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人,他无依无靠,从不上战场打仗,而是以超常的谋略控制局势,让一两招就能扭转不利局面,甚至影响历史进程。他们被称为“辅导员”。顾名思义,谋士是指出谋划策,不以武力取胜,而是依靠智商来压制对手,为高手提供宝贵意见,起到计策作用的人。它通常被称为“战略家”。
三国里有很多谋士,有被称为天才的郭嘉,有外号毒人的贾诩,还有智勇双全的周瑜。但以才华和人缘为衡量标准,在一场三国谋士大比拼中,诸葛亮和司马懿应该排在前两位,诸葛亮更胜一筹。很多人会问,诸葛亮和司马懿比有什么长处?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诸葛亮的成功之路比司马懿更艰难。
可以选择的东西很多,但是出生条件不能选择。从家庭背景来看,司马懿比诸葛亮好得多,所以他更有可能成功。虽然诸葛亮的祖先也身居要职,但他那一代人已经陷入贫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八岁时,父亲去世。多么凄惨的一句话,他在《一个老师的守望》中写道:“我一身布衣,献身南阳,乱世孤注一掷。我不要文达做附庸。”
司马懿是太守。祖父也是太守。他的父亲司马方地位更高,但他是当时握有实权的靖赵胤。俗话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有些人的起点就是别人达不到的终点。恰好司马懿就是这样的人,从小就聪明:“奇节少,聪明宽广,学识渊博。”有人脉,有关系,有背景,有智商,还有四个年轻的司马懿,很难成功。
其次,军事人才不是一个档次的。
刘备三顾茅庐时,连一座安稳的城池都没有。他暂时留在新野,是缺兵少将。与拥有一个大家庭的曹操相比,他是贫穷的。诸葛亮经过打探,认为刘备是一个值得誓死追随的大师,愿意用肝脑涂地。他不要求高官厚禄,也不要求良田美宅,只是为了共同的目标——扶汉室。最终,在他的全力协助下,刘备成就了帝王事业,建立了蜀汉政权。如果没有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他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公元208年司马懿到曹操的阵营中工作。此时曹操已经是丞相,汉献帝只是个傀儡。朝中大权由曹操掌控,一切重大问题都由曹操决定。司马懿的职位虽然是文学,但是工资很高,背靠大树好乘凉。他生活无忧,生活安逸,至少比诸葛亮的处境安全。
后来曹操、曹丕被杀,司马懿终于执掌兵权,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每次遇到诸葛亮,司马懿都不敢正面交锋。即使诸葛亮送女服羞辱他,司马懿也选择视而不见。不是司马懿不生气,也不是他想和诸葛亮好好打一场,而是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孔明的对手。
最后,诸葛亮的忠心让司马懿离开了十几个街区。
古人以“忠、孝、义”为道德准则,“忠”为先。在封建社会,臣子要忠于皇帝,忠于国家,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被世人唾弃。诸葛亮首先帮助刘备征服了国家。刘备死后,辅佐刘禅治理天下。他从未动过心思,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含义。他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刘备,无愧于他的心。
而司马懿,天生有一种狼的关怀,善于隐藏自己的不忠之心。魏明帝视司马懿为心腹,非常信任他。临死前,任命他为托孤大臣,并叫他协助小皇帝曹芳。不幸的是,魏明帝看错了人。司马懿杀了同为护孤大臣的曹爽,诬陷空小皇帝曹方。皇权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燕废帝自立。
如果诸葛亮比不上司马懿,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寿命。诸葛亮活了54岁,司马懿73岁。你怎么看待诸葛亮和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