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鼓角喧天什么意思?鼓角喧天典故出处介绍

鼓角喧天什么意思?鼓角喧天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4/2/27 16:07:37

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发现吕蒙竟然带兵偷袭荆州,便想回救。但关羽万万没想到曹操和孙权早已在私下联手,对他发起了包围之势,最后关羽只能逃到麦城坚守。刘备的援军迟迟不到,关羽又不愿投降,在这样僵持下去关羽迟早被俘。最后关羽决定放手一搏,想要突出重围,可惜还是没能如愿。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鼓角喧天”就跟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典故究竟如何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发生在关羽兵败樊城回援荆州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丁奉、周泰。原文如下:

忽然喊声大震,一彪军拦住,为首大将,乃蒋钦也,勒马挺枪大叫曰:“云长何不早降!”关公骂曰:“吾乃汉将,岂降贼乎!”拍马舞刀,直取蒋钦。不三合,钦败走。关公提刀追杀二十余里,喊声忽起,左边山谷中韩当领军冲出,右边山谷中周泰引军冲出,蒋钦回马复战,三路夹攻。关公急撒军回走。行无数里,只见南山冈上人烟聚集,一面白旗招飐,上写“荆州土人”四字,众人都叫本处人速速投降。关公大怒,欲上冈杀之。

山崦内又有两军撞出:左边丁奉,右边徐盛;并合蒋钦等三路军马,喊声震地,鼓角喧天,将关公困在核心。手下将士,渐渐消疏。比及杀到黄昏,关公遥望四山之上,皆是荆州土兵,呼兄唤弟,觅子寻爷,喊声不住。军心尽变,皆应声而去。关公止喝不住,部从止有三百余人。杀至三更,正东上喊声连天,乃是关平、廖化分两路兵杀入重围,救出关公。关平告曰:“军心乱矣,必得城池暂屯,以待援兵。麦城虽小,足可屯扎。”关公从之,催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关羽在樊城前线得知吕蒙偷袭荆州得手,率部回援,企图夺回荆州。但关羽南下不久,便遭到东吴大军的围攻。此时,关羽手下的将士也得到了荆州失陷的确切消息,斗志全无,很快被东吴大军击败。无奈之下,关羽只得逃到麦城坚守,并派遣廖化前往上庸求救。但镇守上庸的孟达刘封拒绝出兵,关羽孤立无援,不久后在突围途中被俘,最终被东吴杀害。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东吴大军围攻关羽时的场景,叫做“鼓角喧天”,意为 鼓声和号角声响彻天际。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小说描述的这一段关羽败走麦城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是有一定差异的。按照小说的说法,关羽确认吕蒙占领了荆州后,勃然大怒,挥军南下,东吴大军则在关羽返回荆州的沿途展开围攻,使得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却并非如此。据《三国志?吕蒙传》载:“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这说明了两个事实,一是此时吕蒙并未开始对关羽展开围攻,而是关羽来到麦城并未是因为遭到东吴军队的攻击,而是暂时栖身麦城的。

直到此时,东吴才开始对关羽展开包围,但首先采取的并非是武力进攻的方式。《三国志?吴主传》载:“权使诱之。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于城上。”《三国志?吴范传》也说:“后羽在麦城,使使请降。”这也就是说孙权首先采用的是劝降的方式,而关羽也答应投降。不过,关羽的投降并非是真降,而是诈降,想以此麻痹孙权,趁机逃回益州。不过,孙权对于关羽的投降深感怀疑,便去询问术士吴范。吴范仅回答了八个字:“彼有走气,言降诈耳。”话说得玄乎,但意思却很明确:关羽是诈降。于是,孙权命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逃回益州的道路。此后潘璋便在漳乡生擒关羽。

这里附带再探讨一个问题:关羽南撤后是否真的没有活路呢?其实是有的,只可惜关羽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首先是《三国志?吕蒙传》中所记载的“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虽说关羽此举是为了了解江陵及公安的真实情况,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行踪,让吕蒙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自己的的动向,从而迅速制订围歼方案。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吕蒙得以迅速歼灭关羽,就是因为对关羽的动向了如指掌所致。

关羽所犯的第二个错误在于《三国志?吕蒙传》中所提到的“乃走麦城,西至漳乡”。此刻他最正确的方向应该是赶往宜都从而经此地撤回益州,但他却错误地选择了麦城和漳乡一带。究其原因还是想寻机夺回荆州。这一错误决策也给了东吴大军合围关羽的机会。《三国志?陆逊传》载:“逊径进,领宜都太守,拜抚边将军,封华亭侯。备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陆逊此举等于切断了关羽经水路逃回益州的通道。而《三国志?潘璋传》又称:“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潘璋的这个举动,又切断了关羽经西北撤往上庸的通道。如此一来,关羽所有的退路都被吴军封死,已是在劫难逃,被俘遇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压岁钱的来历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到了,这是很多孩子们都最盼望的时候了,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好多好吃的,玩到好多好玩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拿到压岁钱了。从小到大拿了这么久的压岁钱,那么,大家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很多人都只知道过年就有压岁钱,但是不知道压岁钱的来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关于压

  • 小寒是哪一天,小寒要注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终于快到了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的“小寒”了,虽然冬天尚未过去,农历新年还没到来,但是这也能让人感觉到,下一个春天已经在一分一秒的靠近了。小寒这一天,是农历中的哪一天?这一天有没有什么代表含义,在这一天会不会很冷,又有些什么讲究,民间过小寒是不是有什么习俗呢?今天就带大家一起

  • 鸣金收军什么意思?鸣金收军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统文化

    蜀汉五虎将应该是三国当中,最出名的五位武将了。不过虽然他们都出自蜀汉,但各自之间的关系可能就没大家想象中那么好了。例如,当关羽得知自己和黄忠齐名后,就显得非常不高兴,还专门写信问诸葛亮他和黄忠究竟谁更厉害,看来关羽也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鸣金收军”就跟关

  • 金屋藏娇是哪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基本上所有的皇帝都会有着众多的妃子,于是就出现了金屋藏娇这个成语。直到现在,人们都还也经常使用着这个成语。那么你知道金屋藏娇中指的是哪个皇帝吗?金屋藏娇典故有又是从何而来呢?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金屋藏娇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

  • 横行无忌什么意思?横行无忌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董卓死后,汉室也没能因此恢复平静,而是被李榷和郭汜所控制。当然这一切,王允自己也有过错,他没能及时做到斩草除根,才给了李榷和郭汜反击的机会。等李榷、郭汜杀入朝内,把王允和吕布击败后,整个朝堂变成由他们管控,最后两人是为了一女人被离间。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横行无忌”就跟此次

  • 年年有余的来历与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外出拜年还是对来拜年的朋友们都会祝福一句年年有余。而这代表了我国老百姓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那么年年有余说了无数次,每年都在说。那么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年年有余的来历以及典故吧。马上又要过年了,在这里小编对朋友们说一声新年大吉,年年有余。年年有鱼

  •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歇后语来历和典故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有一句歇后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常常用这句歇后语来比喻人多力量很大这个道理。其实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这个意思,而且已经被误传了千年。在这句话里面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臭皮匠”,那么原句是什么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

  • 缓兵之计什么意思?缓兵之计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北伐碰上了司马懿,司马懿因为在各方面的经验都与诸葛亮相差甚远,说以也不敢轻易主动出击,只能以防守为主。诸葛亮因兵力问题没办法硬攻,只能想办法让司马懿主动出兵,最后便想了一招以退为首,佯装撤退的策略。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缓兵之计”就和此事件有关。当时诸葛亮为了司马懿能

  • 老鼠嫁女的故事是怎样的?这里面有着什么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对于孩子的教育野史非常注重的。我国的长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不仅仅只是在于读书写字学知识,也非常注重教会孩子们如何学习做人。而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来传达的,寓言故事便这么出现了。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下老鼠嫁女的寓言故

  • 羌族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刺绣文化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过的刺绣,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估计还有一些小伙伴都会做呢。刺绣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之一,刺绣不止是以单纯的形式把物品绣的好看就完了,更是负载着我国少数民族羌族民族文化的内涵。能体现出这个羌族民族悠久的风俗与习惯。那么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羌族的刺绣手工艺文化吧。刺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