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何偏爱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什么意思?古人为何偏爱竹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2/3 8:24:17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中的句子,意思是宁愿没有肉吃,也不愿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实际上古代很多文人都十分偏爱竹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竹子和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都是文人喜爱的对象。竹自古以来就有彰显气节、正直的含义,因为竹子本身就长的十分挺拔、笔直,而且不惧怕酷暑严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竹子的寓意还有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竹,禾草类植物,木质茎,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暧温带地区,广泛生长于东亚、东南亚、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种类繁多。竹有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欺霜傲雪等特点,位列"梅兰竹菊",又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

竹,人取其幼芽笋为食。笋的英文名"bamboo shoot",其中"shoot"一词颇为形象,笋的生发极快,不经意间便超拔而上。

笋是竹的幼芽,深具嫩肥、短壮特点。作为传统佳肴的一种,笋味香质脆,中国人对笋的食用和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里便有所谓"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词句描写,老祖宗们大约三千年前便开始四下里挖笋了。

现代的对竹笋的培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包括选取园地、栽植时间及优良品种等,栽植后的松土除草、合理施肥、护笋养竹,防病虫害等,乃至于各种风味的加工方法等,关于竹"应用"于吃的方面就到这。

竹的历史底蕴

竹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内,出土了竹子的实物。也就是说,七千年前,竹子就已经开始为人所用。据记载,大约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可清晰辨认的"竹"的符号,说明那个时代人们对它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和广泛的应用,因而人们专门创造出一个文字符号来对其进行指代。

竹的底蕴,在于它的应用。据研究表明,早在商代,人们就已经把竹了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竹简,它间接地导致了"学富五车"这个词的出现。

人们用竹片写字,再以绳索将其串联,便成了"册"。竹简与木简的出现,尤其是竹简,可以说是在文化上的一个突破。它较帛书之流成本更低,降低了读书的成本,而竹简较木简要更为易制——大量珍贵文献,包括《尚书》、《礼记》、《论语》等在竹简上保存了下来。殷商时代,人们将竹简书称"竹书",以竹简信为"竹报",甚至还发明了竹笔——这些可都是研究人员从士里面扒出来的发现。

竹文化景观

竹有一项伟大的历史应用,造纸,这是在竹简之上的另一层突破。九世纪的中国,人们开始用竹造纸,早于欧洲一千年,明代《天工开物》对竹纸制造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它还配了插图。可以说,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竹的一份功劳。

在生产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又制作了灌溉的"高转筒车";在军事方面,从原始的竹弓到抛石机再到火药箭、竹管火枪等。

生活方面,人类被竹大举"攻陷",衣食住行,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食就不说了,先说衣。竹作为衣,在秦汉时期,市面上就出现了竹制布,并作为贡品进入宫廷,人们还经常取竹制冠;以竹作防雨用品,包括竹鞋、斗笠、竹伴、竹伞等。

"不瓦而盖,盖以竹;不砖而墙,墙以竹;不板而门,门以竹。其余若椽、若楞、若窗牖、若承壁,莫非竹者"。竹在建筑方面的应用,汉代有甘泉宫竹宫,宋代有黄冈竹楼为代表,人类从巢居、穴居演进到房居地面的进程,竹在其中很是加了一把力。交通方面,古人取竹造车、筏、船,乃至于桥梁等。

竹器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竹器已经达到二百五十多种,箪、笾、簋、碗、箸、勺、盘、厄、蒸笼、筐、篮、笥、箱、床、榻、席、椅、枕、几、屏风、桌、橱、柜、算筹、算盘、竹尺、竹筒……等等,不可尽数。

竹与"文画"人的交流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竹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它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首先说文。竹的生长特性及其广泛应用,让它与文人士子交流甚深,早在《诗经》上,便已经有了几十首提到竹的诗,诸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个时候人们或许对竹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提到它却是可以确定的。

苏东坡在《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可见其人对竹的忠情,当然了,这也还是老头儿借题发挥——文人的常事。

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有言:"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虽然说法比较夸张,还是让人看到竹在他心中的地位。

竹的诗文传承下来,难以尽数,略过不提,咱们再来来看看画。

中唐时期,竹就已经成为了专门的绘画题材,此后每代都有大家出世。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柯九思高克恭倪瓒,明代的王绂、夏昶、徐谓,清代的石涛、郑板桥、蒲华、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都是竹画的杰出人物。

郑板桥在其《题画竹六十九则》中赞美道"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苏东坡亦爱竹,言及此君,"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竹子作为一种植物,在劳动人民漫长的生产实践及文化活动中,其特征形态已经与人的精神风貌结合在一起,与人的品格、禀赋及精神象征产生深刻的联系,产生丰厚的文化内涵。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24节气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何齐国会有30个?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已经在我国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了,这是古代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些节气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是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不过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从确定下来的时候开始的,就一直没有变化的延续至今。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唯独齐国拥有着三十个节气,那么为何他们会有三十个节气呢?

  • 孔子如何解释“恕”字?这背后隐藏着最高级的善良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时常会和自己的弟子们讨论一些为人处世的准则。有一次孔子就解释了“恕”字的含义,“恕”一般被认为是原谅,宽恕的意思,不过孔子是将“恕”分成了三层含义,这背后就隐藏了待人处事的最高境界。实际上

  • 不爱江山爱美人说的是谁?不爱江山爱美人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不爱江山爱美人”是一句在各种小说,或者影视剧中十分常见的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实际上“不爱江山爱美人”是由清朝诗人陈于王创作的一首诗,名叫《题桃花扇传奇》。那陈于王暗指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南明皇帝朱由崧。朱由崧是明神宗的孙子,他仅在位

  • 百年之后什么意思?百年之后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传统文化

    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百年之后”其实是个成语,意思是对死亡的讳称,最早出自《曹操集·卷二·军谯令》。曹操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写的诗歌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有学过。那“百年之后”背后的来历和典故究竟是怎样的呢?这

  • 贺姓的来源介绍,揭秘贺姓文化根源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贺姓的姓氏释义(1) 奉送礼物表示庆祝。(2)贺敬(贺礼);贺吊往还(庆贺吊唁往来应酬);贺冬(庆祝冬至节);贺厦(庆祝大厦落成)。(3)嘉奖;犒劳 。(4) 贺彩(奖品);贺功(庆功);贺军(犒劳将士);贺酒(表示庆贺的酒宴)。(5) 赞许;附和。如:贺曰(赞许地说);齐贺(齐声附和);赞贺(赞许

  • 文字是谁创造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当中,人们一步步从堆石记事到结绳记事发展到用符号文字。远古的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远古早期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以用符号文字所记录下来的。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文字是谁创造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吧。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

  • 甄士隐谐音是什么?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寓意揭秘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很多读者还不太清楚甄士隐的寓意是什么,甄士隐姓甄名费,谐音便是“废”,而“甄士隐”的意思其实就是“真事隐”。他和贾雨村有一种呼应的作用,两人是相互对照而写的。甄士隐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他从富庶之家到一贫如洗,还经历骨肉分离之痛,

  • 比翼鸟指什么鸟?比翼鸟有哪些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意思是在天上我们愿做永世的比翼鸟,在地上我们可以成为连理枝条。形容了一段美好的爱情期望。实际上“比翼鸟”在古代一直有夫妻恩爱、情谊深厚的意思,那比翼鸟到底是种什么鸟呢?比翼鸟出自《山海经

  • 人尽可夫是什么意思?原本是什意思为什么会被误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现代很多成语的意思,其实已经和最开始有很大的差别了,原本只是说明一个事实的成语,到了后来可能会被安排上各种其他的含义,可能是褒义也可能是贬义,从而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比如“人尽可夫”,就很容易被人们曲解,以为说的是一个女子行为不端,因此带上了一种贬义。那么,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

  • 德昂族文化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们历史悠久的华夏大地上流传这很多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守护的传统文化,在这些文化当中茶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我国是茶文化的起源,经过了多年的传承和不断干山,人们就将茶文化变得更加的古色古香。在德昂族文化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向被誉为“古老的茶农&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