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303~361或321~379),殷珊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他曾任右军将军(中央直属武官)等官职,所以有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从小就爱学书法。曾师从著名书法家魏夫人,精通草书、隶书、楷书、书法等各种书法字体,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流派。他的行书《黄庭经》、《兰亭序》享誉中外书坛,其中草书《系正月》最为著名,后人称王羲之为“书圣”。
人们提起王羲之,往往会想到他“为鹅写经”的故事。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有一天,王羲之乘船游览绍兴水乡美景。此时,一群白鹅在两岸绿树成荫的河面上游弋追逐,简直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王羲之盯着白鹅的身姿和戏水的情景,久久不愿离去。于是他问摆渡人这只鹅的主人是谁。说:“这群白鹅的主人是个道士,名叫陆。如果你喜欢白鹅,为什么不买呢?”王羲之听了摆渡人的话,一路寻找,来到道士家。道长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弄清王羲之的来意后暗自高兴,但又平静地说:“我不卖这只鹅。若右军大人一定要,请为其抄一份黄庭靖。”于是王羲之爽快地答应了,为了得到这群鹅,王羲之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抄了一本《黄庭经》。最后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道士得到了王羲之的原作,王羲之得到了鹅。临走时,王羲之在小溪边的沙滩上写了一个草书字“鹅”。道人见“鹅”字写得神来之笔,连忙叫人拿了一大张薄纸,自己去写生。然后道士请了一个石匠在石碑上刻下“鹅”字。此后,这块“鹅”碑就竖立在浙江绍兴兰亭景区,碑后的池塘也被后人称为“鹅池”。南朝的《论书表》也以同样的方式记录了这个故事。
通过南朝《论书表》和初唐《晋书·王羲之传》对这个故事的记载,很多人不禁要问,一代书圣王羲之真的那么喜欢鹅吗?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鹅?「为鹅写经典」的原因是什么?
后世很多学者认为王羲之是大书法家,他如此爱鹅,我们应该从他热爱书法的角度去找原因。鹅的形状和动作对王羲之写字和提笔有很大的启发。清代书法家包曾说:“写字时,食指要勾得高,大指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使食指弯得像鹅头,内指勾得住,小指粘在无名指外侧的距离,如鹅的两掌,故右军爱鹅,玩弄其两掌。”不仅如此,就连中国著名的“草圣”张旭也曾观看过公孙大娘的剑舞,并从中得到灵感,使他的书法越来越精湛。由此可见,王羲之喜爱鹅,并通过鹅的造型来启发自己的书法造诣,也不无道理。
王羲之为什么那么爱鹅,后世学者争论了很多年。结论也因此成了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