养殖牡蛎

以牡蛎所分泌的胶状体液

将石块粘合在一起

以维持桥基之牢固

为全球首创

(福建泉州 洛阳桥 ,始建于北宋,[emailprotected]

还有

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

安平桥

也是石梁桥

其2255米的桥身

是洛阳桥的2.25倍

被古人赞誉为

“天下无桥长此桥”

因桥过长

古人在造桥之初

特意在桥上建有5座亭子

以供行人歇脚

正所谓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福建泉州 安平桥 ,始建于南宋,[emailprotected]

然而

在长时间的现实考验之下

古人逐渐发现

横平竖直的石墩石梁桥

一般从横梁中间开始损坏

便以圆拱代替石梁

将垂直的压力转化为侧推力

减少折断

是为石拱桥

(圆拱受力分析,[emailprotected]&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单拱石桥

在南方更为常见

发达的水网让这里

桥桥相连、桥桥相望

(浙江绍兴 安昌古镇 的桥,[emailprotected]

由于通航需求

南方的拱桥桥洞往往高挑

水乡的温柔

恰似于石桥斑驳、浓蓝碧水之间

泛舟而过

(福建宁德 溪口村 永安桥,[emailprotected]

而相较于南方拱桥

北方的拱桥

稍显扁平、古拙厚重

例如故宫内规模最大

最华美的一组石拱桥

内金水桥

如果说内金水河

好似一张被拉满的弓

河上的5座石桥便如

弦上之箭、长直平实

(请横屏观看,北京故宫 内金水桥 ,始建于明朝,[emailprotected]

石拱桥虽然出现较晚

但是一经形成便迅猛发展

以蓬勃的生命力

成为现存古桥的主流

它吸收了

一部分石梁桥的制作方法

甫一开始

便拥有了相对完善的施工技艺

(石拱桥结构示意,[emailprotected]/星球研究所)

在单拱石桥的基础上

将拱与拱相连

可以组合出联拱石桥

双拱相连

如江西太平桥

更特别的是

桥上还建有一拱

屋瓦墙脊翘首长空、别具一格

(江西赣州 太平桥 ,始建于明末,[emailprotected]

三拱相连

如湖北武当山迎恩桥

杭州拱宸桥等

(请横屏观看,杭州 拱宸桥 ,[emailprotected]

五拱相连

如河南汝宁济民桥

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水关

还有和玉龙雪山同框的

云南丽江黑龙潭五孔桥

(云南丽江黑龙潭 五孔桥 ,[emailprotected]

六拱相连

如背倚喀斯特地貌的

贵州祝圣桥

(贵州镇远古镇 祝圣桥 ,始建于明朝,[emailprotected]

还有十一拱相连的卢沟桥

十七拱相连的颐和园十七孔桥

以及云南建水双龙桥

······

(北京颐和园 十七孔桥 ,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emailprotected]

乃至五十三拱的

苏州宝带桥

(请横屏观看,江苏苏州 宝带桥 ,始建于唐朝,由苏州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宝带桥之名的由来,一说是王仲舒筹措建桥资金时,捐出了腰间的宝带;一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emailprotected]

这种石拱结构

还能在构造上更进一步

在大拱的“两肩”

分别添加小拱

是为敞肩拱桥

(虎跳峡的现代桥,在钢筋混凝土大桥横行的今天,这种敞肩拱技术仍在沿用,[emailprotected]

大拱“两肩”新增拱洞的设计

既节省了材料

减轻桥体自重

又能够在洪水来袭时

辅助泄洪

使得桥身既稳定又轻巧

修建于隋朝的

赵州桥

作为世界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

其历经10次水患

8次战争与多次地震

依然顽强地挺立着

成为中国桥梁史上

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请横屏观看,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赵州桥,[emailprotected]

03

力与美的交融

从木梁桥、木拱桥

到石梁桥、石拱桥

再到敞肩拱桥

中国古桥在力学与技术上

一步步臻于完善

从外观上来看

古桥也从单纯的力学工程

进阶为一种风景

名湖盛景之地

多以长桥点缀

正所谓

“泠泠寒水带霜风,更在天桥夜景中”

(上文引自杜牧《洛阳秋夕》,下图为杭州西湖双投桥,[emailprotected]

千丈悬崖之处

也有古桥飞临其上

正所谓

“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影共楼飞”

(上文出自苍岩山的石刻,下图为河北省井陉[xíng]县苍岩山 桥楼殿 ,[emailprotected]

江南园林之中

桥不再以实用与坚固

为唯一的追求

古人以人造石桥探寻天然之美

正所谓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江苏无锡太湖鼋[yuán]头渚 万浪桥 ,鼋头渚是一处著名的私家园林,万浪桥是点缀太湖的景物,[emailprotected]

这些景色在人们心中

留下了极为赞叹的印象

“长虹饮涧”“新月出云”

“玉带浮水”“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卢沟晓月”

古人从不吝惜

对于桥景的溢美之词

(湖南江永县上甘棠村 步瀛桥 ,始建于明朝,[emailprotected]

小桥流水这四个字

甚至成功“代言”了江南的形象

唐朝诗人白居易

在睡梦之中也对此念念不忘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上文出自白居易《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杭州西湖 玉带桥 ,[emailprotected]

这些景色还被收入画中

《滕王阁图》

《千里江山图》

《金明池争标图》

······

古桥在其中都有传神之笔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局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桥不仅是一种风景

也是一种沧桑

诗人在桥上踟蹰

灞桥折柳

见证多少离愁

枫桥夜泊

留下千古名句

历史也从桥上匆匆而过

历经对日抗战的卢沟桥

红军勇士飞夺的泸定桥

都曾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浙江丽水市松阳县三都乡 松庄村 古石桥,[emailprotected]

而传说在古桥的烟水迷雾中

愈发动人

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许仙白娘子离别的断桥

引渡生生死死的奈何桥

还有那痴情的尾生

在桥头苦等心上人

当洪水来临,他紧抱桥柱而亡

“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

(上文引自洛夫《爱的辩证》,下图为扬州 瘦西湖 的石桥,[emailprotected]

桥不仅是一种沧桑

更是一种深情

这种深情

可以是壮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请横屏观看,诗句出自杜牧《阿房宫赋》,安徽黄山歙县 太平桥 ,[emailprotected]

可以是忧愁

“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

(诗句出自白居易《小桥柳》,下图为江苏苏州 拙政园 ,[emailprotected]

可以是追忆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诗句出自陆游《沈园二首·其一》,江苏苏州 黎里镇 进登桥,[emailprotected]

可以是野趣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诗句出自刘禹锡《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图为湖北宣恩县高罗乡 清水塘村 的石拱桥,[emailprotected]

可以是伤别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请横屏观看,上文诗句出自雍陶的《题情尽桥》,下图为四川绵阳安州区 姊妹桥 ,[emailprotected]

可以是通达

“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上文出自刘百熙的对联,图为江西上饶婺源县段莘乡 王村 ,一位农夫牵着黄牛从残桥中走过,[emailprotected]

可以是春意

“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湖桥柳色中”

(诗句出自陆游《柳》,下图为苏州 石湖 ,[emailprotected]

可以是怀念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句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下图为杭州西湖 压堤桥 ,[emailprotected]

这就是中国古桥

它是工程、是风景

是沧桑、是深情

更是力与美的交融

创作团队

撰文:李张子薇

图片:余宽、谢禹涵

设计:王申雯

地图:陈志浩

审校:撸书猫、张靖

封面摄影师:清心草

专家审核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李亚东教授

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陈宝春教授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穆祥纯教授级高工

(排名不分先后)

特别鸣谢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唐寰澄等.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M]. 科学出版社, 2000.

[2]王俊. 中国古代桥梁[M].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5.

[3]茅以升等. 中国古桥技术史[M]. 北京出版社, 1986.

[4]肖东发等. 古桥天姿千姿百态的古桥艺术[M]. 中国出版社, 2015.

[5]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廊桥[M].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9.

... The End ...

标签:

更多文章

  • 如果把中国历史浓缩成一天,会是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什么样,中国历史,如果,浓,缩成,一天,是,把,会

    中国历史之最(部分):7000年前,中国就已经种植水稻和粟。5000年前,中国已开始养蚕缫丝。3600年前,中国出现世界现存最早的日月食记录3300年前,汉字发展成熟,是至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唯一古老文字。2600年前,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2000年前

  • 没有什么「花木兰」,只有一个活泼泼的奇女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木兰故事,花木兰

    迪士尼的电影《花木兰》,据说即将在中国大陆影院全面公映。说一下“花木兰”这个名字的由来,以及“木兰”故事的演变。如果以《木兰辞》为史料依据(也就是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开篇的那首长期存在于语文教科书

  • 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都有什么?为何到了清朝地位下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龙袍,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神灵等万物规律,每章都有特殊的象征寓意。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雉,取其文也;宗彝,虎蜼,取其孝也;藻,水草,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白米,取其养也;黼,斧形,

  • 彪悍的北朝女性:可以作羹汤,也能上战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北魏是中国历史上一大特殊时期,他们的统治阶级为鲜卑族。也只有在民风相对剽悍的北魏,女性才能有这样闲时做女红,忙时上战场的豪迈。北魏曾经是女国?作为草原儿女,正常情况下,少数民族的女性地位通常都相对较高,北魏也一样吗?有人说,北魏不是有众所周知的“立子杀母”吗?“魏

  • 真的是“金光闪闪”:缅甸大金塔养护指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旅游圈内有个说法:如果说去缅甸旅行只能游览一个景点的话,那一定是仰光大金塔。仰光大金塔可能是世界上价值最高的佛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也是缅甸的国家象征,驰名世界。缅甸最神圣的佛塔(图片: Sean Pavone / shutterstock)▼越珍贵的

  • 为什么老照片里的人,颜值总是一言难尽?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颜值,的,老照片,人,里,总是,一言难尽,为什么

    如果你经常看古代老照片,经常在这些照片下方的评论:“为什么以前的人都长得很难看?果然古装剧里都是骗人的!”(其中清末是重灾区)其实,“颜值堪忧”之所以会成为大众对古人的印象,是多重原因综合而成的结果。1为什么古代照片里都这么丑?在大多数人的理想中,以前

  • 岭南文化︱中国岭南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大体分布在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四省边界处。历史上大致包括广东(含海南、香港、澳门)、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

  • 古代地摊经济,看古人如何摆摊?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地摊经济

    如今由于各地地摊政策陆续出台,摆摊热再次回归,又是一片人间烟火。那么,古代人摆地摊吗?都有什么政策呢?他们卖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代的地摊经济。在古代,商人有两类,在一个地方固定经营的人,被称为“贾”,比如说开个有门面的店铺;而没有定所,在室外不断流动着开展贸易的才叫做

  • 这下误会大了,这些千古名句原来是这个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原来,这下,这些,是,名句,大,千古,误会,了

    古代诗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仅用一字,将激烈澎湃的心绪烘托出来。但也因为字少,当诗句穿越千年后,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后人的误读,导致以讹传讹,逐渐对一些千古名句的本意理解得越来越远。比如那句著名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丈夫对曾共度艰难岁月的亡妻的思念,做什么事都会想起她,感觉百事

  • 秦汉与罗马:相似的基础与挑战,为何得出不同的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汉,罗马,历史的终结

    《历史的终结》作者福山近年来多次撰文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 [1] 。“现代”是指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与秦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