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风云涌动,最终天下三分,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刘备、孙权成为三国的主将。三者中,曹操最为强大,最终以皇帝为诸侯,成为最大的军阀势力。孙权继承父兄基业,谋士努力,武将用命占江东便宜,自然割据。要说最卑微的出身,最艰难的上位之路,非刘备莫属。
刘备出身卑微,号称叔父。其实他的血已经稀了,皇室不会认这个亲戚的。他的家庭正在衰落,他只能靠编织席子和卖鞋为生。刘备虽然在黄巾起义中立下战功,但他从来没有做过大官,也没有积累起一个得势的家世。刘备一生屡败屡战,最惨的一次是打败长坂坡。虽然我曾经屡战屡败,经常失去妻儿,但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但这一次,长坂坡不一样了。曹操铁了心要杀刘备,不想让他有生路。
当侍卫赵云从曹操的百万大军中救出阿逗时,刘备接过来,看也不看就扔在地上。还在喃喃自语:为了你这个听话的小子,会伤害我的一个将军!
但胆识满满的赵云被刘备的举动吓坏了,当时就哭着跪倒了:我赵云,不能报答主公与他相见的恩情(虽然云长满脑子,我也报答不了)!
这段话就是著名的“刘备落于子”。后人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都认为刘备是在捉弄人,是在邀人买人心。赵云为他出生入死,他却没有资本去安慰赵云。给某人钱,他手里一分钱都没有;封人家官,刘备自己也不是官(就算他有叔叔和左将军的官衔,也只是没用而已)。没钱也没官。兄弟们必须得到安慰。我们做什么呢既然物质满足还不够,那就来点精神的吧。于是刘备把孩子扔在地上。
《三国演义》我都不记得看了多少遍了,但是每次看到这里,都觉得没那么简单。孩子摔倒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在这里,我们不妨试着分析一下,除了安慰赵云之外,刘备摔孩子背后可能的因素。
第一种可能是刘备把孩子扔到地上,看孩子是否还活着。因为赵云刚回来的时候,他曾经说过阿逗一直在他怀里哭,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刘备接过来,不好意思仔细看。他只是把它扔在地上。如果他没有反应,他就死了。如果他哭了,他就没死。反正刘备双手齐膝,把孩子扔出去和直接把孩子放在地上没什么区别。
这种分析似乎不太合理。毕竟我想看看孩子的状态。仔细看鼻息,摸心跳就能看出来。没必要表现得这么暴力。可是再想一想,刘备被曹操逼得走投无路,身后的军队又是如此的匆忙。当时在急躁之下做出过激举动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第二种可能,这就要从阿斗救人的故事说起了。赵云是怎么救阿斗的?是米夫人用自己的生命买的。让赵云在万马军中独自救糜夫人和窦。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是三个人一起死。于是糜夫人只能跳井,用自己的死来换取阿斗的职位。刘备用儿子的命换自己女人的死,太残忍了,忍不住堕落。况且,死了的米夫人是米珠的妹妹,还有人在看着她。他不能不露出任何迹象。
第三种可能是被曹操的军队追击的刘备,带着十几万人逃跑,其中有妇女、儿童和年轻人。十万人,这是多大的事。恐怕刘备会有这样的疑问:赵云捧出来的是自己的儿子吗?会不会是抱错了?当然,这并不是他对赵云的忠诚有所怀疑,而是怕赵将军在百忙之中出错。就算赵云没有犯错,米夫人也不一定会犯错。当时她带着几百人逃亡,谁也不能保证她会犯错。那时,阿逗还很小。众所周知,婴儿之间的外貌差别不大,在这么安静的医院都有可能抱错地方,更何况是混乱的战场。
这个因素不合理的一面是,即使不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倒地也不符合刘备仁义的光辉形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倒下了还能得到你手下将领的忠诚,那就不是亏本买卖了吧?
第四种可能是刘备被追得很惨。他长途跋涉逃跑,累得腰酸腿抽筋,一不小心把窦抱倒在地。反正儿子摔了,还是迁就一下好。于是我说了那句让赵云一生感动,让他终身难忘的话。
第五种可能是,是甘夫人亲生的,米夫人充其量是个姑母。米夫人和甘夫人的私人关系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没有交代。就算好,好到姐妹,但是在决一死战里,米夫人也未必会为了救窦的命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米夫人为阿斗而死的理由不太好。所以刘备觉得孩子的出生有猫腻。不会是米夫人临死的时候捉弄了他吧。
以上是作者心中的一些猜测。或许刘备当时的心理活动包含了上述一种或多种可能。不管当时的事实是怎样的,刘备摔得那么惨,让本来很真诚的赵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此对刘备更加忠诚。至于窦,刘备象征性的失陷给他留下了后遗症。所以阿斗在全书中基本等于智障。刘备一直担心这件事的后遗症。死时不忘嘱托诸葛亮。我的孩子智商有问题。这取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