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虎入羊群什么意思?虎入羊群典故介绍

虎入羊群什么意思?虎入羊群典故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4/2/4 13:44:23

韩馥是东汉末年的诸侯之一,担任冀州牧,后来还参与了各地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一事。191年,韩馥的手下麴义突然叛变,结果韩馥还战败。袁绍早就像把冀州占为己有,便设计让韩馥投靠张邈,此后韩馥以为袁绍要将自己赶尽杀绝,选择自刎而死。实际上韩馥迫让冀州也是有些无奈,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虎入羊群”,就和韩馥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故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发生在袁绍谋取冀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袁绍、逢纪、韩馥和耿武。原文如下:

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谋士逢纪说绍曰:“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绍曰:“未有良策。”纪曰:“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绍大喜,即发书到瓒处。瓒得书,见说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兴兵。绍却使人密报韩馥。

馥慌聚荀谌、辛评二谋士商议。谌曰:“公孙瓒将燕、代之众,长驱而来,其锋不可当。兼有刘备、关、张助之,难以抵敌。今袁本初智勇过人,手下名将极广,将军可请彼同治州事,彼必厚待将军,无患公孙瓒矣。”韩馥即差别驾关纯去请袁绍。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择贤者而让之,诸君何嫉妒耶?”耿武叹曰:“冀州休矣!”于是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袁绍采纳谋士逢纪的建议,派人秘密联络公孙瓒,让其进攻冀州,然后自己又将此消息通知韩馥。韩馥不明真相,连忙召集文武商议对策。谋士荀谌认为只有邀请袁绍来治理冀州方能无忧。但长史耿武却认为此举不啻于引狼入室,后患无穷。韩馥最终拒绝了耿武的意见,冀州最终也落入了袁绍之手。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耿武口中的的“虎入羊群”,意为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中描述的这个故事情节,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过程却比小说复杂得多。据《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载,首先提出谋取冀州的,是袁绍的谋士逢纪,他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而仰人资给,不据一州,无以自全。”对此,袁绍却非常犹豫。他表示:“冀州兵强,吾士饥乏,设不能办,无所容立。”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主要是自身实力不足所造成的。虽然袁绍名冠天下,影响力巨大,但军事实力却非常薄弱,连粮草供应都要仰仗韩馥。故此,袁绍对于逢纪的计策信心不足。但逢纪随即说出了这样一番话,终于令袁绍下定了决心。逢纪说:“可与公孙瓒相闻,导使来南,击取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于此之际,可据其位。”至此,袁绍谋取冀州的行动正式开始。

按照小说的描述,当韩馥得知公孙瓒进犯冀州,立刻作出了“让冀州”的决定,但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自参加讨董联军开始,韩馥就对袁绍充满了戒备。《后汉书·袁绍传》称:“馥意犹深疑于绍,每贬节军粮,欲使离散”,《三国志·袁绍传》中也提到,韩馥手下的都督从事赵浮就对韩馥说过:“袁本初军无斗粮,各己离散,虽有张杨、于扶罗新附,未肯为用,不足敌也。”这说明韩馥对袁绍还是采取了有效的挤压和控制手段的。等到公孙瓒大军进攻冀州,韩馥也没打算请袁绍助阵,而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打败公孙瓒。

不过,这样的局面并灭有维持多久,冀州局势很快便出现了三个巨大变化。首先是《三国志·袁绍传》中所载的“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公孙瓒的节节胜利使得冀州内部出现分裂,部分郡县投靠开始背叛韩馥;其次,在冀州东南方向也出现了巨大危机。《英雄记》称,刘岱给韩馥的谋士刘子惠写了一封信。刘岱在信中称:“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但卓死之后,当复回师讨文节。拥强兵,何凶逆,宁可得置。”而当韩馥收到这封信后,几乎将刘子惠处死,这说明当时刘岱的威胁并非仅仅只限于口头威胁,而是有具体的行动,令韩馥非常恐慌。

除了来自公孙瓒和刘岱的强大压力之外,此时冀州内部也出现了重大危机。《后汉书·袁绍传》中说:“馥将麴义反叛,馥与战失利。绍既恨馥,乃与义相结。”麹义这个人物,之前我在文章中曾经介绍过,是汉末骁勇善战的一员猛将,后来在界桥之战中大败公孙瓒的精锐——白马义从,其军队战力远非韩馥的将士可比。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韩馥的日子越发难过。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韩馥阵营中两大集团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变化,以荀谌为首的颍川集团开始倒向袁绍。《三国志·袁绍传》中有一段荀谌与韩馥的对话(由于原文过长,这里不再引用),力劝韩馥将冀州让给冀州。而以田丰审配为首的冀州集团一直受到韩馥的打压,对于此次冀州危机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虽然有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等人坚持认为不能将冀州交给袁绍,但此时的韩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之后便有了“让冀州”这一事件的发生。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雍正通宝价值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最近几年以来,随着文化意识的增长,在我国古货币、古钱币的收藏开始受到很多爱好收藏的人们关注了。据了解,古钱币目前在世存量非常稀少的种类涨幅并不是很大,相反个别现存量稍大的品种涨幅反而明显大一些。那么清朝雍正统治时期的雍正通宝一般价值多少钱呢?接下来小编就来带着大家简单的了解一下雍正通宝的行情吧。雍

  • 山鬼八卦花钱值多少钱?山鬼八卦花钱拍卖记录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八卦钱在古代并不属于正币,更像是一种纪念币,并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因为铸造量很少,所以显得十分珍贵。花钱源于汉朝,当时是民间百姓自娱自乐发明的一种玩钱,因为花钱上会刻有非常丰富的图案信息,这在当时还是非常新颖的,所以引起了很多玩家的关注。山鬼八卦花钱就集合了八卦钱和花钱的特点,是清末民间铸造用来辟邪的

  •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为何能价值过亿?在香港拍出天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曾在香港拍出了1.4亿港元的天价,其实从外表来看,这个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并没有令人感到惊艳的地方,为什么这个碗能有如此高的价值呢?实际上,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在明朝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当时全国出产的瓷器主要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釉上彩、釉下彩等也都闻名海内外。但秋葵纹宫盌在世界上仅存

  • 万叶集内容介绍,万叶集和兰亭集序有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日本在今天公布了新的年号“令和”,此前日本的年号都来自中国典籍,这次的年号首次采用了日本古典《万叶集》里面的内容。《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我国的《诗经》。《万叶集》收录的作品是从4世纪至8世纪,此后经过数人的校正才得到最终确定版。“令和”

  • 揭秘中国为何从周礼分餐而食变成了现在的合桌而食?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周礼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还是十分的严格的,有很多的讲究,但是这其中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探究的,话说中国当时的周礼其中食物是分餐而食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变成了合桌而食了,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这个古代人的吃食物的方法好像更加的科学啊,毕竟更加干净啊,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这这

  • 穷鸟入怀什么意思?穷鸟入怀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穷鸟入怀”算是一个冷门成语,意思是身处困境时选择投靠别人。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志·邴原传》,邴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早期是因为被孔融所举,所以在曹操身边任东阁祭酒。期间邴原曾救助刘政,让他免于被杀,还出资让刘政能够返回原郡。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穷鸟入怀&r

  • 胡昭投簪什么意思?胡昭投簪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胡昭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诸葛亮和他的字一样,都叫孔明。胡昭是颍川人,但在乱世之中胡昭一直想过着归隐的生活,曾推辞了袁绍的任命。后来曹操曾多次征召胡昭,胡昭无奈只能入朝说明情况。胡昭强调自己只是一介书生,没有为国出谋划策的能力,希望曹操能让他归隐。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胡昭投簪&rd

  • 汝窑双耳三足炉出自哪个朝代?汝窑三足炉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双耳三足炉是古代炉式之一,在宋朝十分流行。这种炉广口,窄沿,双耳,三足,所以被称为双耳三足炉。汝窑则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产地为古代汝州,今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在宋朝位居五大名窑之首,所以汝窑双耳三足炉也十分珍贵,直到1983年汝窑天蓝釉的制造水平才达到或者超过宋朝的汝窑瓷器。可见在当时

  • 败军之将什么意思?败军之将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关羽死后,刘备决心伐吴。赵云上谏劝说刘备,曹魏才是国贼,如果此时和东吴发生冲突,不仅会消耗蜀国国力,还有可能使得蜀国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但刘备不听,依然要起兵东征,此后在夷陵之战上刘备惨败,蜀国也开始走向下坡路。赵云并没有直接参加这次战役,等他赶到永安后,吴军已经退兵。下面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李白真迹《上阳台帖》值多少钱?曾有人花20万大洋买下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上阳台帖》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真迹,我们都知道李白被称为“诗仙”,但他的真迹却十分少见,所以显得尤为珍贵。《上阳台帖》是一首四言诗,全篇只有25个字,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这首诗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