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何足挂齿什么意思?何足挂齿典故介绍

何足挂齿什么意思?何足挂齿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180 更新时间:2024/2/4 13:40:42

建安五年,曹操出兵攻打刘备,最后刘备败逃,关羽被生擒。不过曹操十分欣赏关羽,不仅没有为难关羽,更是待以厚礼,想劝说关羽转投自己麾下。不过关羽始终念及刘备,没有答应曹操,不过关羽也知道曹操对自己不错,所以在和袁绍交战时关羽主动请缨,在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得到了曹操的封赏。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何足挂齿”,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发生的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曹操和颜良。原文如下:

(曹操)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挂齿!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官渡之战打响后,袁绍军中大将颜良率领十万兵马直扑白马,与曹军展开较量。颜良勇不可当,斩杀原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二十回合便击败了徐晃。曹操非常忧虑,谋士程昱建议让关羽迎战颜良。在此后进行的交锋中,关羽冲入颜良军中直扑颜良。颜良猝不及防,被关羽斩于马下。当曹操向关羽道贺时,关羽表示自己的义弟张飞的武艺比自己更加高明。曹操大惊,命人将张飞的名字写在衣袍襟底。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口中的“何足挂齿”,意为不值一提。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传》:“此特群盗鼠窃狗偷身;何足置之齿牙间?”

小说中描述的关羽斩杀颜良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关羽传》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不过,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也有两处虚构的地方。

首先,宋宪和魏续并未死于颜良之手;其次,徐晃并没有二十回合便败给了颜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徐晃与颜良在白马有过较量,但结果与小说中截然不同。《三国志·徐晃传》载:“(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从这段记载来看,徐晃当时与关羽一起对付颜良。关羽杀死了颜良,徐晃则击溃了颜良的手下,也打了一个胜仗。

对比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异,再来谈谈这段故事情节。很多读者看完这段情节后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小说的描述来看,关羽与徐晃的武艺相当。在小说第七十六回当中,徐晃曾与关羽大战了八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既然如此,为何徐晃与颜良单挑时二十回合落败,而关羽却一个回合便斩杀了颜良呢?

关于这个疑问,其实在书中暗藏了答案。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原因出现了这一段描述上:“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如何理解这段描述呢?其实很简单,后面小说作者给出了答案:“关公赤兔马快。”也就是说赤兔马太快,颜良的手下还没反应过来,关羽便冲到了颜良的面前。故此,颜良的手下也就来不及保护颜良,这就给了关羽斩杀颜良的机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书中提到:“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当发现有人突然手持兵器冲到自己的面前,颜良没有提刀应战,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方欲问时”,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三国演义》第七回中揭晓了答案。

在小说第七回中,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展开大战。袁绍将公孙瓒及赵云团团围住。此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及时赶到,击退了袁绍,救了公孙瓒和赵云的性命。从这个情节推测,颜良很可能在界桥之战时见过关羽,对关羽的外貌有一定的印象。加上此时刘备就在袁绍军中。颜良看到面前之人颇似关羽,想先问个究竟,因此才没有提刀应战。没想到关羽没有给颜良开口的机会,一刀便要了颜良的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颜良死于关羽的偷袭,并非一场堂堂正正的单挑。从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战绩来看,如果他和关羽光明正大地单挑,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汉服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服饰才能被称为“汉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着汉服出行,汉服的样式也是种类繁多,不过从外形来看一眼也就能看出是偏古风的服饰。不过究竟什么样的服饰才能被称为汉服呢?或许很多人会以为汉服就是汉朝人穿的衣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汉服的全称是“汉族传统服饰”,而不是单指某个朝代的衣服。而且汉服必须要包含

  • 牛虎铜案有什么特点?牛虎铜案背景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外观是由牛和虎组成,在古代是一种专门放置肉祭品的礼器。因为牛在古代祭祀品中居于“三牲”的首位,所以算是最要的献祭品;而虎在滇文化中又占据了比较崇高的地位,所以滇人祭祀是就会拿出牛虎铜案,表明自己的崇敬之意。牛虎铜案和马踏飞燕齐名,都算是青铜器中的稀

  • 何足介意什么意思?何足介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陈登是东汉末年将领,据说性格沉着冷静,智谋过人,从小便立有救世济民之志。陈登25岁就举孝廉,在东阳担任县长一职。此后陈登加入曹操阵营,为曹操献计顺利击败吕布。可以说,在汉末徐州发生的一系列战役,陈登功不可没,立下战功后还给升迁至伏波将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何足介意”,就

  • 出言不逊什么意思?出言不逊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中,对于廖化经历的描述和正史相比有着比较大的改动。他在演义中最早是黄巾军,后来又当起了土匪,因为误劫刘备的两位夫人,从而结识了关羽,以后廖化就在关羽手下从事。此后廖化被归入东吴,又用炸死计回到蜀汉,成为蜀汉后期最为重要的将领之一。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出言不逊”

  • 《白蛇传》的原版故事白素贞差点吃了许仙?真实的《白蛇传》竟是这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白蛇传》是古代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从古至今《白蛇传》就一直是百姓们最喜欢听的一个神话故事,因为人和妖相恋,如果是第一次听说肯定会有极深的触动。更何况白素贞和许仙也是经历万难才在一起,两人之间的感情让无数人感动落泪。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以《白蛇传》为背景改编的影视剧,已经和原版的《白蛇传》有了比

  • 和田玉怎么识别?关于和田玉的谣言、骗局总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不过因为和田玉被炒得越来越火,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假的和田玉。那和田玉究竟应该如何识别呢?真的和田玉要从质地、硬度、颜色、透明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识别,其中硬度是鉴定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标范围内,会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叫做和田玉,当然和田玉也分好几种不同的品级。下

  • 言归于好什么意思?言归于好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传统文化

    沈珩是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曾出使魏国,巧妙的化解了曹丕想要以孙登牵制孙权的计谋,不仅是保住了孙登还让魏吴保持了联盟的关系。可见沈珩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在三国历史中有点被埋没了。沈珩年少时便博览群书,据说最擅长的是《春秋》,孙权也是看中他的博学和口才,才敢将他派往曹魏。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

  • 晋语是什么语言?哪些地区讲晋语?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晋语是北方唯一一个非官话的方言,目前使用晋语的人口大约有六千万人左右。晋语和官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晋语保留了入声,一般晋语会有五个声调,但也有六、七个声调的晋语,所以读音上会有连续变调的特点。据说晋语起源于秦晋方言,还有另一种观点是认为起源于赵魏方言,历史上使用晋语的代表人物有武则天、王昌龄、杨家将等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东海”与“南山”是指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人讲究个“孝”字,意思就是后背要对长辈尽孝心。在我们节假日去长辈家做客的时候或是给长辈祝寿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尽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同时也会送上一句祝福语。在祝福语当中我们经常会说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这句话仅仅只是个祝

  • 自相践踏什么意思?自相践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200年,曹操派曹仁进攻刘备,刘备不敌又回到袁绍旗下,但刘备是想离开袁绍投奔刘表。201年,曹操亲自讨伐刘备,刘备趁势往投刘表,只不过后来刘备在新野屯兵引起刘表怀疑,此后刘表也是对刘备多了几分防备。此后刘备个曹操开战,算是第一次正式打败了曹军。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自相践踏&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