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曾是中国西域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著名的沙漠绿洲。后来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变迁,楼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最终淹没在自然和岁月的尘埃中。据说,在沙漠中盘踞了数年的楼兰宫,到处都是宝藏,吸引了无数西方探险家的到来,古老的楼兰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被探险家揭开...楼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部边境,孔雀河以南七公里。它是汉唐时期西域的交通枢纽,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匹、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当时楼兰城内店铺连片,佛寺香火弥漫,从东到西各国的商人、僧人常年不断,多种语言在此交流。
这样一个繁荣的城市在4世纪左右消失了。人们坚信塔克拉玛干的楼兰古城里一定埋藏着大量的宝藏。他们走进塔克拉玛干,走出了孤独沙漠的探宝之路空,渴望奇迹...
历史上的楼兰
我们的祖先曾经沿着从山上流下的河流,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建造绿洲和城堡。然而,随着沙漠水系的不断变化和巨大沙尘暴的推进,先民们没能守住自己的领地,最终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战争中彻底撤退,只留下遍地的废墟。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在古代是西域小国,靠近延泽(今罗布泊),有巨大的城墙和相应的防御设施。
到汉代历史学家班固写《韩曙》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人口约14100人,其都城叫“泥”。班固还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当时楼兰“地少沙多,未解之谜送天阳谷分国。全国盛产玉石,芦苇(芦苇)、枝柳(红柳)、胡同(胡杨)、白草(白草)多。人跟着畜牧,追水草。有驴、马和许多骆驼。可当兵,随羌人。”
汉昭帝年间,楼兰改国号为卜山,并请朝廷在义勋驻军。于是,昭帝在义勋城设了一个校尉,负责种地。从此,楼兰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到东汉时,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仍占据汉朝西进战略的重要位置。
东汉政府为了开发楼兰,在楼兰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荒,此后每个朝代都是如此,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魏晋。
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但令人费解的是,楼兰古国何时消失却没有文献记载。到了唐朝,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疆域的辽阔,唐朝的军队曾经在到达西域的时候寻找过楼兰,但是没有找到任何线索,楼兰就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然而,在文人的心目中,楼兰从未消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参军》中的名句。楼兰古国虽然在唐代已经消失了很多年,但它依然深深地印在唐代文人的脑海里,一直是吟诵的对象。
楼兰古城的神秘消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拥有大量金银财宝的王国,成了无数寻宝者心中的圣地。一队队骆驼队进入了荒芜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打破了沉寂千年的沙漠...
楼兰古城探宝史
第一个在楼兰发现宝藏踪迹的人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1895年,斯文·赫定沿着克里雅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罗布泊,在这里初步摸清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古遗址概况。4年后,斯文·赫定收拾行装再次前往塔克拉玛干,向塔克拉玛干东端的罗布泊沙漠进发。正是在这次探险中,楼兰古城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楼兰古城的发现很有戏剧性。1900年2月的一天,贺定一行到达罗布泊北岸,试图挖一口井取水时,突然发现唯一的一把铲子不见了,于是派一名随行向导原路返回寻找。黄昏临近,饥饿的向导找到了铲子,连夜返回。没想到路上刮起了大风,漫天的风沙让他饿得无法前行。沙尘暴过后,高大的泥塔和层叠的房屋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一座古城奇迹般地露出了面目。
壮观的景象震惊了向导,他立即跑回斯文·赫定报告他的发现。斯文·赫定听说后,立即前往古城,亲自从废墟中找到了几件精美的木雕。
何丁后来回忆说:“铁锹是多么幸运啊,否则我永远也不会回到那座古城去实现这一仿佛命中注定的重大发现,给中亚古代史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光!”
1901年,斯文·赫定正式发掘了这座古城。随着发掘的不断深入,大量珍贵的汉文、木简、纸质文献和一些小米文献,以及精美的丝绸和羊毛制品、独特的木雕摆件开始出现,这些发现足以让贺定成为富翁。
随着发掘的深入,一幅完整的楼兰古城蓝图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古城内的官署、寺庙、寺院、瞭望塔、马厩、集市逐渐清晰。
楼兰古城的修建充分考虑了沙漠环境的影响。虽然附近的土地已经被千年北风切割得远低于地面数米,但由于坚实的建筑地基遗址,楼兰古城的遗迹似乎是建立在一个丫蛋地貌的顶部。在古城附近,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东西向的道路,斯文·赫定断定这是张骞和班超经过的古丝绸之路。
斯文·赫定回国后,将自己发掘的文物交给希姆莱鉴定。希姆莱最后断定这座古城就是著名的古国楼兰,全世界都震惊了。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接踵而至,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的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
1906年4月,斯坦带着50多名员工,租下了当地能找到的所有骆驼,然后开始了他在中亚的考察。12月17日,斯坦找到了楼兰遗址,第二天就开始了发掘。雄伟的古城废墟在寒风中巍然屹立,让空的沙漠更加荒凉和静谧。这次发掘的结果让远道而来的探险家欣喜若狂。
斯坦因指挥助手在古城内夜以继日地挖掘了十多天,获得了大量文献和竹简。城内还发现了大量的钱币,包括汉代的五铢和霜降帝国的铜币。有汉代的丝织品和丝网,有波斯的壁画,甚至有希腊罗马以雅典娜为图案的手工艺品。还有来自各国的陶器和漆器。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楼兰在中西交通、文化交流和商业上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然而,当挖掘工作进入最后几天时,情况逐渐变得困难起来。员工不断生病,淡水越来越少。12月29日,斯坦被迫离开这里,前往敦煌。
1907年新年伊始,斯坦因发现了神秘的米兰古城。米兰古城是楼兰最早的王城。早在公元前77年,楼兰就发生了一件事,汉朝授予的新王长期不在家。他担心继承王位后无法治理国家。于是,他让汉兵在义勋城(米兰)定居,米兰从此繁荣起来,楼兰城逐渐衰落。
在米兰古城,斯坦因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稀世珍宝,足以让斯坦因富甲天下。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更大的发现很快就会出现。这一天,他来到一座大佛寺。在佛寺的长方形基座走廊上,他发现了一座带穹顶的圆形建筑。就是在这里,他偶然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壁画——长着翅膀的天使的头像。斯坦非常兴奋。经过确认,这些珍贵的画作是与尼娅同时期的画作。
斯坦因计划在米兰挖四五天,实际呆了十八天。被盗文物数量惊人。最后,他赶走了藏有无数米兰文物的六峰骆驼,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这里。
离开后,斯坦一直惦记着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米兰,幻想着攫取更丰富、更迷人的文物。这个愿望在六年后实现了。
1913年,斯坦再次来到米兰。在清理了米兰废墟一段时间后,斯坦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距离米兰废墟四英里的一个孤立的平台上。在那里,他发现了一批古墓。斯坦因被各种各样的陪葬用具和丝织品弄得眼花缭乱:各种图案复杂的丝绸和毛织品、铜镜和中国文献清楚地表明它们属于汉朝。织有“韩仁秀”字样的汉代织锦,色彩斑斓,华丽如新。毛织物的风格清晰地显示出中西方交流的迹象。
那些竹简、丝绸、毛织品、手工艺品,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件都是无价之宝。楼兰也是一个盛产玉石的国家,古城的玉器埋藏量非常可观。斯坦的发现使他成为世界闻名的百万富翁。
从此,许多人抵挡不住沙漠的诱惑,先入塔克拉玛干,后出探索之路。但由于环境险要和历史局限,对楼兰古城的探索只能一瞥,不能窥其全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宝藏沉睡在地下,等待人们去发现。
楼兰古城复原图
楼兰古城是什么样的?根据斯文·赫定和斯坦的研究成果,楼兰古城的原貌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繁华时期的楼兰城占地约10万平方米,位于罗布泊西北部,孔雀河下游。古城周边大部分地区都是风蚀的“丫蛋”地貌。古城夹在两条古老的河流中间,两条河流分两个方向流入罗布泊。古城中间有一条运河与这两条古河道相连,从西北向东南斜穿古城遗址。
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墙长约334米,南墙长约329米,西墙和北墙长约327米,占地10多万平方米。
城墙用的材料是新土和红柳枝或芦苇,搅拌混合成泥,夯打而成。如今,楼兰的南墙和北墙因为顺着东北风而保存完好,而东墙和西墙则因为东北风的强烈风蚀而成了一堆废墟。
楼兰城内的建筑遗迹以斜穿城址的运河为界,大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有四座建筑遗迹,包括佛塔和三座房屋。佛塔是用夯土建成八角形的,用的是土坯。有三处相对集中的房屋遗址,地表四周有许多零散的木框架构件,以及用红柳枝编织的涂泥残墙。
城市中间是行政办公室,建筑规模最大。根据斯坦因发掘的汉简,市中心的宫殿是长石衙门的遗址,附近的房屋是长石衙门的附属建筑。建筑形式既有大陆建筑的特点,又有本土建筑的形式。官署用土坯砌成,门柱又粗又高,雕梁画栋,用红漆粉刷。是古城的权力中心,也是古城最奢华的地方。城东有一座高大的佛塔,可以一窥当年这里的宗教情况。城东北仍有土墩遗迹,为汉代驿站遗址。西北部和西南部有茂密的胡杨林。
城南是居民区,有大量的建筑遗迹。当时,大约有14000人住在那里。残存的房屋显示有华宅式建筑,分为正房和厢房,屋后有果园。西墙下还有一组较大的建筑,是由许多房间组成的建筑群。楼兰城内通道东侧的一组房屋,宏伟豪华,是高级官员的住所和招待所。可见楼兰城废弃前,城内建筑十分密集。城市周围有集中的墓地,可以一窥当时的风土人情。
楼兰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枢纽和前哨,是大型国际中转城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经过著名的敦煌,再向西到楼兰。中国商人来到这里,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前往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然后前往长安。
正如历史学家康拉特所说:“楼兰古城的兴衰是世界历史的丰碑。”
我们试着回忆一下过去楼兰城的辉煌:街上熙熙攘攘,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拉着一群群骆驼队来来往往;商人找的是有钱有货的酒店;从中原千里迢迢赶来驻守边境的将士们正在酒馆里做着安排,因为这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似乎显示了将士们的冗余。风格各异的华丽建筑比比皆是,进出政府办公室的信使络绎不绝。
然而这一切都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楼兰古城仿佛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然消失了。是什么让这座繁华的古城突然被厚厚的黄沙掩埋?
楼兰失踪之谜
楼兰古城突然消失的原因,让关注沙漠古道和丝绸之路的人们无所适从,不断做出各种猜测。
很多人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罗布泊的迁移。罗布泊是一个变幻无常的湖泊,被称为“一个迁徙的湖泊”。在古代,罗布泊位于楼兰古城的北部。司马迁说楼兰古城“近盐泽”,其中盐泽指罗布泊。罗布泊是古老的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的水源枯竭,植物死亡,最终导致了气候的恶劣。楼兰人不得不弃城而走,古城消失在历史中。
但是罗布泊为什么要迁徙呢?专家不敢苟同。有人认为塔里木河携带大量泥沙,使罗布泊淤塞,湖底抬高,所以塔里木河要改道。有人认为塔里木河在土质松软的山谷中流淌,会自行分流形成新的河床,产生新的罗布泊。有学者认为罗布泊的迁移是地质构造和运动表现不平衡的结果。
关于楼兰的消失还有另一种令人信服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古代楼兰的衰落与社会人文因素密切相关。楼兰古国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消失,恰逢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政局。北方许多民族自立门户,互相争斗。而楼兰是兵家必争之地,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和掠夺性的劫掠破坏了楼兰的植被、交通和商业地位,最终成为一座荒芜的城市。
也有人说楼兰的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通有关。
经过哈密(义乌)、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路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路被废弃,楼兰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另外,据说楼兰被瘟疫所灭。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一场来自外地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大部分居民的生命,侥幸活下来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躲避外地。还有更离奇的说法,楼兰是被生物入侵打败的。这种生物是两河流域传下来的蝼蛄昆虫。它们生活在泥土中,可以在楼兰地区的白浆土上生存。他们成群结队地进入民居,人们无法破坏,只好弃城而去。
但以上说法都是后人的推测,并没有相应的史料佐证。为了解开楼兰古城的众多谜团,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塔克拉玛干,试图寻找古城中埋藏的不可预知的财富,揭开萦绕千年的谜团...