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目连救母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关于中华孝道的故事

目连救母的故事你知道吗?一个关于中华孝道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3/12/31 23:30:27

目连救母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在中国的佛教化中广受人们的热爱。他强调的是利用佛法的力量救度,以及对一些地狱,饿鬼,畜生道的一些惨烈描述。表达了民间针对佛教的接受和风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这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殊为不易,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善,劝子行孝,更有“天下无不是者父母”的隐喻。据文献记载,目连戏在朝时便有演唱的,而且越唱越盛。《东京梦华录》记述:“勾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即要七日方演完这出戏。明、清两代不仅仍演唱此戏,还增加了些人物,节外又生枝,戏文、曲牌、唱腔都更多而且复杂了。官家还通常为“还愿”而命梨园上演此戏。

民间演唱目连戏,由来久且场面大。搭上戏台,上场者几十人,跌打相扑,也要闹上几天几夜。这出戏似与民俗中的祭祀还愿有关联,渐渐地演成了鬼戏,天神地只、牛头马面、夜叉罗刹,锯磨刀山鼎镬不一而足。记载最着名的是鲁迅先生的《无常》和《女吊》。钟敬文先生曾调查过浙江地区的民间戏曲,认为目连戏是为了追悼和超度横死的人而演的,也有的地方演此戏是为了防止瘟疫、驱除鬼邪。武打加鬼神,老百姓看的就是热闹。

也正由于这数百年间唱神做鬼的闹剧频繁演出,佛教教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得以在中国民间广泛传播。目连救母的故事感动了许多善良百姓,目连因而成为旧时中国孝子的楷模。佛教中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戒贪婪、戒杀生,积德行善的思想通过目连救母的故事更扩大了其影响。在中国流传甚广,曾经是无数图画及戏曲的题材。故事叙述佛陀的大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Maha^-mo-ggalla^na),‘目连’为其略称。

《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经中叙述目连始得六通后,想要度化父母以报哺育之恩,却发现亡母生于饿鬼道中。目连盛饭奉母,但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哀痛,于是乞求佛陀。佛陀告诉目连,其母罪根深结,非一人之力所能拯救,应仗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于是教他在七月十五僧自恣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以此大功德解脱其母饿鬼之苦。

此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本经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538(戊午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盂兰盆会已成为中国民俗的一部分。

随着盂兰盆会的盛行,目连救母的故事便广泛的在民间流传。代表这种流行的,便是变相(佛经故事图画)和变文的流行。唐人画目连变相者不只一家;而在变文方面,敦煌发现的目连救母变文就有十六则。称为《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大目犍连变文》或《大目连缘起》、《大目连变文》等。其中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编号S。2614的《大目干连冥间救母变文》首尾完整,被收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这些变文是唐人所作,是历代目连戏曲中时代最早的,但这时的故事已有一些演变,添加了许多情节和描述。先是目连遍历地狱寻母不获,后凭借佛陀的锡杖才得入阿鼻地狱见母。然后又承佛陀亲临地狱,放光动地,大破地狱,于是目连母转成饿鬼。目连又依佛喻广造盂兰盆,出其母于饿鬼道而成为黑狗。目连引黑狗七日七夜诵经忏悔,才又得转人身。于是目连乃劝其母求生西方佛国。

在这个引申的故事里,佛陀的威神之力被极力强调,这是与原经不同的。此外,变文中让目连之母历经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对三恶道中的种种苦处极尽描绘之能事。这也是变文的一大特色。

宋真宗时(998(戊戌年)~1022(壬戌年))曾明令禁止讲唱变文。但目连救母的故事并没有随之销声匿迹。现在可知的资料有元末明初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明·郑之珍有《目连救母行孝戏文》三卷(一百出),为元明最弘伟的传奇之一;清人又扩大而成为十本的《劝善金科》。

总的来说,目连救母的故事一再成为俗文学的题材。它所强调的佛力救度和对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惨状的描述,也表达了民间信仰对佛教接受的程度和风貌。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西游记中的第一战神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西游记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西游记中的角色可说是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看过西游记后,很多人都认为如来佛祖才是那个武力值最为强大的存在。然而其实根本就不是如来,在真实的西游记小说中,在如来之上还有更厉害的存在。那么在真正的西游记中,谁的武力值才是最强的呢?谁才是里面的第一战神呢?在《西游记》中,三界

  • 心如铁石什么意思?心如铁石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统文化

    关羽被困麦城,誓死不投,最后被吕蒙部队活擒,关羽父子双双遇害。关羽被杀也是影响三国走向的一大转折点,主要是刘备太看重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一定要为关羽报仇,结果夷陵之战刘备大军差点被陆逊全歼。不过关羽的死他自己也要付上一定的责任,如果关羽拿到首捷就撤退的话,吕蒙也没机会联合曹操对他进行前后夹击了。这次

  • 今宵一醉什么意思?今宵一醉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为大家介绍三国一位比较冷门的人物,就是邴原。邴原是东汉名仕之一,曾深受曹操还有曹丕的重用。邴原做事非常有原则,原本他不善于饮酒,但是为了自己朋友可以破例饮酒,一醉方休。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今宵一醉”就和邴原有关,当然这个成语并不难理解,而且应该算是非常简单的那种了。不

  • 云中白鹤什么意思?云中白鹤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公孙家族在三国时期的名声并不算很大,但他们也起到了一定的历史重要性,例如为其他国家输送了很多的人才。不过公孙家一般采取的策略都是首先要自保,并不是很着急的扩张,因为他们也知道敌不过曹操还有孙权,但也没少给他们惹过麻烦。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云中白鹤”就和公孙家族有关,公

  • 驽马恋栈豆什么意思?驽马恋栈豆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本有机会与司马懿做最后一搏,可曹爽却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向司马懿直接投降。当时桓范得知司马懿要政变的消息后,不惜一切代价冲出城找到了曹爽向他禀报实情。原本桓范建议曹爽利用天子在手的优势,召集各路诸侯共同对付司马懿,这样还有一战的资本。但曹爽却在最关键的时刻决定认怂,桓范

  • 气涌如山什么意思?气涌如山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孙权晚年也是发生了好几起不如意的事情,今天为大家讲述的事件就是孙权被公孙渊还曾摆了一道。其实孙权在大的战略方面没什么问题,就是细节上需要有人帮忙,以前周瑜、鲁肃还在的时候,就能帮孙权分担不少。陆孙这方面就要差一些了,而且他跟孙权的关系也算不上很好,这次事件也是让孙权颜面全无。其中一句成语&ldquo

  • 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有着怎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花鼓戏,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大多都只是听说过这个词但是从来也没有真正的见过。就像现在新时代年轻一带的人,大部分都已经不在去关注各式各样的戏剧了。但还是有很多喜欢我国戏曲文化的小伙伴们在关注着这方面的内容。那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花鼓戏起源于哪里,有着怎样的历史。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湖南省

  • 秦腔的艺术特点在哪里?有着什么样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秦腔,看过前段时间张艺谋导演的《长城》这部电影的小伙伴们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电影中殿帅逝世后的那段秦腔,深深的刻在了每一位观看者的心中。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起源于关中地区,在西周的时候,关中地区就是秦国所在的位子,所以秦腔之名的由来便是这个原因。那么秦腔的艺术特点有哪些呢?有着什么样的

  • 折简相召什么意思?折简相召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虽然将整个曹氏宗亲瓦解,但朝中还有很多忠于曹氏的大臣抵抗司马懿,所以司马懿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他们除掉。这点也和当年曹操的举动并无两样,事后魏国大臣王凌准备起兵对抗司马懿,结果消息走漏风声,被司马懿提前一步。论权术王凌哪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假意饶恕王凌,实则是想让他放松警惕。

  • 暗八仙是什么,暗八仙有什么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八仙过海的故事非常出名,八位神仙各显神通,而每位神仙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一些甚至在历史上的原型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逍遥自在。而古代除了“八仙”,还有一个“暗八仙”,这暗八仙又是一些什么东西呢?他们也是神仙吗?与八仙相对的暗八仙到底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