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地摊经济,看古人如何摆摊?

古代地摊经济,看古人如何摆摊?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853 更新时间:2023/12/28 16:31:48

如今由于各地地摊政策陆续出台,摆摊热再次回归,又是一片人间烟火。那么,古代人摆地摊吗?都有什么政策呢?他们卖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古代的地摊经济。

在古代,商人有两类,在一个地方固定经营的人,被称为“贾”,比如说开个有门面的店铺;而没有定所,在室外不断流动着开展贸易的才叫做“商”,近似于我们现代人心中有关摊贩的形象。

唐朝,坊市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坊用来住人,市用来维持市场贸易,市、坊严格分开。在市里,商贩们云集,各种摊上的货品五花八门,吃喝住行样样都有。但是,唐朝时,城内商业活动限于白天,夜间实行宵禁。

唐后期,原本定时的坊市制度被打破,夜市正式出炉,白天黑夜,灯火通明。965年,宋太祖下诏令开封府三鼓以后的昼市不禁,商业买卖也不再限制时间,集市甚至是夜市的繁荣速度超乎想象。

慢慢地,商人的从业队伍越来越庞大。除了“商”,越来越多的别名,如摊贩、商贩、小贩、市井徒、商旅、行商、游商……

《清明上河图》里,北宋繁华的商业生态一览无余。汴河沿岸一排店铺,繁华城市、人烟稠密,进入城门之后,商铺林立,酒楼茶舍、饭店客邸,还有小吃店、小摊、修车铺、解库(银行)、书棚、香药铺、布帛铺、医馆等等。《东京梦华录》里说,顺御街往南出朱雀门,一直到龙津桥都是北宋著名的州桥夜市。

宋朝的铺席每天很早就开张营业。北宋汴梁,“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诸门桥市井已开”,“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

南宋临安,“每日交四更,诸山寺观已鸣钟”,“御街铺店,闻钟而起,卖早市点心”,“又有浴堂门卖面汤者,有浮铺早卖汤药二陈汤,及调气降气并丸剂安养元气者,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以赶早市,直至饭前方罢。及诸行铺席,皆往都处,侵晨行贩”。

无数的小商贩创造了宋朝城市的繁华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宋人的夜生活当然不仅仅是逛街、购物与吃喝,还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生动的夜市文化,瓦舍勾栏里昼以继夜的文娱表演自不必说,算卦摊子亦是夜市上的热闹所在,是宋朝夜市文化的一部分。

宋朝恤商政策的最大受惠者,不仅有都城开封、行在临安的商户,还有这些大批的流动摊贩。宋朝的商税有两种,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过税”,税率2%;对店铺与城镇摊贩收取“住税”,税率3%;少数特定商品,收取10%的实物税,不再另行征收过税和住税。

开封不仅无杂税之扰,而且政府多次发布减免开封各种商税的诏令,直接惠及流动摊贩,规定除商旅货币外,“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熙宁七年(1075),“减国门之税数十种,钱不满三十者姆之”。大观二年(1108),朝廷又“诏在京诸门,凡民衣屡、谷获、鸡鱼、蔬果、柴炭、瓷瓦器之类,并姆其税”。

宋太祖还严令不得苛留行旅,加强对乱收税官员的处置,防止税务官滥用权力,安石时还颁发《免行条贯》,不许对商人硬性摊派。乱收税者将被处以杖击,对利用职务之便购买商人货物的,以偷盗论处,杖击一百。

隐藏在宋朝商业繁荣背后的大批流动摊贩,撑起了宋朝商业繁华的半壁江山,积淀起深厚的民俗文化传统,以至于整个宋朝的文化都充满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人文关怀。

宋朝人过着“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当时的社会、经济、科技、法政均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接近现代。摆地摊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它的存在让一部分人有了生活的支撑,也给另一部分的人提供了便利。让我们努力生活、勤劳致富吧!

标签: 地摊经济

更多文章

  • 这下误会大了,这些千古名句原来是这个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原来,这下,这些,是,名句,大,千古,误会,了

    古代诗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仅用一字,将激烈澎湃的心绪烘托出来。但也因为字少,当诗句穿越千年后,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后人的误读,导致以讹传讹,逐渐对一些千古名句的本意理解得越来越远。比如那句著名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丈夫对曾共度艰难岁月的亡妻的思念,做什么事都会想起她,感觉百事

  • 秦汉与罗马:相似的基础与挑战,为何得出不同的结果?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汉,罗马,历史的终结

    《历史的终结》作者福山近年来多次撰文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 [1] 。“现代”是指一套非血缘、依法理、科层明确、权责清晰的理性化官僚体系。与秦汉同

  • 历史上有哪些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很弱的称号或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厉害,听起来,哪些,但,上有,实际上,弱,历史,很

    这类听上去如雷贯耳,实际权力却“水”得很的“官职或称号”,历朝历代其实都有不少。但很值得一说的,却是下面几个曾经很牛,却渐渐“变水”的“古代职务”。其“变水”的过程,更是相关朝代兴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到底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庭花

    一、直击人心的“后庭花”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深秋,43岁的杜牧由池州刺史调任睦州刺史,赴任路上途径金陵,正停靠在金陵秦淮河畔。那个秋风清冷的夜晚,目睹着秦淮河两岸灯红酒绿的热闹,聆听着水气里的靡靡之音,却又忧心着大唐王朝的家国命运。百感交集的杜牧,

  • 开学的第一课︱古代开学有哪些讲究?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又到一年开学季,“开学”代表了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开学的仪式感,可隆重可简朴,可以帮助学生们调整好心态,开启一场新的征程。那么,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的古代,他们的开学又是怎么样的呢?在古代,“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

  • 打开越南互联网,我觉得自己是个假中国人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越南

    打开世界地图,世面上很难找到一个和中国如此相像的国家了。从反侵略、开始内战、开始土改、遭遇饥荒、改革开放、经济起飞……直到一头撞上互联网的巨大风口,中国和越南的近现代史,就好比两拨演员拿了同一个剧本。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是由共产党执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行政区域来看,越

  • 从《红高粱》到《乖,摸摸头》:40年来,畅销书发生了哪些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畅销书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识青年从城里去了乡村。在下乡知青那里,一本书要传阅几十个人。为了多看几眼书,不少人会挑灯夜战,把整本书抄下来。70年代末,城市里的新华书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队。王安忆说:“好像每个人都是文学青年似的。经典的文学名著,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基本是全部读了个遍。&

  • 在这中元之夜,让我们聊聊所谓的“鬼节”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鬼节,中元节

    天地有中气,第一是中元。新秋七七,月出河汉斗牛间。今天农历七月十五日, 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元素:祭祀祖先的孝道、救赎游魂的宗教慈善以及岁时行乐的表演和观赏。尽管这个节日 有着浓厚的道、佛两教色彩,但中元节的最初来源,却带有深刻的儒家印迹。盂

  • 跨越八百年的丝路对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丝路

    南宋青白釉瓷执壶。明青花莲纹盘。元朝青釉莲瓣纹双鱼洗。清青花花卉纹方盒。游客在观展。“礁起礁没”版块。游客在观展。展出的文物。南宋酱釉小口陶罐。碧海浩瀚路,千帆竞相渡。黄沙千万城,悠悠驼铃声。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南,一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关口要塞敦煌。一场展览突破时空

  • 中国这个地方,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国人却有一半人都不知道!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顺德,顺德小吃,世界美食之都

    2014年,顺德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了,要知道获得这个称号的城市全球仅有8个,我国占了4个,其中一个便是顺德。本来被评为美食之都,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但是相较于蠢萌的成都,网络上却流传着关于另一座美食之都顺德的种种负面传闻。传闻之一是,去过顺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