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探访康熙年间流行哪些精美瓷器?

探访康熙年间流行哪些精美瓷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3/12/27 7:14:04

众所周知,明清瓷器一直是瓷器收藏的主力军。各个收藏家对于明清瓷器的喜好远远超过其他朝代。

其中,清康熙年间的瓷器尤其讨人喜欢,归其原因,也是当时大环境下的政治开明,经济大发展,从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瓷环境。

康熙时代非注重瓷器的烧制,不论是工艺还是花色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尤其以青花瓷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下面,让我们鉴赏下康熙年间流行的那些青花瓷器造型吧。

NO.1 瓶

瓶类瓷器是康熙青花造型中最为丰富的,多用为陈设观赏

清康熙青花洞石花鸟小筒瓶高:22cm 口径:5cm 底径:6.5cm

此瓶是清初号称天下一统的“一统瓶”,也叫象腿瓶,备受现今藏家的喜爱,然而市场上仿品很多,有的几乎以假乱真。

但只要仔细辨认,就能看出其破绽,仿品没有真品肩部渐收的美感,画工笔道生硬,线条拘谨,没有真品胎体糯米状的胎质,底面跳刀痕明显,更没有真品的一线红露出。这件瓶口沿有棕色酱釉口,可见此器是顺治晚期康熙早期作品。

清康熙青花凤纹长颈瓶高:19cm口径:4cm底径:6.2cm

康熙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也有闲情逸致置办室内的陈设器,使这类插花用的瓶类,不仅宫廷的御用瓷有烧制,民窑瓷也有烧制。

此长颈瓶画有康熙朝风格的凤纹、蕉叶和点片状云朵做边饰纹,亮清釉面,浅圈足,底面有釉。器型小巧秀美,颈部有独特的环状凸起,整体似小葫芦瓶,“葫芦”也有“福禄”吉祥之意。此瓶是康熙时期的民窑制品。

清康熙青花五彩洞石花卉纹梅瓶高:18cm 口径:5.7cm 足径:7.6cm

此件梅瓶以釉下青花釉上彩绘制的洞石、蜜蜂、牡丹布满梅瓶腹面,红彩深似枣皮,绿彩沉稳,黄彩淡黄,花间的蜜蜂翩翩起舞,整个画面亮丽耀眼,夺人眼目。

梅瓶短颈,口外翻,丰肩,圆腹,腹下敛,砂底,底中心有釉脐,有旋削痕,砂底与釉的衔接处有一线红露出,一线红人们习惯叫它火石红,实际这一线红并非火石红。口沿涂一层淡淡的酱黄釉。梅瓶整体丰满,是明末清初多见的器型之一。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胆瓶高:20.6cm口径:5.8cm足径:6cm

​人们常说松象征长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而这三种植物又都以不畏严寒著称,故称岁寒三友。

此件以松、竹、梅为主体纹饰的青花胆瓶,器型秀美,所画松、竹、梅图案构图疏朗,笔画流畅。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故事梅瓶高:18cm 口径:5.6cm 底径:7.5cm

此件青花五彩人物梅瓶上画的是一幅传统人物故事“加官进爵”图。

瓶上的绘画人物神形兼备,人物神态各异。瓶直口外撇,短颈丰肩,下收到底足。青花发色深蓝,用平涂法绘制山石。此件梅瓶彩面保存完好,虽然流传人间几百年,仍不减当年的艳丽色彩。

清代各朝烧造的瓷器人物故事中当官的都穿戴明代官服,极少有满人服饰,只有出口瓷应外国人要求才绘满人装束。内销瓷极少见。

清康熙青花四季花卉方棒槌瓶高:29.5cm 口径:7cm 底径:8.5×8.5cm

​行里人把这种器型称作天圆地方瓶。四个主画面画了四种花卉:菊花、梅花、荷莲、牡丹花。

除了荷花的一面都有洞石相佐,不难看出有清早期的绘画风格特征。青花料用的是浙青,色泽深蓝。我们知道,康熙时期的青花发色有四种:黑蓝、淡蓝、正蓝、翠蓝。这件的蓝色正是黑蓝的一种。有“熙朝古制”青花款。

底面有点状火石红,在方框形底面上点状火石红呈赤红色。此方棒槌瓶是一件康熙中期的民窑细路精品瓷。

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烧造。

清康熙青花四鱼图盘高:5.2cm 口径:28.8cm 底径:12.5cm

盘敞口,唇边,兜腹,底面不施釉,糯米胎,圈足,足的内墙高,外墙低。盘内心绘鱼藻纹,鲭、鲥、鲤、桂四条鱼以鲤为中心,其三条鱼呈三角形各就其位,有水草充满其间。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沉稳鲜亮,釉面青白。盘的外壁绘两组竹叶纹略加点缀。

这种鱼纹盘备受当今古瓷界民窑器藏家的追捧和青睐。当今市场上这种四鱼盘仿品很多,而且仿制比较到位,青花色泽、器型、鱼纹的画法、釉面及胎质都与真品极其相似,使初学者很容易打眼。但只要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与真品的不同之处。

清康熙青花锦地开光花卉菱口大盘 高:5.5cm 口径:38.3cm 足径:21.8cm

这件青花大盘有外国的风格,是件外销瓷。其整体布局是外国的风格,但其中的锦地与花卉确是中国瓷器纹饰的传统画法。有佛手、石榴、寿桃三多纹,牡丹、菊花、茶花、鸡冠花都是中国瓷器上多有的花卉品种与形态。

青花发色艳丽高雅,绘画精巧细腻,多种花卉不拘一格,绘画技法娴熟随意,用笔自然流畅。是用上等浙青料绘制。釉面粉白,是清康熙中期制品,因为唯有康熙中期是粉白釉,清早、晚期都是亮青釉。圈足是呈泥鳅背状,胎质硬朗细密,已有微微泛黄的火石红。

圈足内有树叶飘带花押款,这都符合清康熙时期青花瓷的特征。综上所述,此物为康熙时期民窑细路制品,属外销瓷。

清康熙黄地绿紫龙纹盘(官) 高:2.8cm 口径:10.8cm 足径:7cm

此盘黄地与绿紫龙纹都是釉上彩,是在温度700-800℃条件下二次烧成的。五爪龙的使用明清时期都被朝廷垄断。五爪龙代表帝,民间不准用。此盘的龙纹是五爪。

盘底圈足内还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绘画细腻器型规整,且整体釉面有古旧感,是一件老的器物,是康熙官窑。(官窑器龙纹并非全是五爪,三爪,四爪也有官窑器)

凤尾尊为当时的流行式样,因其口、足外撇形似凤尾,故名。它是从花觚演变而来的,线条优美,舒展流畅。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高:43.3cm 口径:21.6cm 底径:14.2cm

这件青花凤尾尊是康熙时期的佳作,让我们能看到古人的寄情山水、潜心丹青、默默耕耘之情怀。

在这件瓷器上,康熙青花瓷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用斧劈皴绘画的山石,远山近景,用线描绘画地面、水面,有时代特征的锦带祥云,空中挂着小太阳。器型秀美,纹饰布满全身,也就是行里人常说的“满篇”,融壮美与秀美于一身,是康熙时期民窑细路精品瓷。

图中气泡,白色的边沿有破碎或生成密集的小气泡,死亡气泡边沿清楚,是老旧器物微观图特征。

将军罐,始见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续顺治式样,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窑均有,但民窑所占数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

清康熙青花五彩狮穿牡丹将军罐 高:49.5cm 口径:20.5cm 底径:20.5cm

这件狮穿牡丹青花五彩大罐是清康熙早期的作品。在明末清初时期用狮穿牡丹在瓷器上作画的多为小罐、小瓶一类,大器上用狮球纹的比较少。而与牡丹相配的多是凤凰。

这件身高近半米的大彩罐却一破常规,画的是狮穿牡丹。仔细观察此罐在高温烧制青花时也是画的凤纹,在釉上作彩画时才改画狮纹的,此罐的狮纹上仍留有凤纹青花轮廓。

此罐曾经入过土,绿彩已严重褪色,成了浅绿色。由于出土多年,罐上使用后的自然划痕明显。

清康熙青花凤穿缠枝牡丹小将军罐高:23.8cm 口径:11.3cm 足径:14.2cm

将军罐是因其宝珠顶钮盖,形状似将军盔帽而得名,这种器型最早见于明嘉万年间,定型于清顺治时期,康熙时期大量烧造。

将军罐被认为是清代的瓷器器型,有青花纹饰的,也有青花五彩、五彩、粉彩的,像这件青花凤穿牡丹纹将军罐为多见品种。保存到如今的青花五彩、五彩器确实不多,特别是人物图案的就更少。

笔筒

清康熙五彩共舞人物笔筒高:13.3cm 口径:9.5cm 底径:9.5cm

此笔筒画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旁若无人双双共舞,有情有景。

此笔筒呈圆筒状,口径足径相当,玉璧底,卧足处有釉。画工精细,人的脸廓、衣饰轮廓线都是笔道纤细、填色准确。

釉面粉白,釉上彩色艳丽,有年久沉积的旧光泽,蛤蜊光晕明显。在笔筒的另一面画的是红色树叶款和红色小方章款,是康熙五彩器的时代特征。

标签: 探访康熙

更多文章

  • 浅谈《红楼梦》五个书名的含义和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红楼梦

    《红楼梦》第一回写道: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的五个书名尽在这一段文本中。一、石头记《

  • 历史上的耶稣和信仰的基督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耶稣,基督

    耶稣2000年前生于巴勒斯坦地区。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在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

  • 危在旦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危险,这个,刘备,太史,非常,十分,当时,母亲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

  • 拭目以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刘备,没有,强大,时候,孙权,联合,先生

    三国时期,曹操势力强大,严重威胁着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备。孙权和刘备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于是,诸葛亮带着刘备联合孙权的使命来到了东吴。当时曹操给孙权发来了檄文,对东吴以武力相威胁。孙权就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并且邀请诸葛亮一同参加。孙权的谋士张昭主张向曹操投降,便首先跳出来向诸葛亮发难。张昭说:

  • 望洋兴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河,自己,无可奈何,看看,有人,这里,就是,北海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河水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有人告诉他:“你的话不对,在黄河的东面有个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说:“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过黄河吗?

  • 外强中干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外表,没有,这种,意外,秦国,不得,自己,实际上

    春秋时期,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自己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后来

  • 妄自尊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豪强,成都,之后,建立,天下,公孙,自己,统一

    刘秀刚刚建立东汉王朝的时候,全国并未完全统一。各路豪强分别占据一方,国家仍是四分五裂。这些豪强之中势力最大的是在成都称王的公孙述。当时,另一个势力稍弱一点的豪强隗嚣(wěiáo)派部下马援前去拜访公孙述,想找一条政治上的出路。马援小时候就和公孙述认识,他想这次公孙述一定会热情地接待他。

  • 生吞活剥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喜欢,抄袭,自己,经验,别人,觉得,唐太宗,应该

    唐朝时期,河北枣强县有一个叫张怀庆的武官,喜欢附庸风雅,文学水平却比较低。为了追求虚名,他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好诗句改头换面后说成是自己的“创作”。有一次,张怀庆看了李义府的诗后,觉得很好,就在每句诗前添了两个字,让原诗该头换脸,变成一首七绝充当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

  • 先声夺人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一起,逃亡,敌人,三个,兄弟,儿子,取胜,自己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的宋国。宋国的司马华费遂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华驱、华多僚和华登。人说多子多福,可惜华费遂这仨儿子,净给他添乱了,因为他的三个儿子一向不团结。其中华多僚最爱挑事儿,偏偏宋国的国君元公最信任他,华多僚就使劲在元公跟前说自己两个兄弟的坏话。先是华登被迫逃亡到外地,后来华驱也被驱逐。华驱实

  • 响遏行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非常,自己,歌声,老师,现在,时候,差不多,学习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经过一段刻苦的学习,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谭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对秦青说:“老师,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现在我学得也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