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24节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齐国会有30个?

24节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齐国会有30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4/2/3 8:24:02

二十四节气已经在我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这是古代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些节气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是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从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的,就一直没有变化的延续至今。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唯独齐国拥有着三十个节气,那么为何他们会有三十个节气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齐国有个稷下学宫,学宫里各种人才应有尽有,懂天地理的也比比皆是,这些人身处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但对齐人的风俗都非常不认同,曾说“明国异政,民人殊俗,不及天下。”这就是说齐人跟周人采用的节气不同,是一种“异政”。在周人的观念中,只要带了个“异”字,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东夷西戎是“异”,北狄南蛮是“异”;废长立幼是“异”,无君无父是“异”。那么,为什么齐人会特立独行的推行这种30个节气,而不推行24节气呢?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原人终归还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生产与天文历法的关系非常密切。春耕秋收要看天,祭祀祖先也要看天,朝堂中有专门的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谓之于“太卜”、“春官”或是“宗伯”。这些官员在夏商时代即概括出春和秋的概念来,他们都是一群对时间非常敏感的人。在殷商时代,他们把一年分成了12个月,其中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就是有30天,小月就是29天,这样划分出来全年就是有24个节气,并分出了四个季节。到周朝建立而后,即沿用了这种习俗。

而齐国跟诸侯列国所采用的节气不同,主要来源于《管子》的记载,“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是故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这是齐国采取的一年分为四个季节的最可靠记载,更是华夏文明中四季分明的可信史料。根据后人的猜测,齐国的30个节气可能采取的是十月历,即全年只有十个月份,以36天为一月,72天为一季,正好360天就是十个月。如果每12天为一个节气,全年360天恰好就有30个节气,齐国为何会如此不同呢?

据传齐国的30节气跟齐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有关系,周人兴盛的陕西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度较为适中,降水明显,冬季温暖湿润,四季也较为分明。而齐人所处的山东地区,则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由于临近海洋,春秋短暂,冬夏时间较长。如果能够把短暂的春秋季节分得更为细致,则能给予人们更多的安排时间。当年姜子牙受封齐国的时候,显然就看到这种特点,因此才把春秋季节的时间划分得更为细致,《管子》中的春秋两季各有8个节气,冬夏两季各有7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是12天,这即是把春耕秋收的时间都清晰的明确为96天,农人参加农耕更加有章可循。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自此以下,阴阳之数,日辰之名,于世国异,政家殊俗。此但齐独行,不及天下。”这就是说齐国的30节气跟阴阳五行学说有所关系,而中原人的五行学说本也是起自齐国的邹衍,邹衍也是在稷下学宫参学数年而后,从齐人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中,历经分析总结才提炼出的五行学说,齐人的30节气对其影响绝对非常之深。《管子》中把360天分成五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又有72天,全部归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所谓“日至,睹甲子木行御……七十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七十日而毕”,如此循环往复,就是邹衍所说的五德终始,这种五行学说既运用于节气,更运用于王朝更替。

那么,说了这么久,或许很多读者还在疑惑,究竟这30个节气是哪些呢?其实在《管子》中就有记载,春季的八节依次为:地气发、小卯、天气下、义气至、清明、始卯、中卯、下卯;夏季的七节依次为:小郢、绝气下、中郢、中绝、小暑至、中暑、大暑终;秋季的八节依次为:期风至、小卯、白露下、复理、始节、始卯、中卯、下卯;冬季的七节依次为:始寒、小榆、中寒、中榆、大寒、大寒之阴、大寒之终。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孔子如何解释“恕”字?这背后隐藏着最高级的善良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时常会和自己的弟子们讨论一些为人处世的准则。有一次孔子就解释了“恕”字的含义,“恕”一般被认为是原谅,宽恕的意思,不过孔子是将“恕”分成了三层含义,这背后就隐藏了待人处事的最高境界。实际上

  • 不爱江山爱美人说的是谁?不爱江山爱美人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不爱江山爱美人”是一句在各种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十分常见的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实际上“不爱江山爱美人”是由清朝诗人陈于王创作的一首诗,名叫《题桃花扇传奇》。那陈于王暗指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南明皇帝朱由崧。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孙子,他仅在位

  • 百年之后什么意思?百年之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百年之后”其实是个成语,意思是对死亡的讳称,最早出自《曹操集·卷二·军谯令》。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写的诗歌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有学过。那“百年之后”背后的来历和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

  • 贺姓的来源介绍,揭秘贺姓文化根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贺姓的姓氏释义(1)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2)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3)嘉奖;犒劳 。(4) 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5) 赞许;附和。如:贺曰(赞许地说);齐贺(齐声附和);赞贺(赞许

  • 文字是谁创造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当中,人们一步步从堆石记事到结绳记事发展到用符号文字。远古的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远古早期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以用符号文字所记录下来的。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文字是谁创造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

  • 甄士隐谐音是什么?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读者还不太清楚甄士隐的寓意是什么,甄士隐姓甄名费,谐音便是“废”,而“甄士隐”的意思其实就是“真事隐”。他和贾雨村有一种呼应的作用,两人是相互对照而写的。甄士隐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他从富庶之家到一贫如洗,还经历骨肉分离之痛,

  • 比翼鸟指什么鸟?比翼鸟有哪些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在天上我们愿做永世的比翼鸟,在地上我们可以成为连理枝条。形容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期望。实际上“比翼鸟”在古代一直有夫妻恩爱、情谊深厚的意思,那比翼鸟到底是种什么鸟呢?比翼鸟出自《山海经

  • 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原本是什意思为什么会被误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很多成语的意思,其实已经和最开始有很大的差别了,原本只是说明一个事实的成语,到了后来可能会被安排上各种其他的含义,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从而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比如“人尽可夫”,就很容易被人们曲解,以为说的是一个女子行为不端,因此带上了一种贬义。那么,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

  • 德昂族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们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上流传这很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守护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当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和不断干山,人们就将茶文化变得更加的古色古香。在德昂族文化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向被誉为“古老的茶农&rd

  • 有死无二什么意思?有死无二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杨阜是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早年在凉州担任安定长史,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借兵击败马超,还因为得到嘉奖,封为关内侯。杨阜服侍了魏国三位帝王,在曹操、曹丕和曹睿时期都有得到重用,杨阜德才兼备,但知道他的人可能不算太多。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有死无二”就和杨阜有关,他能击败强大的马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