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备,众所周知,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始皇帝,也就是所谓的“后主”。虽然是皇室后裔,但家境贫寒,靠卖草鞋为生。他早年创业艰难,颠沛流离。他投靠了很多诸侯,最后在成都称帝,共分天下三分。
如何评价刘备?虽然大家都知道刘备,但大多数人是通过影视作品《三国演义》认识他的。在里面,刘备野心勃勃,谦恭大方,最被人诟病的就是爱哭。有人开玩笑说,刘备哭了蜀汉的土地。当然,这些只是浪漫。那么,历史上对刘备的评价是什么?
毛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在历史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工作之余,毛主席读完了二十四史,有些地方还做了批注。对于刘备,毛主席多次讲过,说他一个优点,两个缺点。优点是善于用人,团结各界人士,不亚于曹操。缺点有两个:一个是情绪化;一个是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关羽被吴栋杀死后,刘备不顾国家安危,不听诸葛亮和其他谋士的劝阻。他愤然出兵东征孙吴,结果被打败了。回成都见葛亮、关白,死于白帝城。这是感情用事。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明确了“东联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以曹流为主要矛盾,孙刘为次要矛盾。所以,孙权多次央求荆州时,诸葛亮总是推脱,从不努力,直到最后放弃了一部分荆州。刘备不明白这一点。他把不懂政策的关羽派到荆州。最后还有一场夷陵之战,就是他分不清矛盾的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