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闷闷不乐什么意思?闷闷不乐典故介绍

闷闷不乐什么意思?闷闷不乐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2/4 13:41:02

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传闻陈登从小便怀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学识渊博,智谋过人。陈登25岁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后来陈登向曹操献上计谋击败吕布。不过这中间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陈登原本是吕布的手下,被吕布派来说服曹操,让他支持自。结果却遭到陈登的叛变,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闷闷不乐”,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发生在吕布占据徐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吕布、陈登和陈宫。原文如下:

且说吕布在徐州,每当宾客宴会之际,陈珪父子必盛称布德。陈宫不悦,乘间告布曰:“陈珪父子面谀将军,其心不可测,宜善防之。”布怒叱曰:“汝无端献谗,欲害好人耶?”宫出叹曰:“忠言不入,吾辈必受殃矣!”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一日,带领数骑去小沛地面围猎解闷,忽见官道上一骑驿马,飞奔前去。宫疑之,弃了围场,引从骑从小路赶上,问曰:“汝是何处使命?”

那使者知是吕布部下人,慌不能答。陈宫令搜其身,得玄德回答曹操密书一封。宫即连人与书,拿见吕布。布问其故。来使曰:“曹丞相差我往刘豫州处下书,今得回书,不知书中所言何事。”布乃拆书细看。书略曰:“奉明命欲图吕布,敢不夙夜用心。但备兵微将少,不敢轻动。丞相兴大师,备当为前驱。谨严兵整甲,专待钧命。”吕布见了,大骂曰:“操贼焉敢如此!”遂将使者斩首。先使陈宫、臧霸、结连泰山寇孙观、吴敦、尹礼、昌稀,东取山东兖州诸郡。令高顺张辽取沛城,攻玄德。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吕布派遣陈登出使许昌,原本打算获得曹操的支持。没想到陈登来到许昌后,反倒出卖了吕布,成了曹操在徐州的内应。陈登回到徐州后,与父亲陈珪一起故意奉承吕布。陈宫见状,特意提醒吕布,但却遭到吕布的斥责。此后,陈宫截获了刘备写给曹操的密信。刘备在信中不仅点明了曹操对徐州的图谋,同时还自告奋勇要求担任歼灭吕布的急先锋。吕布下令高顺和张辽等人进攻小沛,最终将刘备赶出了徐州。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闷闷不乐”,意为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陈登前往许昌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吕布传》载:“布大喜,即听登往,并令奉章谢恩。(陈)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曹操)令登阴合部众以为内应。”从此,陈登也就成了曹操在徐州的卧底。至于小说中提到的陈宫在吕布面前指责陈登之事,则是小说作者的虚构。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尽管陈宫的谋略水平非常高明,称得上是汉末杰出谋士之一,但并没有受到吕布的重视。这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要从当年陈宫拉拢吕布背叛曹操说起。据《三国志?吕布传》载,曹操发动徐州之战时,陈宫建议兖州豪族张邈等人背叛曹操时说过这样一番话:“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从这番话分析,陈宫心目中的吕布只不过是一个“壮士”,可以利用其“善战无前”的特点赶走曹操,但根本目的还是让张邈取得兖州的控制权。陈宫的这种看法与后来刘备收留吕布的目的一样,都是想利用吕布达到自己的目的。只不过是因为后来曹操势如破竹,歼灭张邈,将吕布赶出兖州,陈宫走投无路,只能跟着吕布来到徐州。陈宫这才从原本与吕布的合作关系变成了从属关系。但从内心来说,陈宫这样的海内名士是看不起吕布的。

作为吕布而言,虽然不知道陈宫的真实用心,但从后来在徐州爆发的一次叛乱中也逐渐改变了对陈宫的看法。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吕布赶走刘备控制徐州后,部将郝萌曾在下邳发动了一场叛乱,后来高顺及时带兵赶到,才将叛乱平息。当吕布追查郝萌的同党时,郝萌的部将曹性表示:“陈宫同谋。”当时陈宫就在现场,听到曹性的话后,“面赤,傍人悉觉之。”吕布虽然没有追究陈宫,但却对陈宫的忠诚度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此后与曹操的较量中,吕布多次否定了陈宫提出的计策,说到底还是对陈宫的不信任。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周急继乏什么意思?周急继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任峻是东汉末年屯田制的推广者,虽然他在三国的历史中不算出名,但做出的贡献却不小。当时董卓霸占朝廷,任峻集结数百人选择投靠曹操,此后曹操每次出征都认命任峻负责运送粮草。但每次发生饥荒,粮草便会中断,所以任峻便想了一个办法招募百姓屯田,此后曹军的粮库迅速丰足。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周急继乏

  •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退避三舍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和晋文公有关,其实发生在晋文公身上的成语典故还挺多的,例如贪天之功、竭泽而渔、师直为壮、兵不厌诈、志在四方等。晋文公作为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和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整个春秋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而且晋文公的一生也十分具有传奇

  • 为什么中国人更热衷于茶话会?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茶话会,相信喜欢喝茶品茶的小伙伴们都不会陌生了。茶话会与茶宴平行于世,但茶话会不像茶宴那样的奢华,但是又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循规蹈矩。茶话会更加的质朴无华,吉祥随和,因而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并广泛用于各种社交活动。例如,上至欢迎各国贵宾,商议国家大事,庆祝重大节日;下至开展学术交流,举行联欢座谈活动

  • 一两黄金一两茶,这所谓的是什么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喜欢品茶的是人肯定对一句话不会陌生:“一两黄金一两茶”。在我们很多外人来看,看到这句话肯定就会产生一些疑问了,就比如这到底是个什么茶?难不成能够与黄金比价吗?这茶与黄金又有着什么关系呢?凭什么担得起“黄金茶”的美誉呢?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揭秘这

  • 投鼠忌器什么意思?投鼠忌器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曾和曹操一起入京见汉献帝,汉献帝得知刘备也是汉室宗亲后显得十分高兴。可能这也是董承在接过衣带诏,会邀请刘备加入的原因,铲除曹操的计划找自家人总不会错吧。不过刘备起初还不敢加入,但在曹操的试探下,刘备发现曹操眼里肯定容不下他,所以答应了董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投鼠忌器&rdquo

  • 忠言逆耳什么意思?忠言逆耳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刘璋是东汉宗室,担任益州牧。不过刘璋为人怯懦,而且不会用人,听信法正等人的劝说就要迎接刘备入益州。此举等于是引狼入室,当时王累曾力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并且以死相逼。结果刘璋不听,导致王累自尽于城门之下。实际上王累只是演义中虚构出来的人物,本质是要体现出刘璋的人格。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u

  • 黄花闺女的意思由来介绍,古人说的六亲分别指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黄花闺女在古代是指还没有出嫁、也没有性经验的女子。那为什么未婚女子就要被称为黄花闺女呢?实际上黄花是古代女子梳妆时比较喜欢的一种打扮,有的是用黄色颜料,有的是用黄色剪纸,还有用黄色花瓣的。这种装饰慢慢变成了一种单身女子特有的标志。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黄花闺女意思的由来,还有古人说的六亲分别指的都是谁

  • 何足挂齿什么意思?何足挂齿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建安五年,曹操出兵攻打刘备,最后刘备败逃,关羽被生擒。不过曹操十分欣赏关羽,不仅没有为难关羽,更是待以厚礼,想劝说关羽转投自己麾下。不过关羽始终念及刘备,没有答应曹操,不过关羽也知道曹操对自己不错,所以在和袁绍交战时关羽主动请缨,在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得到了曹操的封赏。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汉服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服饰才能被称为“汉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着汉服出行,汉服的样式也是种类繁多,不过从外形来看一眼也就能看出是偏古风的服饰。不过究竟什么样的服饰才能被称为汉服呢?或许很多人会以为汉服就是汉朝人穿的衣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汉服的全称是“汉族传统服饰”,而不是单指某个朝代的衣服。而且汉服必须要包含

  • 牛虎铜案有什么特点?牛虎铜案背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外观是由牛和虎组成,在古代是一种专门放置肉祭品的礼器。因为牛在古代祭祀品中居于“三牲”的首位,所以算是最要的献祭品;而虎在滇文化中又占据了比较崇高的地位,所以滇人祭祀是就会拿出牛虎铜案,表明自己的崇敬之意。牛虎铜案和马踏飞燕齐名,都算是青铜器中的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