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人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古人为什么说万恶淫为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467 更新时间:2024/2/4 13:50:00

说到古代人经常性的说“万恶淫为首”这个词语,放在现在来看其实就是指的那女那点事嘛,但是这事未必比杀人还要可怕吗?为什么古人说这个是为首的呢?其实这个词语中的一些字的意思并不是这样的,话说有些字和古代一分析发现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所以下面我们就着这个话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

原来我们都曲解了先人的意思,“万恶淫为首”原来是这样解释的。

被曲解了的“淫”字

在古代人的认知 中,“淫”并不是指潘金莲这样一类淫荡之人,“淫” 字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

孟子有言“富贵不能淫”中的淫字应当理解为过分,即富贵权势不能使自己的行为举止过分,违背了伦理道德;

另一种解释为”迷惑“,即不受富贵权势所迷惑。而我们现代人基本都将”淫“释为”淫色“、”荒淫“,已经曲解了古人的本意。

笔者认为“万恶淫为首”的淫当然包括淫欲(即性欲),但这里的“淫”字最切切地解释应当指的是欲念过多,放纵之意。

古人很注重自律,伦理纲常自然不能违背。但宋代朱熹提倡的“灭人欲”,自然有些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

欲望每个人都有,并且可大可小,人的欲望是无限大,但我们可以控制欲望,使其不偏不倚地发展。

将贪欲、淫欲、等不好的欲望扼杀在摇篮里,而使志远正当的欲望发展起来,这样既能做到不灭人欲而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又能培育出正人君子,这样的方法才算是比较好的。

而全句“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出自清代著作《围炉夜话》。孝居百行之先自然不难理解,但邪念一旦产生,所有的恶果都会随之而来。

那么为何人们渐渐将“淫字曲解,使之单指为“淫欲”呢?

掩饰一切罪恶的来源

人若无欲,则六根清净,也就没有了任何念想,而满足于当下。所有的东西也就都真正地顺其自然,自然也就没有改造自然与控制自然一说,更不会有去获得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利、死在花下做鬼也风流的杂念。

说来说去,一切的根源都源于欲望二字,有欲望才会有所行动,有所行动才会产生后果。但人的欲望使不能泯灭的,人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意识。

你可能说佛没有欲望,但我认为我们可以说佛的欲望少之又少,看破红尘,了无牵挂。但我们不能说佛没有欲望,佛要修成正果,到达极乐世界,这便是佛的欲望。

万物皆有欲望,人无欲犹如死灰。既然欲望不能被磨灭,但又是一切罪恶的根源,那应该如何是好?

受伦理纲常影响极深的人,便把罪恶的根源推给了“淫欲”,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把“淫欲”推向了罪恶的刀尖之上呢?

惨痛的历史教训

“万恶淫为首”的淫字逐渐被曲解为性欲,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常说红颜祸水,但祸水未必是红颜,而是君主不思进取,不知节制,放荡自己的性欲。

褒姒一笑百媚生,但褒姒并未曾要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切不过是周幽王性情放荡,过于沉迷于女色,荒废了朝政,误了大事,断送了周朝,也亲手断送了自己最宠爱的妃子。

小说里都说妲己是狐狸精附了身,但世界上哪里来的妖魔鬼怪,归根结底还不是商纣王过于贪恋女色,不思进取。

竟昏庸无能到将自己朝中大臣的心挖出来给自己的爱妃当药引子,这样残暴是非不分的君王,朝廷内部怎会不瓦解?国家怎会不灭亡?

不节制性欲而断送江山的君主数不胜数,爱美人,毁江山,不是美人之过,而是淫欲所祸。

受伦理纲常影响极深的儒士经常静坐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做错的事情以及对历史教训加以反思并引以为戒,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我约束的结果。

所以那么多因为“淫荡”而葬送江山史实摆在他们面前,随着历史的发展,“淫”也就逐渐将“淫”字曲解为“淫欲”。

不管“万恶淫为首”中“淫”字都底为何意,总之节制“淫”总是对的;也不管“万恶淫为首”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总之“百善孝为先”总是没有错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猪有什么吉祥寓意,为什么古代祭天要用猪头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猪年就要到了,而猪在所有的生肖当中排名最后,现在猪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含义,比如懒、肥胖等。不过在古代,猪可没这么负面,它们代表的意义也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毕竟是一种作为祭天的时候要献给天神的祭品,那么猪为什么可以拥有这样的地位呢?猪在古代又有什么样的吉祥的寓意,猪在古人心中代表着什么?1.猪的地位古人

  • 度人经普通人能诵吗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度人经其实大家都知道的,还是很有说法的,但是话说这个玩意非常的神秘,因为很多人虽然知道的这个东西,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了解,大家听名字也知道的,这个东西应该是度人用的,那么什么人需要度呢?好吧,好像只有死人才会需要度一度了,所以这个还是挺可怕的,所以有很多的网友都说了,这个度人经是不是普通人是不能诵

  • 徒有虚名什么意思?徒有虚名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马稷曾因为自己擅作主张,导致街亭失守,最后被诸葛亮处以军令状。实际上马稷在街亭犯下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他作为防守一方竟然选择远离水源,在山上驻扎。等张郃带兵切断马稷取水的道路后,又迟迟犹豫不敢进攻抢回水源,导致最后兵败。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徒有虚名”,说的就是马稷,可能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处典故介绍,“青”和“蓝”分别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这句话最早出自荀子的《劝学》。字面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寓意后人要胜过前人,学生要超过老师。可能还有很多小朋友不太清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故是怎样的,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

  • 出其不意什么意思?出其不意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刘备能够入蜀的川,庞统算是最大功臣之一。当时法正准备迎接刘备入益州,共同对付张鲁,庞统则建议刘备趁此机会拿下益州。不过刘备再三犹豫,拿不定注意,庞统看出刘备是因为担心自己为了益州而失信于天下,于是向刘备说到:“如今正当乱离之际,凡事不能墨守成规,吞并弱小,逆取顺守,报之以义,还有谁能说您

  • 深沟高垒什么意思?深沟高垒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孙坚传说是“兵学鼻祖”孙武的后代,统军能力十分强大。东汉末年,天下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孙坚作为联军先锋,屡屡击败董卓部队。但此后袁术故意为难孙坚,不为他运送补给,导致孙坚败给华雄。此后董卓迁都,孙坚率先入住洛阳以外发现玉玺,于是便产生了私心,想要藏匿返回。这次要为大家介绍

  • 病入膏肓什么意思?病入膏肓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在北伐时期,军中无论大小事物都要亲自过目,这也大大加剧了他的负担,最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很有可能就是因为操劳过度。不过刘关张都不在,诸葛亮身上的压力自然大了许多,加上他本来的性格就比较爱操心,而且北伐事关蜀国今后命运,所以诸葛亮不敢有一点懈怠。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病入膏肓&rd

  • 矢下如雨什么意思?矢下如雨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在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只有孙坚是数次与董卓部队正面交锋,还获得过大胜的军队。其他群雄根本就不愿消耗自己太多兵力,为他人做嫁衣。此后联军各怀鬼胎,统一对抗董卓的目标逐渐走偏,此时哪怕孙坚在勇猛光靠他一人也无济于事,最后讨伐董卓的联盟彻底分裂,大战匆匆宣告结束。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矢

  • 好利忘义什么意思?好利忘义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陈宫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陈宫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就广交名士。陈宫帮助曹操坐上兖州牧,因此被曹操当做心腹。不过陈宫看不惯曹操动不动就杀人的性格,决定同曹操反目。此后陈宫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且顺利拿下兖州和徐州,但此后因为吕布一意孤行导致战败,一行人被曹操缉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如入无人之境什么意思?如入无人之境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赵云原本是公孙瓒的部下,曾击退文丑救出公孙瓒,还大败袁绍军队。直到赵云兄长去世后,他向公孙瓒请辞回乡,并没有再次出山的打算。据说当时刘备还对赵云依依不舍,但赵云去意已决。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谚语“如入无人之境”,背后的典故就和赵云有关。公孙瓒大战袁绍,其中赵云也是出了不少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