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宋朝该如何拜年

古代人是怎么拜年的,宋朝该如何拜年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20 更新时间:2024/1/16 18:24:14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很多人现如今过年的方式,就是在手机上给朋友、同事们送上祝福送上红包,这样的过年虽然更加便捷,人们也已经对此很习惯了,但是相比起古人的过年方式,气氛总还是显得有些淡了。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人之间在过年期间是如拜年的?他们怎样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共同度过一个美好的新年呢?

按我们的习俗,过春节,亲友间要往来拜年。朝时,给朋友、同僚送贺卡拜年,是盛行于士大夫群体的时尚——对,就是送贺卡。别以为送贺卡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事情。南宋人张世南记载说,每逢过年,“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那些在外地为官的士大夫,春节前都会派遣仆人,带上贺年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过年只送贺卡,没送银行卡,想来那时候的官场风气还算清廉。

不独在外为官者热衷送贺年卡,其他士大夫也是如此。与张世南差不多同时代的周密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欲以为。”另一位南宋人周辉也记录了宋人过年送贺卡的习俗:“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令人持马行,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看来宋朝人拜年,多半不会亲自登门,而是叫仆人带着贺卡,骑着马,挨家投帖,每到一家大门口,大喊几声“某某某来拜年了”,然后留下贺卡就走了。

由于宋朝流行送贺卡拜年,当时便发生了一桩趣事:上面提到的周密,他有个表舅,叫吴四丈,生性滑稽,不拘小节。有一年春节,因为家中仆人都有事情忙,抽不出人手去送贺年卡。吴四丈再不拘小节,这送贺卡的年数也不能省了。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际,恰好友人沈子公派了仆人来拜年。吴四丈一面接待沈家仆人,一面漫不经心取出沈家的贺年卡来看,发现沈家要拜年的人家,都是自己的亲友。吴四丈心里一动,想出了一个馊主意:请沈仆喝酒,然后偷偷将沈家的贺年卡都换成了自己家要送的贺卡。沈仆不知情,饭饱酒足之后,匆匆告辞,往其他各家投帖拜年去了,其实送出去的都是吴家的贺年卡。后来吴四丈将此事告诉了沈子公,把上回换下来的一大束沈家回帖还给他。两人哈哈大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宋朝的送贺年卡已经有点“变味”了?一些宋朝人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们说,“送门状习以成风,既劳于作伪,且疏拙露见为可笑。”“不诚之事,不可为也。”认为过年派人送张贺卡,是敷衍了事,虚伪,没有诚意。

尽管正统的士大夫对送贺年卡不甚待见,但这种拜年方式还是越来越流行,到明清时,投帖拜年成为普遍的交际礼仪,并且越来越“变味”。明朝文征明有一首《贺年》诗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朝野上下送贺卡拜年已风靡一时。

纵观明清官场的“投帖拜年”习俗,有两个发展趋势似乎很明显:一是越来越“随便”;一是越来越“隆重”。“随便”与“隆重”似乎方相反,但它们却纠缠在一起出现在明清的拜年习惯中。

先来说“随便”。明朝人陆容观察到,“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刺。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而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意思是说,明朝的京城人从正月初一开始拜年。老百姓之间拜年,多出于真心诚意;那些京官就不同了,都是投机分子,派人投送贺卡,如同散发小广告,不管认不认识,只要看到是权贵的府宅,就上前投送拜年帖,有时候,送贺卡的仆人还因此吃到闭门羹。

明朝官员为什么要天女散花一般派发拜年贺卡?无非想借拜年之机,多认识一些官场上的朋友,即使一时未能结交上,也希望这张署了自己姓名的贺年卡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官场风气延续到清代。清朝人褚人获也说:“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大是可憎。”清朝人过年,也是连平日在路上见了面也不相识的人,也要给他送一张“红单”(贺年卡)。很不环保。

再来说“隆重”。明清时期的官员对投帖拜年非常重视,陆容说,“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还。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这些京城的官员,春节期间,每天退朝之后,都结伴同行,亲往领导家拜年送礼,到了夜里才醉醺醺回家。大年初四初五,才有时间给父母拜年。真是“爹亲娘亲,不如领导亲”。

送贺年卡的规矩也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郑重,贺卡要装在制作考究的“拜匣”中,送贺卡的仆人恭恭敬敬拜见贵家主人后,拉开匣盖,由对方将贺卡取出来。拜匣越是高大上,越能显示出给领导拜年的诚意。本来投帖拜年是图个省事,现在倒好,又多了几分繁文缛节。

登门拜年也好,投送贺卡也好,本是表达新年祝福、寄托彼此感情的方式,弄成了拉关系托人情的工具,那就非常没意思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不分胜负什么意思?不分胜负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三英战吕布让刘关张三兄弟一战成名,只不过这个故事只是在演义中被杜撰出来的,任凭吕布再强,他也绝不可能以一敌三。其实三英战吕布只是说明了吕布的武力在当时究竟有多强大,连关羽和张飞联手都不能击败的人,可能整个三国史也找不出第二位了。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不分胜负”,就刘关张大战

  • 相扑起源于中国,宋朝的相扑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一说起“相扑”,肯定很多人都会第一个就想到“日本”,的确,现如今,相扑似乎已经成了日本的一个代名词,一种独属于日本的文化,但是相扑在历史上并非是起源于日本,而是在中国,日本的相扑要比中国晚了数百年,但是现在却已经无人得知中国的相扑了,这种情况很值得反思

  • 过年有什么禁忌,正月期间有哪些不能做的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过年的时间也是越来越近了,在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里,很多人回到家里,见到亲朋好友,或许都会有些“忘乎所以”,吃着喝着,一不小心就成了“每逢佳节胖三斤”。不过除了吃,过年虽然是个喜庆的日子,但也还是有一些禁忌,有些事情在民俗当中是不能做的。那这是为什么

  • 春节门神怎么贴,门神怎么区分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贴门神,这是春节的一个习俗,对于人们来说,门神意味着能够保佑家宅平安,求个安心和吉利。但是门神最开始也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现如今很多人贴的门神,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历史上的武将,但最开始的门神就是两个“神”。而门神又和春联不一样,能够通过语句区分上下联,那门神应该怎

  • 心生一计什么意思?心生一计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张飞真正的能力在蜀汉总被轻视,或许是因为关羽、赵云、马超等人被后人抬的太高,让人忽略了张飞的存在。可能张飞的形象给人的感觉会缺少一些谋略,实际上这是对张飞最大的误解。张飞脑力完全不输五虎中的任何一位,甚至总能想出奇招治敌。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心生一计”,就和张飞有关。

  • 抖擞精神什么意思?抖擞精神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后人对赵云的评价一直存在两种说法。有人觉得他是怀才不遇,一生跟随刘备却得不到重用;有人觉得这是因为赵云能力平平,刘备并没有对他不公。赵云的实力的确有在演义中被放大,但赵云的为人还有对蜀汉的忠诚度完全不输诸葛亮。到了诸葛亮北伐期间,年迈的赵云依旧甘愿担任冲锋,给后人起到了一个表率的作用。这次要为大家介

  • 今年腊月二十九是绝日,春联要在二十八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一般来说,除夕之前的腊月二十九,是最佳的贴春联的时间,而更好的时间则是在腊月二十九的下午。不过今年的腊月二十九与以往有些不同,因为这一天是“绝日”。这个所谓的“绝日”,听上去有点吓人,毕竟已经要过年了却有一个这样的称呼。不过其实这些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

  • 腊月二十七为什么要杀鸡,腊月二十七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春节的谚语,这些谚语都反映了真实的民间生活,尤其现在临近春节,几乎每天都有一个“规矩”,都有不同的习俗和要做的事情。而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七,在这一天很多地方流传着“宰鸡赶大集”的习惯,也就是说在这一天要杀鸡,还要赶集。那为什么这一

  • 放声大哭什么意思?放声大哭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东吴政权的奠基者正是孙坚。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战役中,他是唯一一个和董卓大军正面交战,最后还获得了胜利的部队。191年,袁术派孙坚讨伐刘表,攻占荆州,可惜最后孙坚遭人暗算,被黄祖部将用弓箭偷袭身亡。孙策得知父亲的死讯后心痛不已,好在孙策也继承了父亲的勇猛,此后一举奠定了孙家在江东的势力。这次要

  • 古人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古代人经常性的说“万恶淫为首”这个词语,放在现在来看其实就是指的那女那点事嘛,但是这事未必比杀人还要可怕吗?为什么古人说这个是为首的呢?其实这个词语中的一些字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话说有些字和古代一分析发现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所以下面我们就着这个话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