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源氏物语作者是谁?她开启日本文学的黄金时代

源氏物语作者是谁?她开启日本文学的黄金时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93 更新时间:2024/2/24 21:21:08

《源氏物语》是日本学史上很重要的一本小说,其地位就像是中国的《红楼梦》。《源氏物语》被认为是开了日本文学的“物哀”时代,也让日本产生了独有的“物哀”文化。读《源氏物语》就能了解平安时代的日本,从贵族到平民百姓都是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可以很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源氏物语》的作者是知名女作家紫式部,她出生于贵族,从小学习汉字,《源氏物语》也可以说是一部中日文化、文学融合的典范。

并非每一部流传久远的文学巨作都能够在千年之中不断催生出伟大的艺术。写于11世纪初日本的《源氏物语》是个例外,它可能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讲述日本宫廷生活与爱情的著作,叙事丰富,它掀起了革新,并在各个方面为日本艺术奠基。

同样,很少有博物馆能够恰当地处理时间跨度如此之长的创作活动,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大都会”)的新展“《源氏物语》:点亮日本经典”(“TheTale of Genji: A Japanese ClassicIlluminated”)则熠熠生辉,如同华丽而丰富的著作本身,呈现了大量借自日本机构的罕见展品。包括了书法、浮世绘、彩绘屏风、雕塑服饰等。其中,堪称日本国宝的两件文物也在展品之中:俵屋宗达绘制的《源氏物语关屋·澪标图》屏风,和日本平安时代的《一字莲台法华经》。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的文学里程碑之一,而平安时代则被广泛认为是日本文学的黄金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日本开始摆脱中国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音节文字,即“假名”,《源氏物语》便是用假名来书写,假名也很快成为了日本书法的新基础。与此同时,日本的天皇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形同虚设”(如果不说“衰微”的话),事实上,日本被一系列门阀所统治,以将军为首,始于藤原家族。

《源氏物语》由一位贵族出身的宫女创作,小说围绕虚构的源氏公子(又称“光之君”)展开——他英俊、泛爱、不受伦理约束,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唯美与阴谋。故事通过54个彼此联系的章节而铺展,其中大量笔墨用以描写金屋藏娇的美丽情人、一时的爱人、孩子、忠诚的家臣和源氏兄弟。源氏是个花花公子,又神经过敏,他像唐璜,又像哈姆雷特。他会悔恨,会内疚,时而沮丧,时而自怜,还容易落泪。

也许在《源氏物语》完稿前,其中的章节就开始在宫廷内外流传;很快,作者便小有名气。人们称她“紫式部夫人”,那正是她书中主要的女性角色,源氏重要的爱人。《源氏物语》表现了强烈的情感,尤其是在描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波动上,让人感到特别的“现代”。这是一部浪漫小说,弥漫着忧郁和诗性的渴望。

在《源氏物语》问世的一个世纪之内,日本艺术家纷纷迎接这部史诗所带来的挑战,他们在《源氏物语》画册、手卷、立轴、大型屏风上赋故事以视觉形态。在此次大都会的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日本的“图像感性”是如产生的:比如与精细的建筑图以及让室内外具有同样可视性的被掀起的屋顶(源氏就常从外面窥视内部)。金箔似的低垂的云层突出了空中的景色,它们仿佛阻止了某些行动的发生,又给画面增添了装饰性。

你能在一幅较为原始粗糙的12世纪《源氏物语手卷》中看到这些元素。作为现存的最古老的“源氏”相关手稿之一,这些手卷不能离开名古屋德川美术馆,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田中亲美(1875-1975)自1926年到1935年间不断输出的一丝不苟的拷贝。无论真假,看到它们就像是初见早期文艺复兴油画一样。

展览囊括了与“源氏”有关的茶碗、和服、家具以及借自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的漆木轿子。轿子造于1956年,为一位德川家族的新娘而造,其外部覆有金银图案,内部则绘有“源氏”的花饰。展览上还有江户时代的版画,有些画非常开放。

18世纪的和服,缀有《源氏物语》书卷

江户时代具有“源氏”特色的陶瓷茶碗

展览上这些华丽的展品由大都会的日本艺术策展人约翰·T·卡本特(John T.Carpenter)以及哈佛大学日本文化艺术教授梅丽莎·麦克科米克(Melissa McCormick)等人进行组织。

作者紫式部凭借自己的能力而成为传奇。在展览的开头部分,你会见到一些描绘她的肖像图手卷——她穿着华丽,伏案写作。她的每一件精美长袍都如同一座小山一般围绕着她,她的长发则像蜿蜒的河流似的“穿过”它们。她身处石山寺,一座佛堂,也许她曾去往那里写作。

据说,正是在那儿,如意轮观音菩萨鼓励她创作,而他本人的形象也出现在展览上:展览上有一尊来自石山寺的10世纪镀金漆木雕像,在紫式部的时代,他受到人们的崇拜。

当你在展览上追踪小说中的著名章节时,你会发现艺术家们对于《源氏物语》的改编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这里有第12章《须磨》的最初版本——源氏因为从京都被流放至日本南海岸而备受打击,他终日无所事事,倍感焦虑,还得忍受恶劣的天气——在这幅13世纪中叶的手稿上,尽是装饰纸上优美的书法,但没有插图。

而在另一面16世纪末的屏风上,一场暴风雨显而易见,画面被巨龙般卷曲的浪花占据,我们的主角则勇敢地坐在海岸边一块小小的庇护地上。紧接着,在岩佐又兵卫(1578-1650)的一幅17世纪早期手卷中,结构成为了重点,源氏迎风站立,他身上的和服在风中飘动。

无独有偶,第五十一章《浮舟》表现了源氏之孙匂宮和情人浮舟独坐在宇治川的轻舟上的场景,这一画面和其他章节中的场景一起出现在两面屏风中,而在佐多芳郎(1922-1997)作于1966年的画中则仅表现了船只以及斜倚船上的乘客。在展览的最后,在一幅精美的17世纪双板屏风上,“浮舟”的场景消失了,它出现在通往另一个展间滑门上的一幅小画里,似乎透露出邀人走近的信息。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唐三彩为什么有很多马和骆驼?其实和丝绸之路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唐三彩是唐朝时期非常盛行的一种陶器,因为陶器是以白、黄、绿三色为主,所以被称为“唐三彩”。相信大家都有在博物馆或者网上看到过唐三彩,很多人也有个疑问,为什么唐三彩的造型会有很多马和骆驼呢?马还好理解,但当时中国并没有骆驼,骆驼产自西域,为何骆驼的唐三彩也很多呢?实际上,这和丝

  • 紫砂壶的价格差异为何这么大?这根做工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估计在很多人的眼中,同样一种东西,手工制作肯定会比机器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要更好更值钱。半手工制作与全手工相比,当然也是全手工制作要更占优势。所追求的纯手工打造,其实只是很多商家用来做宣传的手段,至于真的是不是如传言中所说的那么好,人们也是很难感受的出来的。但是在这其中,紫砂壶的价格差异的确还是非常大的

  • 我国古文当中为何常有“通假字”?原来都是封建迷信在作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们初中高中学习古代文言文的时候,相信每个同学都被通假字所支配过。说的直白一点,通假字其实就是古代人在写文章时所出现的错别字。但是给人为何要故意去写错别字呢?为何将错别字称之为通假字呢?这其中有着什么含义?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解释解释吧。喜欢旅游的朋友会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好多名胜古迹的牌匾或碑

  • 陆机才多岂自保下句是什么?陆机才多岂自保意思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陆机才多岂自保这一句诗词,应该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听起来非常的熟悉,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句话的下一句又是什么呢?还有就是陆机才多岂自保的意思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下面将要给大家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老哥们一定别错过了呀,速度来欣赏看看吧!全诗出自唐代你诗人李白的《杂曲歌辞·行路难》。陆机才多岂自保下

  • 母亲节的起源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40多个国家拥有着自己的母亲节,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等。而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孝义文化,却没有属于自己的母亲节,只有民众自己过着以美国人所定的母亲节,并且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世界通用的母亲节,这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每个国家的母亲节不一样前文说到,世界上有

  • 东林学派是什么?从王学中演化来的王学修正派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东林学派属于王学修正派,他们有时候虽然表面了从王返朱的倾向,但是他们的学风始终和朱子是不一样的。道士和江右学派很是接近,都属于“尊德性”,而非“道问学”。曾国藩曾评价他们“排王氏而不塞其源,是五十步笑百步之类矣”钱穆在《中国近三

  • 宋朝时期的熏香器长什么样子的?各种形状都有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宋朝时期,熏香文化得到了大力发展,从皇家贵族、文人雅士以及佛家、道家甚至是普通老百姓都有使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熏香的影子。不仅在居室厅堂熏香祛污,在宴会庆典上也会焚香助兴,而且还有着各种各样精美的香囊以及香袋用以佩挂。一些文人雅士还亲手制香,苏洵即有诗云:“捣麝筛檀入范模,润分

  • “升米恩,斗米仇”有着什么含有?故事的来源及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用一升米能够让一个人感激你,但若是用一斗米则会养出一个仇人。那么这句话该如何去理解呢?事实上这种事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见过不少。若是你帮一个人太多,那么这个人就会形成一种依赖感,若是哪天你停止了以往的帮助,可能这个人就会对你产生仇恨了。下

  • 古人的作品中为什么经常有错别字?古人的错别字为什么叫通假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在学习古文言文的时候,一定都被通假字支配过吧,通假字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古代人写作时候出现的错别字。但是为什么古人会写出错别字?而且古人写的错别字就叫做通假字,但是现代人写出来的错别字就是错误的,需要改正?古人的错别字又为什么要叫做通假字,通假字到底是什么含义呢?喜欢旅游的朋友会经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

  • 《归藏》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归藏》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归藏》可以说是一本传说中的书籍,是在远古时代被创作。据说是天皇氏或轩辕氏所作,但也有人认为《归藏》就是商朝的《易经》,只不过在魏晋以后便失传了。那《归藏》中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呢?秦书中有《归藏》的精简版,内容多为一些神话故事,但也不能当做是正史来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传中的《归藏》到底是什么,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