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托孤重任啥意思,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呢

托孤重任啥意思,托孤的重臣为何沦为草民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932 更新时间:2023/12/14 5:57:17

李严诸葛亮都是刘备信任的大臣,但是他们没有精心准备口粮,使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功亏一篑。他为什么做出如此混乱的举动?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身份吧。李延和孟达一样,原是刘璋的部下。后来投降刘备,逐渐被赏识工作能力强。诸葛亮还夸李严干活像流水一样快,选不选他都毫不犹豫。

对于蜀中的地头蛇刘和的旧臣来说,刘备属于从空过来的局外人。刘备为了维护蜀汉政权的平衡,还把托孤的任务托付给了李严。刘备死后,李延留在白帝城负责东吴防务。兀术交了朋友后,这个重要的任务逐渐变成了一个休闲岗位。诸葛亮在成都把蜀汉管理得很好,而李延却成了边境上的闲人。

也许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谁,都会有一点失落和不开心。于是在诸葛亮驻扎汉中的那一年,李延也请求驻扎在大城市江州。考虑到李燕的实际情况,批准了这一请求。

不久后,李严劝诸葛亮称王,入九霄(封建时代的朝臣可以获得堪比皇帝的九项最高荣誉),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应该说,审视了李严的所作所为,李严这次劝诸葛亮称王不一定是出于真心,而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试想,如果刘禅批准诸葛亮称王,对于托付孤儿的二号大臣李严,怎么可能没有其他的表情?从此,李炎的一切行动,也是一心想要获得权力,摆脱政治权力的边缘化。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想让李严带兵到汉中。李严没有答应,而是要求在益州以东的江州附近划出五郡组成霸州,让他担任霸州刺史。这一要求似乎把江州地区当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自然又被诸葛亮拒绝了,两人渐渐疏远。

后来魏军大举进攻,诸葛亮推荐闫妍之子李丰接管江州作为补偿。闫妍只得引二万兵来救汉中。诸葛亮北伐时,李延(也许是心里还不平衡,改名李平。为便于描述,下文将继续使用“李严”)在督粮方面不利,使北伐半途而废,并谎报此事,企图掩盖自己的错误。

从这前后的几件事来看,李炎完全把国家大事当做筹码,符合个人利益的就做,不符合的就不管。正如诸葛亮评价李严的那样,安身立命,争功不忧国家大事(安身立命求功,忧国忧民),与诸葛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个人哲学和“一心为国”相去甚远。

也许有人会说,李严的所作所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蜀汉政治派系为了权力而内斗的结果。退一步说,即使我们承认这是一场权力的政治斗争,我们作为一个受托孤儿的大臣,把政治内斗中积累的怨气,甚至个人恩怨发泄到军事上,无论从什么立场、什么角度,都会导致国家和军队的错误,这是不合理的。不管李嫣最后得到了什么命运,都是她活该。

公元231年8月,李严被剥夺一切职务,被废黜为文官,迁居梓潼县(县辖四川梓潼)。裴在《李严传》中引用诸葛和李的话说:诸葛丞相还派人去信李严之子李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并请李丰去安慰李严。

信末写道:“如果杜虎(指李延)能反省过去,一心报国。你(指李丰)和蒋琬能精诚合作(此时李丰参军为丞相府),那么你所受的苦可以得到,你所失去的可以重新得到。我希望你仔细考虑这些劝告(李炎),理解我的心思。写这封信的时候,我反复叹息,反复哭泣。”

228年春至231年秋末,丞相诸葛御敌一次,北伐四次。虽然也有企图通过拔城杀敌、夺取土地的,但北定建立中原,尤其是夺取凉州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实现。在四次北伐中,除了第一次误用马谡战败撤退,第三次小规模用兵外,其余两次北伐都是因为口粮不好而被迫撤退。

所以诸葛亮回来后没有再动员,而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才在公元234年2月走出斜谷,发动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

更多文章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怎么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详细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为什么三顾茅庐,诸葛亮简介

    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给了我们很多错觉。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认为诸葛亮很有才华,所以刘备多次请他做自己的军师。刘备非常爱才,不惜自贬身份,邀请诸葛亮出山。但这些都是表象,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真相就是这样。很多人在谈到“照看草堂”的时候,都会坚定地认为,有见识的人会等待英明神武的主的光临。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 诸葛亮之死因,大揭秘诸葛亮死亡之谜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是怎么死的,诸葛亮死因分析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诸葛亮病逝,享年54岁。他27岁出山,跟随前者和后者整整27年,真是巧合。诸葛亮死于什么病,史书上没有记载。具体情况不得而知,但有一些猜测。第一,诸葛亮应该是死于慢性病。关于诸葛亮生前的情况,《三国志》只记载他于当年八月病死,享年五十四岁。王诜的《舒威》有一点细节记载:

  • 刘备借荆州是什么意思,刘备借荆州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借荆州是怎么回事,刘备借荆州的过程,刘备借荆州的结局

    正史记载中,真的如世人流传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是借了却从不还吗?其实刘备借孙权荆州完全是子虚乌有。我们来看看刘备借荆州背后的真相。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地区。据《后汉书·郡县志》记载,当时的荆州以长江为界,分为七郡。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多在江北,

  • 草船借箭的背后故事,“草船借箭”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草船借箭是真的吗,草船借箭的背景,草船借箭的主人公

    草船借箭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主要用来说明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以至于人们都不愿意相信它是虚构的。一直有个疑问:曹操为什么不发射火箭,把诸葛亮和鲁肃烧成两个黑炭头?其实这有很多原因。第一,由于大雾天气,空 air的能见度很低。曹操看不清楚船上满是草人之

  • 春秋最后一霸是谁,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越王勾践简介,越王勾践人物评价,卧薪尝胆的故事真假性

    简介:勾践(约公元前520-465),春秋末期越国(公元前496-465)国王,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中文名:归勾践Mbth:勾践别名:句践、吉志国籍:越国国籍:俞越出生地:大岳(今浙江绍兴)职业:越王主要成就:灭吴霸。在位:496-465年前。相关典故:靠工资睡觉,品味勇气。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

  • 为什么秦国统一六国,秦统一后为什么还有六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七雄,秦孝公与商鞅,商鞅变法

    历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虽然历史演进的过程无法改变,但有时候,一个关键人物,一个小事件,就能改变历史呈现给我们的细节面貌。比如今天圈主讲的这个故事。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商鞅。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基本信息。商鞅原是保家卫国的皇族,所以被称为“魏阳”或“公孙阳”。至于“商鞅”这个名字,后来被秦国君主分封在商地上

  • 三国的虎父犬子,三国魏国虎将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昭和司马师是什么关系,司马师是怎么死的,夏侯霸为什么投蜀

    三国时期是谋士如云,武将如雨的时期。我们在惊叹和辉煌的同时,不禁要问,那些著名的文臣武将的后代后来怎么样了?作为名副其实的官二代,那些谋士、武将的后代都取得了哪些成就?下面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时期的官二代魏篇。因为魏国人才太多,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盘点。希望大家原谅我!成就最高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官员——

  • 关羽vs魏延,马超关妹魏延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是怎么死的,关羽的好友有谁,关羽身高

    关羽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三国演义》里,除了张飞和刘备,他谁都看不上。马超投降,关羽第一个回来和他单挑;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关羽大怒,说君子不能与老将同列。酒壶和米袋――一无是处可见关羽的心思对这两个人并不太感冒,尤其是赵云。在关爷眼里,他是保镖,是战士。对于精通兵法、熟读《春秋》的关羽,他属于穷人

  • 三国五虎将是谁排名的,三国中的五虎将是哪五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有哪下名将,三国名将排名情况,三国名将简介

    拙作《戏说三国第二勇将》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但该排序毕竟根据《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推理,并主要按照相互交锋的回合数进行比较,戏说成份较浓。那么,历史记载是怎样的情形?尤其是对大家最感兴趣的蜀汉“五虎将”,他们的真实武功究竟如何排序呢?需要指出的是,蜀汉政权建立后,并未如《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描述

  • 盘点:三国十大谋士的小说,盘点三国十大谋士飞卢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盘点:三国十大谋士,三国两晋历史

    所谓现代“谋士”,是指那些为国家立法、行政以及相关决策活动,提供个人智力成果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人。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仕”的背景,没有“官”的身份。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三国十大谋士。第十位:徐庶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对这一片段留有深刻的印象,刘备在新野任命徐庶当军师,以弱胜强,帮助刘备取得对曹军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