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事不宜迟什么意思?事不宜迟典故介绍

事不宜迟什么意思?事不宜迟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88 更新时间:2024/1/29 8:05:57

刘备打赢汉中之战以后,集团势力发展至顶峰。当时就有人劝说刘备进封汉中王,但刘备却犹豫不决。实际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汉室迟早会被曹氏顶替,而刘备的目标则是延续汉室血脉,所以刘备封王称帝之路似乎早已注定好。所以此时推辞可能也只是想走个过场。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事不宜迟”,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背后的典故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发生在汉中之战结束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刘备和张飞。原文如下:

且说玄德命刘封孟达王平等,攻取上庸诸郡,申耽等闻操已弃汉中而走,遂皆投降,玄德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于是众将皆有推尊玄德为帝之心;未敢径,却来禀告诸葛军师,孔明曰:“吾意已有定夺了。”随引法正等入见玄德,曰:“今曹操专权,百姓无主;主公仁义著于天下,今已抚有两川之地,可以应天顺人,即皇帝位,名正言顺,以讨国贼。事不宜迟,便请择吉。”

玄德大惊曰:“军师之言差矣。刘备虽然汉之宗室,乃臣子也;若为此事,是反汉矣。”孔明曰:“非也。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愿主公熟思之。”……张飞大叫曰:“异姓之人,皆欲为君何况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玄德叱曰:“汝勿多言!”孔明曰:“主公宜从权变,先进位汉中王,然后表奏天子,未为迟也。”玄德再三推辞不过,只得依允。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备在定军山一役斩杀夏侯渊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到汉中与刘备交锋。经过连番恶战,曹操深感难以战胜刘备,下令全军撤出。至此,汉中被刘备多占领。不久后,刘封与孟达又占据了上庸诸郡,令刘备集团的实力达到顶峰。此时,众多文武都有劝说刘备称帝的念头,诸葛亮和法正随即拜见刘备,建议刘备称帝。不过,此举却遭到了刘备的断然拒绝。最终,诸葛亮提出了一个这种方案,让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此举也得到了刘备及众文武的赞同。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事不宜迟”,意为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元代贾仲名所撰杂剧《萧淑兰》第四折中的“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

小说中提到的刘备称王之事,是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先主传》载:“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遂于沔阳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于先主。”至于小说中提到的诸葛亮、法正等人建议刘备称帝之说,只是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如果刘备称帝,不但会引发天下震动,就连孙权都会与之反目,可谓得不丧失之举。严格来说,作者的这个设计漏洞颇多,且不符合刘备、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作品的定位,是作者的一个巨大失误。

在这段成语故事中,小说作者还故意漏掉了一个事实,那便是孟达与刘封二人在夺取包括上庸在内的东三郡期间所发生的意见蹊跷事。据《三国志•刘封传》载:“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

刘备此举,等于是夺走了孟达的指挥权,让刘封统领进攻东三郡的军队。在刘封前来之前,孟达进展顺利,已经夺取了房陵郡。这个时候刘备突然临阵换将,显然一句“阴恐达难独任”是解释不通的。更有甚者,在刘封率众夺取东三郡之后,“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完全不把孟达放在眼里,最终导致了孟达的投敌。《三国志•费诗传》载,多年以后,诸葛亮对当时刘封与孟达之家的矛盾有过一次表态。诸葛亮认为:“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显然诸葛亮认为完全是刘封的错误举动才导致了孟达的投敌。

不过,由于史料的缺失,单凭这几个记载似乎难以完全解释刘封与孟达矛盾激化的原因。从两人的地位来看,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位高权重。但孟达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不但与法正与密友,也是第一批投靠刘备的刘璋部下。如果没有刘备的暗中支持,很难想象刘封是否敢如此肆意妄为。试想,以当初法正的跋扈,连诸葛亮都只能听之任之,刘封又怎么敢得罪法正的密友孟达呢?

更为蹊跷的事,也就在孟达投敌的同一年,法正也突然去世,年仅四十五岁。这究竟是一次巧合还是蜀汉内部发生了一次不为人知的权斗呢?一千八百年过去了,这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解手”原本是别离的意思,为什么此后会变成专指上厕所?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人说“解手”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上厕所。不过解手这个词在古代还有另外两个含义,分别是别离和解决。韩愈在《祭河南张员外文》中写道:“两都相望,於别何有,解手背面,遂十一年。”这里的“解手”就是分开的意思。那为什么此后&ldqu

  • 历史上能被称国士无双的人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国士无双这个成语,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称号是非常有实力的人的象征。话说第一次被称之为国士无双的人就是汉初时期的韩信了。国士无双的意思就是指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了,那么在我国的历史上除了韩信以外,还有谁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士无双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1、管仲功绩:辅佐齐

  • 唐朝和宋朝的中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外国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节日,最初是在北宋时期确立的,每年的8月15便是中秋节。但是说到这里就感到有些矛盾了,因为早在更早的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中秋节了,若是去专门探寻中秋节的根源,这段历史都可以追溯得到周朝时期。所以说中秋节的来历是非常久远的,只不过北宋是专门明确的确定了一个日子是叫

  • 齐白石蝉作品为何能拍出天价?齐白石的蝉画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的绘画大师,如今齐白石随便一幅作品几乎都是天价。齐白石早年以木工为生,画作擅长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题材,作品意境醇厚,造型生动,特别是一些动物画作天趣横生。哪怕是不会欣赏画作的人,也都会被齐大师的作品所吸引。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齐白石的蝉画究竟有何独特之处,竟也能拍出天价。一只简单

  • 希腊神话中四季是怎么来的?四季的起源传说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德墨忒尔在希腊神话中是农业丰收之神,属于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传说是德墨忒尔教会人类耕种和收获,她还能使大地永不枯萎,万物永不凋零。不过德墨忒尔此后被冥王看上,将她带到冥界,从此德墨忒尔再也没办法照看谷物农业。最后在冥王和宙斯的协商下,德墨忒尔一年内才有一段时间能够回到地球,所以这才有了四季之说。下

  • 有哪些文玩怕水?这几种千万不要沾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文玩收藏品,还是需要人们的呵护的,它们并不是“所向无敌”,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刮风下雨,都会对它们造成损害,而水就会对很多文玩造成伤害,而且尤其是一些佩戴在身上的物品,是绝对不能够沾水的,所以洗澡的时候一定要摘下来,避免接触水。那么,究竟是那些文玩会怕水,夏天因为洗澡多,所以一

  • “衣锦夜行”的典故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话说通过进入关中的一系列有效政治运作,不仅使得刘邦的政治军事影响力大增,而且还非常有效的整治了早期的流寇习气,加强了对军队的建设,非常有效的促进了汉朝军队做出的政治和军事制度的行程,对后来的争夺天下创造出了坚实的基础。关于这一点,刘邦和项羽就有了很大的质的不同,本是小无赖出身能及时行乐的人居然在战争

  • 我国从古至今亲人逝世后守灵时为何要插三根香?这其中有着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走到终点的那一天,都会要面对死亡,而人死后,亲人们就会为其举办葬礼,同时这也是古人传下来的习俗。在我国文化当中,孝字占着很大的比重,若逝者在生前越孝顺,那么葬礼肯定也就越浓重,这也表示后世对逝者的尊敬和一片孝心。相信有过丧葬经历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在中国,一般在下葬前会守灵

  • 山海经最早的版本是什么样子?现存的山海经并非原版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山海经》是一部志怪类型的古籍,展现了古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很多人都对《山海经》里的各种神兽感到好奇,很多影视创作也会借鉴《山海经》中的内容。不过现存的《山海经》并非是最早的版本,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和战国时期的版本并不相同。其实《山海经》并非由一人完成,而是集合了多人的文稿才凑成这本

  • 心术不正什么意思?心术不正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陈宫是吕布身边的谋士。不过在早期,陈宫曾受曹操的赏识,从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不过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时常大肆杀害汉末名士,这让陈宫十分心痛。他想劝阻曹操,却无能为力,最后无奈和曹操反目,这才转投吕布。但吕布始终还是不敌曹操,导致陈宫被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心术不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